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西文化论战与新时代文化的前进方向
赵鑫润
摘 要:东西文化论战是我国近代爆发的一场思想革命,学术界围绕东西文化的差异和关系展开大讨论。尽管这次思想和文化的大碰撞没有给当时的中国文化找到一条具体的出路,但却为中国文化的前进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性材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整理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东西文化的根源,从文化发展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连续性三个角度分析和讨论文化的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健康、科学、稳步的向前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西文化论战;时代性;民族性;连续性
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为当时的中国寻找新出路,爆发了一场关于东西文化的大论战,论战在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派(激进派)和以杜亚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保守派)之间展开。论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主要讨论东西文化的性质和关系,并为当时的中国文化寻找出路。尽管这场论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当时的中国文化,但却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如此,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从时代性把握文化进步的特点
文化具有十分浓厚的时代特征,在不同时期、文化的发展特点是不同的。例如在古代中国,夏商的文化与现在文化就存在很大差别。夏商文字甲骨文与现代汉字虽一脉相承,但也不完全一致。在近代中国,由于封建腐朽的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当时的文化也是面临自身腐化和外来的侵蚀,文化的自我更迭變得十分急切。在这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西方文化,与代表沉淀数千年的精神文明的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必然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当时的旧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需要丰富物质财富来生存,国家需要先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来崛起。因此,在西方文化涌入旧中国时,就被看作是一种解放思想,打破束缚的新思想。民主、自由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近代中国从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都是试图用“新”来取代“旧”已到达救亡图存。也正是如此,西方文化的传播,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们看清了当时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大胆的追求科学、民主和自由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与此相反,盲目坚持保守、腐朽的旧思想、旧文化,必将会被群众所抛弃被历史抛弃。
不可否认的是“新事物”不是永恒的“新事物”,必将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此时,“新事物”也变成了“旧事物”。同样,“新文化”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生产力的进步,逐渐变成“旧文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正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情之下,新文化派把西方文化作为改变旧中国的武器,就是看到了文化发展的时代性特点。积极的促进文化发展,吸收先进的文化,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满足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东方文化派则没有看到文化的时代性特点,没有根据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紧跟时代要求,结合群众的需求,满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文化才能科学稳步的向前发展。
2 从民族性把握文化发展的道路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把握时代性的特点,文化的民族性也是十分重要因素。由于每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地理条件、生活方式、交流语言等的不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也不尽相同,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例如,西方所传承的爱琴海文化、雅典城邦文化、古罗马法制文明等等,给西方文化留下了注重自我意识的理性文化。这种文化贯穿了西方人民一切的生产生活当中。而我们中国文化,则是强调自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释道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独特文化。因此,西方文化不可能完全代替中国文化。完全丢弃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会丧失自己的灵魂,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在东西文化论战中,东方文化派看到了这一点,坚持保留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点,在西方文化涌入时,努力支持中华民族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西方流入的与我国各民族背道而驰的腐朽文化。而新文化派则忽略了这一点,为了突破旧统治,盲目否定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点上,新文化派过于激进和急于求成,没有合理的去粗取精而是盲目吸收,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新文化派显然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损害。
因此,在新时期,不仅要紧跟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步伐,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我国各民族所保留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时,更要理性分析和去筛选有利于本国国情和民族发展的文化,自觉的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例如在当今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无理入侵并冲击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不仅在文化上,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强制干涉他国内政,破坏其他民族的文化,已达到称霸全世界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区分和辨别各国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我们大胆吸收,损害我国文化发展的,我们更要坚决抵制。达到我国文化连续不断,稳步发展,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力量。
3 从连续性把握文化前进的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努力发展,爱好和平,留下了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和奇迹。除了长城、兵马俑等物质文化瑰宝,还有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正是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与世界人民团结发展,不仅坚定不移的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国家的文化更是包容理解,取精去粗。例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丝绸之路等等,我们国家的文化才能经的起历史的考验,成为屹立于东方的巨龙。
反观西方文化,例如古巴比伦等历史上存在过的强大国家,他们并没有像我国一样把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反而切断了本国的文化,葬送了本国的命运。究其根本,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涌入时,没有及时准确的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盲目的抵制或吸收外来文化,没有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因此才会造成文化中断,历史终结。
在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各民族、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在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没有一边倒的全面吸收西方文化的入侵,也没有完全的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以论战的形式去争论我国文化之出路。尽管这次论战没有为我国思想文化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却通过辩证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从新文化派发现文化的时代性特点,到东方文化派坚持文化民族性特点,都是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出重要贡献。
文化在自身的更迭和发展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原来的新文化也会变成旧文化,而旧文化也保留符合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文化就是在新旧交替、去粗取精,在不断否定自身的前提下,获得新生。这便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谈到的发展文化也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因此,坚持文化发展要沿着符合本国国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色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4 结语
东西文化论战距今已近百年之久,但这次论战却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新时代如何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方向。
同时,也要求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下,积极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支持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为世界文化大繁荣和文化大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大华.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4):71-78.
[2]张琴. “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东西文化论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武圣强.近年来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5,(03):33-37.
[4]杜艳华,司徒琪蕙.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文化的走向[J].探索与争鸣,2004,(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