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一张心灵的网
董秀清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策略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精细分工而又高度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宠爱,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些问题还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危害自身或社会。而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知识、身体成长,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因此,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今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如何编织一张心灵的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语文教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语文学科中有很多材料可以挖掘,用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观察、分析、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学生的心结,引领学生健康
成长。
我们在2010年成立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与研究”滁州市级课题组,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性和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
基础。
下面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本
策略。
一、巧妙运用教材,在课堂中因“材”施教
语文课堂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是一片纯净的心灵牧场。如诗的语言在身边流淌,如画的意境在眼前铺展。
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语文教材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科书,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需要教师将其挖掘、整理出来,因材施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讨论:如果谈迁当时没有恒心和毅力,害怕吃苦,能编成《国榷》原稿吗?当小偷偷走了《国榷》原稿时,如果谈迁消沉下去,没有坚定的信念,能再次编成更为翔实、精彩的《国榷》吗?厄运没有打垮谈迁,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在通往理想与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与不懈的努力。同样,我们的学习也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
再如在学习《梅兰芳学艺》一课时,我们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梅兰芳勤奋苦练的美好品质,并利用多媒体呈现梅兰芳勤奋学艺的情景,启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有裨益,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让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渗透课堂教学。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善加利用,进行正面引导,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二、优化习作话题,在倾诉中快乐成长
写作的过程既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最佳效果。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遇到兴奋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作文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表现,日记更是学生思想的表达。学生对家长或许会说谎,对老师或许会羞于启齿,但却敢于或者惯于向日记袒露自己的心声。因此,作文和日记是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有效
渠道。
在作文教学中,我会经常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为帮助学生学会诚实守信,我让学生写“诚实是金”“做个诚实的孩子”等作文;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人间真情,我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我爱校园”“我爱我家”等作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同学友情的温暖,我让学生写“朋友”“同桌”等作文。通过这些话题作文让学生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解决心理困扰,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可在日记中及时地宣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
一次,一位学生在习作“假如……”中写道:“假如我爸爸是老板,我就可以坐着小汽车上学,可以悠闲自在地学我喜爱的钢琴,可以不再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文章价值取向错误,充满了对富人生活的向往。了解了情况后,我和这位学生谈心,告诉她:“你说出了心里话,难能可贵!但幸福的生活不是用金钱去衡量的,你爸爸虽然不是老板,不能买车、给你买钢琴,但他爱你,一样能给你幸福的生活。”
另外,在作文评语中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一些鼓励,如:“你能行的,不妨再试一试”“谁没有烦恼,想开点”。通过激励表扬,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诉自己的欢乐、烦恼与生活中存在的难题。教师利用评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
三、走进佳作名著,在书海中陶冶情操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文学名著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美好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理品质。广泛阅读名著能让学生在与作家的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在与佳作名著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修养,涵养个性。
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一直局限于教材,阅读的量变才能成就质变。8~14岁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期,错过这一时期,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我们应当匀出时间,推荐优秀儿童读物,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构建课内外联系的语文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带着学生走向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其实目前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是节选自某本书的一个章节或是与某位名人有关的一个故事,要想真正走进这些人,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崇高的品德,需要我们推荐更多与这些课文有关或是与这些课文相似的文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他们树立更多精神榜样。如教学《赤壁之战》,我们就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三打白骨精》,我们就推荐《西游记》;学了《晚上的“太阳”》,我们向学生推荐《科学家的故事》;学了《第一次抱母亲》,我们推荐学生阅读《感悟母爱》;学了《装满昆虫的口袋》,我们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 ……
南京市教研室的芮琼老师说:“不要只把眼光放在鼻子底下,抓住这短暂的时间补学生的语文知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亲近母语的人称课外阅读为‘花的事业,根的工程。”阅读推广人梅子涵老师说:“阅读是浪漫的事情。就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持一颗浪漫的心,从容地走在课外阅读的路上,坚持做给学生点灯的浪漫的事。”
名著佳作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幼小的心灵,激发美好的感情,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佳作名著仿佛是无垠的牧场,我们在其中沐浴着语言的光辉,感受着人文的关怀。我们相信,文化最终会积淀为人格,教师如果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设计语文活动,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们可以针对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策划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人格。
语文活动的形式很多,比如编演课本剧、朗读、讲故事、演讲、采访、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参观游览等,在愉快的学习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开展以“告别烦恼,拥有好心情”为主题的演讲评比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曾经有过或现有的烦恼,以及怎样才能消除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在演讲中进一步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知和评判能力。再如学校推普周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组合、自主制定计划。这一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为内向的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快乐,从而完善人格。
五、调整心理状态,在课堂中播撒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是前提。
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的、独立的个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尊重、信任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说:“同学们好!”学生就会感到很亲切;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动作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主动地将压力变为动力,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加以正面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
总之,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暖暖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是多样的,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我们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方法上加以改进,让学生愉快地面对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滁州,2393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