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微课设计制作

    摘 要 许多教材内容是抽象的,学生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也推动了“混合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特点、透彻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精制课程教学视频、重建课堂对话等方面都应受到重视。

    关键词 微课 混合教学 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變革,使世人认识到制作精良的教学视频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微课教学应用过程中,一些人注意到了其不足之处,例如,占用课外时间过多、学生观看视频过多影响视力等。因此,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综合应用的混合教学引起重视。混合教学在肯定线上教学作用的同时,也充分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思想与方法。

    1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的基本原理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内容录制成视频发布到网络,更不是用视频录像、视频在线课程等“纯技术的”手段取代教师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提优补差、促进教育的公平化、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其主要基本原理有两个:

    1.1个性化学习

    早在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就提出“个别化的教学”,同时,教育公平也是人类公平的基本前提,但是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物质层面来说,个性化学习、教育公平都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脱离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师资力量谈个性化学习、教育公平是空泛的、不科学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教育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意识的提高,个性化学习、教育公平日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子书包”、“云计算”、“平板电脑”等信息传递手段和各种个人移动终端的出现和完善,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学习逐步成为现实,全球范围内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也成为可能。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把优秀师资的授课内容、技能培训过程等以微课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习者,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观看微课的次数和重点观看的部分,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互动、网络答疑等形式进行解决,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开展师生互动等,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无法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的弊端。

    1.2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在这种层次下,已经对知识深度理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能通过反复思考、集体讨论、老师答疑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能够批判性地接受新思想和事实,同时能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在众多思想间建立复杂的联系,最终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传统的教学,往往要求学生被迫地接受知识,而在混合教学课堂中,学生们课下以“微课”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应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互助、师生互动,对知识进行内化,并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引导其对知识的深度思考。

    总的来看,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虽然和导学案等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任务驱动”等方面有相似点,但是,前者对于学习阶段的划分更为明确,“先学”阶段意在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教”阶段的主要活动是教师的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掌握程度、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另外,在“先学”阶段,微课不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做成视频,而是重在老师的讲解和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再加上练习、讨论、网上答疑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创造了科学的环境。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的实施步骤

    虽然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总的来说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基本要分为三个步骤,即微课导学、反馈分析、总结提升。

    2.1微课导学

    在这一阶段,老师需要提前透彻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然后把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做成微课,并设计学习导引,引导学生按设计的顺序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微课不能照搬教材内容,应该有老师的讲解、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提问。微课的内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过于简单,学生看教材就能掌握的内容不需要做成微课,否则会给学生、老师增加观看、制作微课的负担;二是避免过于平淡,老师的讲解要重点突出、跌宕起伏,视频美观,有较高的观赏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观看的兴趣;三是必要时可以插入提问,以便了解学生的观看效果、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反馈分析

    反馈分析主要是指老师了解学生在微课导引阶段的学习效果、收集学生的疑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主动把不能通过自己探究、互动、讨论等方式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另一方面,老师通过在微课中设计提问、在学生观看微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以便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

    2.3总结提升

    这一阶段一般是指学生观看微课后,老师集中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把新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开放式讨论的形式解决典型问题,也可以采用启发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对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共同问题集中讲解,并择机对这部分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受到启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升华,并引发一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甚至对其知识结构有所优化。

    3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实施建议

    3.1不能急于求成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使老师、学生思维、教学、学习等方面形成固定模式,教学模式的变革要求老师备课、讲课和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办法等方面都要产生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些方面对于老师、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老师设计微课、学习导引、练习等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主動思考习惯,所以实施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熟悉、习惯的过程。

    3.2必须预先了解学生情况

    学习导引、微课、练习的设计都要以了解学生学情为基础,学生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这些方面的设计就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就不能过于复杂,不然学生看不懂、不知道怎么完成任务,不但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而且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了解学生情况有助于在总结提升阶段先发动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领头羊”,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他学生思考。

    3.3微课制作应精细

    微课制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甚至决定了其成败。制作微课时,一般要从其视觉效果、能否激发学习兴趣、时间长短、教师讲解的设计、是否有互动性等方面考虑。我从实践中发现,好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必要时微课中穿插一些提问、思考题,不但能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解应该简单易懂,要能配合微课的画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制作微课的工作量较大,并不需要把教材的全部内容都做成微课,以免把太多精力用在制作微课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3.4学习导引应简单明了

    学习导引的主要作用是告诉学生微课导引阶段的学习流程、注意要点、主要任务,学生应该能很快看懂学习导引的内容,学习导引过于复杂,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后续任务。

    3.5练习设计科学化

    安排练习环节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是检测学生在微课导引阶段的学习效果;二是让学生更关注于学习;三是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四是为老师开展总结提升阶段的设计提供参考。所以练习的设计应以能满足上述四个目的为准。另外,练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本次课程,难度应适中,为了便于统计作业的正确率、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练习应以选择题为主。

    3.6问题情境切忌千篇一律

    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一般要设计问题情境,或者开展小组讨论,或者以共同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自主探究,其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尽量避免总是采用一种形式,否则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

    3.7以正确的观念看待信息化教学

    在教育领域,我们不能只追求信息技术的表面先进性,而是要强调信息化技术运用的适当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性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学习的复杂性,使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轻松地掌握技能要领。

    混合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内容作了很好的准备,发挥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优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作者简介:周开权(1972.7-),安徽濉溪,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应用统计学。

    参考文献

    [1] 于洪涛.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案例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29-133.

    [2] 张萍.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6):139+14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