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推进文明礼仪教育

    徐豪情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个人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幼儿园应当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利用,更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规程》第三十一条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文明礼仪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灵活地将礼仪教育整合到各个环节中,渗透于每一个活动瞬间,让幼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体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

    (一)进园问人早,注重生活点滴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应当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能够使用礼貌用语。主动问早,看似—件简单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虽然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但他们也有发展的阶段共性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互动环境,从进园问早做起,让幼儿逐步学习主动和身边熟悉的人打招呼。

    “进园问人早”,即要求幼儿早上走进幼儿园后主动向保安问早,向老师问早,向同伴问早。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每个班级门口都创设了一个互动环境一今天你问早了吗?例如:小班的互动墙上贴有保安、老师和同伴的卡通形象,幼儿早上来园后向老师问过早了,就贴一个爱心贴纸在老师的头像下面,边贴边说:“我对老师说‘早上好了。”如果幼儿向保安、老师、同伴都问过早了,老师就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互动墙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打招呼问早的热情。随着问早活动的深入,幼儿问早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大。有的幼儿早上来园后会对老师说:“今天我向××小朋友的妈妈问早了。”还有的幼儿会自豪地对同伴说:“今天我还和客人老师打招呼了。”中、大班幼儿还利用绘画的形式将“进园问人早”表现在互动墙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进园问人早”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学会了礼貌待人。

    (二)晨间谈新闻,树立生活榜样

    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我园利用生活活动开播“晨间谈新闻”栏目,引导幼儿在小眼看世界的谈天说地中寻找身边人物的闪光点,树立生活中的榜样,积极向榜样学习,争做他人的榜样。在树立具体的生活榜样的过程中,我园各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凸显出“以礼悦人、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彰显了“敬奉贤人”的贤文化精髓,传播了文明健康的正能量。

    “晨间谈新闻”,即每天利用生活活动的时间,将幼儿集中到一起讲讲新闻,新闻内容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某件趣事。例如:某天午休起床后,××小朋友不会扣纽扣,花花主动帮助了她。当幼儿在“晨间谈新闻”中聊起这件小事后,花花立刻成了主动帮助他人的好榜样。第二天,更多的孩子开始向花花学习,主动帮助他人扣纽扣、系鞋带。有的孩子还学会了观察,看看哪些人需要帮助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班级慢慢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讨论“晨间谈新闻”。例如:针对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纷纷逆行,家长志愿者暖心行动,年轻教师无偿献血,我园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向幼儿传播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和团结友爱的中国力量。

    二、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渗透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佩克和哈维格斯特在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研究中表明,儿童的品德发展与家长的教养态度关系甚为密切。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家庭礼仪公约,形成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家风的养成和传承。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文化传统中,我园倡导家庭要制订礼仪公约,形成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

    家庭礼仪公约,即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协商制订的一些家人相处的礼仪约定,它是一个家庭的基本法则,所有家庭成员必须恪守。家风纯正,风化万物。为了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我园开展了家风家训征集活动。为此,我园每个家庭都开始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协商形成具有家庭特色的礼仪公约。例如:针对妈妈一个人做家务太辛苦,提出“家务劳动全员参与,孩子帮忙择菜,妈妈烧菜,爸爸洗碗”的约定;针对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少,提出“饭后和爸爸散步,睡前听妈妈讲故事”的约定;等等。通过“家庭礼仪公约”的制订和实施,家长和孩子都积极按照约定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从生活细节抓起,极大地改善了家人间的相处方式,让家庭氛围更加温馨和谐。

    (二)结合学习主题内容,渗透家人相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主张强调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指出“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去实践和体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实践是具体形象的,体验是真实感受的,真正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

    在主题舌动“我爱我家”中,我园教师将主题内容渗透到每个家庭中,引导家长在家庭开展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将“爱”具体表现、延伸到家庭的角角落落中,让爱的氛围在家庭彌漫。首先是孩子层面,包括“夸夸我的爸爸妈妈”“我给父母做一件事”等;其次是家长层面,包括“蹲下身来和孩子交谈…‘和孩子平等相处”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学习了与家人的相处之道,知道自己身份的不同变化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明明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不仅有爱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在家里,虽然明明是小辈,受到长辈的疼爱,但他也是一位大哥哥,在弟弟哭闹的时候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在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演绎着真实版的“我爱我家”。

    三、社区主题环境中的文明礼仪倡导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为此,我园引导家长带领幼儿走出家门,和小区里的小朋友做游戏、交朋友,积极参与一些社区公益活动。

    (一)邻里和睦相处,学做文明社会人

    社区是众多居民聚集生活的一个场所,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由此可见,处理好邻里关系至关重要。在邻里相处中,有许多礼仪规则需要大家共同学习和遵守。因此,我们通过“小区文明你我谈”“社区文明我来行”“魅力瞬间三连拍”等活动,向幼儿传达社区礼仪。

    苗苗2班齐齐所居住的小区有一个智障儿“胖哥哥”,其因后天医疗事故造成神经受损,长相异类,小朋友们都害怕与他交流,齐齐也一样。于是,齐齐妈妈带着齐齐主动和胖哥哥交流互动,引导齐齐用真情与其做朋友,用行动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歧视特殊人群。齐齐发现:妈妈对胖哥哥微笑,他还以敬礼;对胖哥哥伸手示意握手,他后退两步,双手后背,还以鞠躬。齐齐将妈妈和胖哥哥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很快也和胖哥哥互动起来。齐齐妈妈用实际行动传授礼仪,传授尊重,传授品格,不正是大爱的体现吗?

    (二)热心社会公益,争当文明小天使

    社会公共礼仪是人們置身于社会公共场合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体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从幼儿抓起,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将礼仪内化为幼儿的个人素养和行为活动。于是,我园结合社会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敬老院看望老人活动、环境小卫士系列活动等,引导幼儿学做文明小天使。

    在本地区开展的以“生命之水、你我爱惜”为主题的世界水日亲子创意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水的重要性,还增进了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例如:苗苗1班王梓豪家庭的“生命之水滋养万物”,充分表达了世界万物离不开水的滋润:朵朵3班余黄伊家庭的“绿色生命”,展现了绿色生命在地球上的蓬勃生机:果果1班马俊贤家庭的“关住点点滴滴”,表达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等等。活动中,家长和幼儿通过画笔呼吁人们共同保护水环境,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抓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三位一体,共同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培养“肢体活、心智灵、品格优、习惯好”的新时代“小贤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