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圆桌

高考一分为二还需细节求解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发言中提到: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实行两种高考模式。“高考”在我国教育界一直有着“指挥棒”的“美誉”。此举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可以将这一改革解释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同人的需要,是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回归。但在实施此一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请看—
@铁 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育部将出台新的人才选拔模式,应该说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首先,要帮助社会、学校、考生、家长正确看待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否则技术型人才的招生、就业、成长都会遇到问题。现在的部分专业硕士就面临这样的尴尬:培养中没有富有特色的培养方案,只是简单地压缩时间,降低培养标准;就业时用人单位另眼看待,难开绿灯。希望这样的情况不要提前到高中后时代出现。其次,如何打通这两种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考虑。过早的分型,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错误的选择。采取恰当的途径,使两类人才的培养既有区别,又有互换机制,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再次,技术型人才培养也需注意其适应性和宽口径,过于单一的技术技能会给就业带来难题。最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要加紧培养,方案要抓紧研讨。毕竟我们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技术员工。
@袁本文(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政府即将出台两种高考方案,这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实施,对中国利好,对考生利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缺的是学有所专的工程师、技术专家、高级技工。实施高考模式改革,高等教育可因此从重学术、轻技术向重理论、重应用转变,推动相当一部分二、三本层次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变,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新型高考,考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择校,或选择学术,或爱好技术,钻研于某一领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当然,这相应要求社会形成新的人才观念:技能型人才并不低人一等,与学术型人才一样,是国之栋梁。我们期待高等教育能有更大更实用的改革步伐。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 作为国家抡才大典,高考的任何变动都会牵动千家万户。近日教育部宣布将出台方案,实行技术型和学术型两种人才选拔模式,这一举措应该说是客观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分层分类培养的客观需求,准确把握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而审慎推出的。这种分类招考的方式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值得肯定。两种模式高考影响最大的是职业院校和近年内准备参加技能类选拔的考生,他们是否已做好充分准备,能否尽快跟上教育部的改革步伐,怎样将因政策调整而产生的“不适”或“阵痛”降低到最小,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同时,在技能人才选拔中,要考什么技能?如何准确、公允、标准化地来确定技能的高下好坏,是需要认真设计的。总之,推出两种模式高考的初衷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但诸多具体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仍是模糊的、粗放的,需要妥善解决。
@张 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打破“一考定终身”,将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实现了“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分流培养,这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具体实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样的改革将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教育公平;这样的改革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科学选拔人才;这样的改革将引导高校审时度势,避免好高骛远,促进脚踏实地培养人才。相信此次高考改革必将为公众所期冀和欢迎,同时也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带来新的助力和发展机遇。
@蓝晓霞(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分类考试作为我国当前高考改革方案的既定目标,对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升高考改革和高等教育整体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世界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应予高度肯定。关键在于:转变高职教育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加大软硬件投入,改革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按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专业设置,使其真正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切实做强高等职业教育。
特约主持铁 铮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