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杨建辽
【摘 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研究的热点领域。理清近年来农村思政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农村思政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91-0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关注的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没有农民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近十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总结近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主要有:宏观上,新农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如郭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王学俭等的《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微观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如蒋勇等的《加强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龙海平等《“歌圩文化”:壮族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此外,还有从交叉学科角度对农村思政工作进行了研究,如张春华的《乡村治理视野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指向》,霍军亮等的《乡村文化变迁视域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等等。作为一种传播思想、教化育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体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农村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一定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主要是指黨支部、村委会组成人员。当前农村思想政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学界认为,主要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思政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只管经济而忽略主义,农村思政工作边缘化;部分党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部分农村人才外流,人力资本缺失,农村思政 “无人授教”;部分人力资源如大学生“村官”未能充分利用。此外教育者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农村思政工作没有效果的重要原因。郭涛认为,教育者要强化服务为民的意识,完善教育者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宁晓菊等人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组织涣散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朱丽等人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打造实力宣传团队,完善农村的思想宣传机制;杜超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思政工作者的资源,如大学生在农村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引导并反作用于教育者的组织或个人。在农村思政工作中,受教育者主要是农民群众。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学界认为,农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缺乏学习热情;时代发展,导致农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农民思政工作复杂化;农民阶层的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多样化,加大了思想教育的难度。也有学者指出,农民参政意识的薄弱,是影响农民意识形态淡化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杜超指出,要注重教育客体的多元化,特别强调对农村青少年、农村教师的教育,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村思政工作的物质基础。有学者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也有学者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了解农民、关心农民、依靠农民的制度。
(三)教育介体
教育介体是指教育过程中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用以传输教育内容的媒介和机制,也就是教育载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可以分为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四种。学界认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思政工作者的权威受到削弱,思政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王学俭等提出要创新载体,将教育内容与农村传统民族节日结合,寓思想于活动中;将思想建设和农村经济与文化建设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的思政教育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于秋佳等人提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农村文化产事业的发展,要进行文化价值创新。她们认为,创新管理载体要紧跟时代要求,创新文化载体要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活动载体要构建动力机制,创新传播载体要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朱丽提出要将有效资源与先进价值观现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宣传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将思想教育寓政策之中;张春华提出要与农民的教育培训相结合,在提高农民技能的同时灌输思想政教育的内容等等。
二、近十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评
总体来说,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近十年来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了可研究之处。从现实来看,农村的思政工作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其不足在教育者方面表现为:
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围界定不清。一般学界观点认为,教育主体就是党支部和村委组成人员。但我们认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可以包括山村教师、赤脚医生以及农村中存在的民间组织人员。他们要么相对有科学文化素养要么就有很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因此他们也应该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在农村的文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教育主体的性质界定不清。学界认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但是对基层党组织的认识却不到位。首先,基层党组织具有双重属性,他不仅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这一方面是说他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说他作为党在基层的骨干力量,还要接受乡镇的管理。在当前农村,农民的普遍文化素养偏低,那么由他们中间产生的积极分子有很大一部分除了在智力和财力上和普通农民有区别外,文化素养没有多大区别,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指望他们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此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基层村干部即使是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但也容易形成“只抓经济,不管主义”的现象。
组织不健全或组织功能缺位。村支书或村主任作为一村的领导者要处理的家长里短的琐事特别多,可能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那么,在党支部及村委下有没有专门的负责宣传的干事或者即使有,这种功能是不是真正的发挥出来也值得商榷。
其不足在受教育者方面表现在:
教育客体太过笼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笔者认为要针对不同主体实施不同的对策和方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的受教育者做一个区分:农村教师、赤脚医生和民间组织人员,他们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客体,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才能更好的教育农民;农村青年,他们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农村中老年,针对他们文化素質低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式。
教育客体的错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主体间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客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当前学界,学者们认识到,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但存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即认为受教育者能够自我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尽管,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农村农民思想文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仍然是当前农村社会的一大特点,这一点在中老年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同时,农民的小农意识和趋利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表现的愈发明显。这就为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因此,农村中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依然是主要形式,但必须结合以疏导,采用农民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
当前学者对教育载体的研究,归纳起来,就是因人、因时、因地的寓教于利,寓教于文,寓教于管,寓教于媒。我们认为,载体只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发挥作用归根结底还需要人的参与和管理。而正是当前农村教育载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寓教于文来说,学者们提出了“文化下乡”,开办农村书屋,健身广场等等文娱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也确实掀起了一股基建的热潮。但就其效果来说,却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来说,(1)这些文化场所建立起来后没有相应的人的管理;(2)任何一项文化场所的运营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这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没有后期的支持是不够的;(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都没有提升文化修养的意识,一些文化场所甚至成了人们赌博的场所。这导致了文化场所的利用率极低。如何提高他们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思想政教育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生命线。搞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农村、提升农民素质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因人的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军亮.乡土文化变迁视阈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 困境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16,(9).
[2]朱丽.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 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25).
[3]龙海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J]. 探索,2014,(4).
[4]杜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D].渤海大学,2013.
[5]于秋佳,李宇,宋国庆.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思想政 治教育载体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25).
[6]张春华.乡村治理视野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指向[J].学术论坛,2013,(1).
[7]何逸,梁文宏.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探析[J].传承,2012,(13).
[8]邱秋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 局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7).
[9]张瑞婷.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 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11).
[10]蒋勇,彭玲玲.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 [J].湖北社会科学,2010,(8).
[11]王学俭,宫长瑞.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12]郭涛.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 工作[J].安徽农业科学,2007,(28).
[13]邱仁富,贺争平.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 特殊规律[J].学术论坛,2007,(5).
[14]胡孝红.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初探[J].兰州学刊,2006,(8).
[15]宁晓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诉求[J].农业考古,2006,(3).
[责任编辑:秦 超]
【摘 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研究的热点领域。理清近年来农村思政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农村思政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91-0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关注的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没有农民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近十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总结近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主要有:宏观上,新农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如郭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王学俭等的《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微观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如蒋勇等的《加强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龙海平等《“歌圩文化”:壮族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此外,还有从交叉学科角度对农村思政工作进行了研究,如张春华的《乡村治理视野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指向》,霍军亮等的《乡村文化变迁视域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等等。作为一种传播思想、教化育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体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农村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一定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主要是指黨支部、村委会组成人员。当前农村思想政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学界认为,主要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思政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只管经济而忽略主义,农村思政工作边缘化;部分党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部分农村人才外流,人力资本缺失,农村思政 “无人授教”;部分人力资源如大学生“村官”未能充分利用。此外教育者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农村思政工作没有效果的重要原因。郭涛认为,教育者要强化服务为民的意识,完善教育者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宁晓菊等人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组织涣散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朱丽等人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打造实力宣传团队,完善农村的思想宣传机制;杜超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思政工作者的资源,如大学生在农村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引导并反作用于教育者的组织或个人。在农村思政工作中,受教育者主要是农民群众。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学界认为,农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缺乏学习热情;时代发展,导致农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农民思政工作复杂化;农民阶层的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多样化,加大了思想教育的难度。也有学者指出,农民参政意识的薄弱,是影响农民意识形态淡化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杜超指出,要注重教育客体的多元化,特别强调对农村青少年、农村教师的教育,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村思政工作的物质基础。有学者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也有学者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了解农民、关心农民、依靠农民的制度。
(三)教育介体
教育介体是指教育过程中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用以传输教育内容的媒介和机制,也就是教育载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可以分为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四种。学界认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思政工作者的权威受到削弱,思政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王学俭等提出要创新载体,将教育内容与农村传统民族节日结合,寓思想于活动中;将思想建设和农村经济与文化建设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的思政教育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于秋佳等人提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农村文化产事业的发展,要进行文化价值创新。她们认为,创新管理载体要紧跟时代要求,创新文化载体要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活动载体要构建动力机制,创新传播载体要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朱丽提出要将有效资源与先进价值观现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宣传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将思想教育寓政策之中;张春华提出要与农民的教育培训相结合,在提高农民技能的同时灌输思想政教育的内容等等。
二、近十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评
总体来说,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近十年来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了可研究之处。从现实来看,农村的思政工作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其不足在教育者方面表现为:
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围界定不清。一般学界观点认为,教育主体就是党支部和村委组成人员。但我们认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可以包括山村教师、赤脚医生以及农村中存在的民间组织人员。他们要么相对有科学文化素养要么就有很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因此他们也应该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在农村的文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教育主体的性质界定不清。学界认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但是对基层党组织的认识却不到位。首先,基层党组织具有双重属性,他不仅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这一方面是说他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说他作为党在基层的骨干力量,还要接受乡镇的管理。在当前农村,农民的普遍文化素养偏低,那么由他们中间产生的积极分子有很大一部分除了在智力和财力上和普通农民有区别外,文化素养没有多大区别,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指望他们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此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基层村干部即使是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但也容易形成“只抓经济,不管主义”的现象。
组织不健全或组织功能缺位。村支书或村主任作为一村的领导者要处理的家长里短的琐事特别多,可能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那么,在党支部及村委下有没有专门的负责宣传的干事或者即使有,这种功能是不是真正的发挥出来也值得商榷。
其不足在受教育者方面表现在:
教育客体太过笼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笔者认为要针对不同主体实施不同的对策和方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的受教育者做一个区分:农村教师、赤脚医生和民间组织人员,他们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客体,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才能更好的教育农民;农村青年,他们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农村中老年,针对他们文化素質低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式。
教育客体的错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主体间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客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当前学界,学者们认识到,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但存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即认为受教育者能够自我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尽管,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农村农民思想文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仍然是当前农村社会的一大特点,这一点在中老年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同时,农民的小农意识和趋利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表现的愈发明显。这就为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因此,农村中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依然是主要形式,但必须结合以疏导,采用农民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
当前学者对教育载体的研究,归纳起来,就是因人、因时、因地的寓教于利,寓教于文,寓教于管,寓教于媒。我们认为,载体只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发挥作用归根结底还需要人的参与和管理。而正是当前农村教育载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寓教于文来说,学者们提出了“文化下乡”,开办农村书屋,健身广场等等文娱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也确实掀起了一股基建的热潮。但就其效果来说,却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来说,(1)这些文化场所建立起来后没有相应的人的管理;(2)任何一项文化场所的运营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这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没有后期的支持是不够的;(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都没有提升文化修养的意识,一些文化场所甚至成了人们赌博的场所。这导致了文化场所的利用率极低。如何提高他们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思想政教育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生命线。搞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农村、提升农民素质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因人的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军亮.乡土文化变迁视阈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 困境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16,(9).
[2]朱丽.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 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25).
[3]龙海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J]. 探索,2014,(4).
[4]杜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D].渤海大学,2013.
[5]于秋佳,李宇,宋国庆.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思想政 治教育载体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25).
[6]张春华.乡村治理视野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指向[J].学术论坛,2013,(1).
[7]何逸,梁文宏.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探析[J].传承,2012,(13).
[8]邱秋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 局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7).
[9]张瑞婷.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 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11).
[10]蒋勇,彭玲玲.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 [J].湖北社会科学,2010,(8).
[11]王学俭,宫长瑞.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12]郭涛.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 工作[J].安徽农业科学,2007,(28).
[13]邱仁富,贺争平.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 特殊规律[J].学术论坛,2007,(5).
[14]胡孝红.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初探[J].兰州学刊,2006,(8).
[15]宁晓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诉求[J].农业考古,2006,(3).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