心理健康教育让校园充满活力
冷鹤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实践的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这让人想起关于我国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医术最高明的是他的大哥,其次是他二哥,他自己只能排在第三。魏文王问他原因,他说大哥在别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会提醒人们该注意些什么来保持健康;二哥在别人刚生病的时候就会帮他们医好;而自己却只在别人病情严重之时为其医治,所以人们以为他的医术最高明,其实是错误的,能治“未病”才是最高明的医生。扁鹊所讲的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非常深刻的启示作用。更进一步地说,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众多,其家庭情况、成长环境、自身素质各有不同,个性差异明显。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集扁鹊三兄弟的本领于一身,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所倡导的“积极心理教育活动”。当学生具备了积极心理品质,就能增强抵抗力——这是扁鹊大哥的治“未病”理念;当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心理和学业上出现问题,我们应像扁鹊家的二哥那样,及时发现问题,施展妙手给学生及时辅导;而当个别的学生身上出现严重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时,我们虽没有扁鹊那样的“起死回生”之术,但也要及时识别出来,让心理专家施治。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一、积极关注,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积极发展观认为,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很多发展性问题(诸如叛逆、网瘾、厌学、辍学、酗酒、吸烟、早恋、同伴欺侮、违法犯罪等),我们教育者应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身上的问题转移到学生身上的美德之芽。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教育的关键。
(一)创造积极和谐人际关系
为了使学生学会创造良好人际环境,我校从七年级学生入学开始,就把积极心理的理念宣讲给学生,并在实践中落实。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有关制度的制定,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管理。我们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如新生开学,学校设计了开学前军训、习惯养成培训、自我管理培训等。开学第一天,我们又设计了“熟悉新环境”活动,要求每位新生拿着入学通知书自己找班级报到,然后到全校的16个相关处室去报到。每个处室都有值班老师接待并在学生的通知书上盖上刻有“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自主管理” “独立、自尊、自强” “投入、沉浸、体会”等的印章。最后班主任以查验印章数来证明学生报到完成。其实学生在转处室的过程中,一方面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培养自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我校每年的秋季运动会和春季艺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两个主要的舞台。以前运动会开幕式积极参与的大都是运动员,这两年,学校确定主题后给年级、班级自主权,让他们自己设计入场式。学生积极性很高,在服装、队形、口号等方面都亮出了自己的特色,展示了团队的精彩。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前运动会上一些学生无所事事、乱跑乱闹的现象,使得人人有事做,为集体出谋划策。以前我们总是不敢对学生放手,现在在积极心理教育的指导下,老师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才的体验。
二、全面要求,让积极心理教育深入课堂
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心理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老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老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氛围的积极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如:生命课堂的开展,要求我们的课堂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成长的幸福。
三、让积极心理教育融入社会家庭
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就要加强社会合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重视孩子的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家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去年,我们家长学校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四型(学习型、书香型、和谐型、孝敬型)家庭”创建活动。学校制定相关的标准要求,通过家长学校宣传,让家长与学生一起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要创建的类型,并上报学校,家长学校与学校政教处、班主任结合,根据上报情况进行分别指导。
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激活了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教师学会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如人格的塑造、意志品质的磨炼、积极心态的调整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学会了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努力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实现健康自由地成长。
(作者系鹤壁市第四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实践的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这让人想起关于我国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医术最高明的是他的大哥,其次是他二哥,他自己只能排在第三。魏文王问他原因,他说大哥在别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会提醒人们该注意些什么来保持健康;二哥在别人刚生病的时候就会帮他们医好;而自己却只在别人病情严重之时为其医治,所以人们以为他的医术最高明,其实是错误的,能治“未病”才是最高明的医生。扁鹊所讲的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非常深刻的启示作用。更进一步地说,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众多,其家庭情况、成长环境、自身素质各有不同,个性差异明显。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集扁鹊三兄弟的本领于一身,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所倡导的“积极心理教育活动”。当学生具备了积极心理品质,就能增强抵抗力——这是扁鹊大哥的治“未病”理念;当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心理和学业上出现问题,我们应像扁鹊家的二哥那样,及时发现问题,施展妙手给学生及时辅导;而当个别的学生身上出现严重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时,我们虽没有扁鹊那样的“起死回生”之术,但也要及时识别出来,让心理专家施治。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一、积极关注,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积极发展观认为,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很多发展性问题(诸如叛逆、网瘾、厌学、辍学、酗酒、吸烟、早恋、同伴欺侮、违法犯罪等),我们教育者应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身上的问题转移到学生身上的美德之芽。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教育的关键。
(一)创造积极和谐人际关系
为了使学生学会创造良好人际环境,我校从七年级学生入学开始,就把积极心理的理念宣讲给学生,并在实践中落实。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有关制度的制定,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管理。我们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如新生开学,学校设计了开学前军训、习惯养成培训、自我管理培训等。开学第一天,我们又设计了“熟悉新环境”活动,要求每位新生拿着入学通知书自己找班级报到,然后到全校的16个相关处室去报到。每个处室都有值班老师接待并在学生的通知书上盖上刻有“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自主管理” “独立、自尊、自强” “投入、沉浸、体会”等的印章。最后班主任以查验印章数来证明学生报到完成。其实学生在转处室的过程中,一方面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培养自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我校每年的秋季运动会和春季艺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两个主要的舞台。以前运动会开幕式积极参与的大都是运动员,这两年,学校确定主题后给年级、班级自主权,让他们自己设计入场式。学生积极性很高,在服装、队形、口号等方面都亮出了自己的特色,展示了团队的精彩。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前运动会上一些学生无所事事、乱跑乱闹的现象,使得人人有事做,为集体出谋划策。以前我们总是不敢对学生放手,现在在积极心理教育的指导下,老师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才的体验。
二、全面要求,让积极心理教育深入课堂
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心理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老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老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氛围的积极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如:生命课堂的开展,要求我们的课堂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成长的幸福。
三、让积极心理教育融入社会家庭
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就要加强社会合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重视孩子的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家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去年,我们家长学校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四型(学习型、书香型、和谐型、孝敬型)家庭”创建活动。学校制定相关的标准要求,通过家长学校宣传,让家长与学生一起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要创建的类型,并上报学校,家长学校与学校政教处、班主任结合,根据上报情况进行分别指导。
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激活了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教师学会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如人格的塑造、意志品质的磨炼、积极心态的调整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学会了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努力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实现健康自由地成长。
(作者系鹤壁市第四中学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