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规划

王照宜 刘方照 冼宪恒
摘要: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多样性看作重要的生态过程,合理规划并管理各种人类活动,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新管理思想。本文简单介绍了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的有关内容,并给出了应用要点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183-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04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cological pianning
Wang Zhaoyi, Liu Fangzhao, Xian Xianheng
(Guangzhou Puj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730, China)
Abstract: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ar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s. They regard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s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rationally plan and manage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to restore or maintain Ecosystem integ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w management thinking.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gives the application poi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logical planning; Applied ecology
当前中国生态系统的管理仍然严重滞后,重视生态系统产品的提供功能,而忽略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另外,重建设,轻管理,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薄弱,也是当下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开展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规划,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态系统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1 生态系统管理
1.1 定义与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是在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过程加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综合目前一些机构和学者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其实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知识的管理和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将生态系统的自然流(如能流、物流等)、结构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可持续性融合一体,利用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来管理生态系统的生产、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期的功益和价值,并获得社会渴望。它将人类、社会需求、经济需求整合到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社会价值、期望值、生态潜力和经济的最佳整合性管理。
1.2 数据基础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是通过收集复杂生态系统中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等相互交错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数据而建立的。其主要体现在四个尺度上:在植物个体及种群;在群落及生态系统;景观和生物圈。
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管理都要收集上述数据,实际管理时只需收集核心层次的数据。
1.3 主要途径与技术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包括:生态风险评估;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原则(Reject, Reduce, Repair, Recycle, React;抵制、减少、修复、回收、响应);生态工业园区;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大力开展生态工程和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和研究,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推广3S技术(RS, GIS, GPS);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此外还有利用经济手段,制定各种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收费政策和环境的税收政策;把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核算体系;制定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的限定标准;改革资源价格体系,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增值。
2 生态规划
2.1 定义与目的
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人鱼环境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与传统规划思维相比,生态规划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规划标准从量到序、规划目标从优到适。因此,生态规划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解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地可持续发展。
2.2 程序
I.McHarg在其著作《結合自然的设计》中,提出了一个规划的生态学框架,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对后来的生态规划影响很大,成为生态规划的一个基本思路。该方法分为七个步骤:确定研究范围及目标;收集自然、人文资料;提取分析有关信息;分析相关环境与资源的性能及划分适应性等级;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资源不同利用方向的相容性;综合发展(利用)的适宜性分区。
王如松提出生态规划流程大致为:编制规划大纲;系统辨识(生态辨识、生态位势、生态效益分析);规划设计(生态产业、生态体质、生态文明、生态景观);系统分析(风险评估、效益分析、能力评估);监督实施(生态监测、管理信息、专家网络、社会监督)。
2.3 内容
(1)生态调查。收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所采用的方法有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公众参与的社会调查、遥感调查。(2)生态分析与评价。运用生态系统及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规划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与过程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和了解规划区域发展的生态潜力和限制因素。主要包括: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生态格局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土地的质量和区位评价。(3)决策分析。生态规划的最终目的是提出区域发展的方案与途径,决策分析就是在生态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对象的发展与要求以及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与选择经济学与生态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与措施。主要包含: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功能区划分与土地利用布局、规划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
3 应用要点
生态系统管理根本上是为了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适度水平、维持生物的遗传特性、维持生态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保护美学价值等,是针对现有自然生态系统和受人类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办法。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可以是小规模生态系统也可以是大规模复杂生态系统。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可以规划和提升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来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潜力。生态系统管理要求生态学家、社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通力合作,应用生态学知识更深刻地理解资源问题,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整体性,收集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过程的科学数据,协调一定时空尺度上的生态整体性与可恢复性,协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再考虑科学领域内的社会价值等问题。
生态规划是探索不同层次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辨识系统中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关系,寻找调和这些矛盾的技术手段、规划方法、管理工具。通过规划,使现有的或者人为改造修复的生态系统能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其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通过对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的综合运用,通过前期规划、中期管理、后期评估与修正,形成科学的系统手段,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4 建议
(1)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作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用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和修复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分析及应用手段。(2)生态系统的管理或规划必须尽快从以增加面积为主转向以提高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为主来进行战略转变。(3)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增加生态系统健康开发与评估管理手段,为增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供更多的科学应用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J].学会,2013(6):11-12.
[2]杨荣金,傅伯杰,刘国华,等.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原理和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4, 23(03):103-108.
[3]王如松.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整合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羅兴仁,环境监测报告审核技术要求[J].环保科技,2013,(4):197.
收稿日期:2017-12-12
作者简介:王照宜(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工程与环境修复、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