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写作水平的另一种途径

    沈丽英

    说起写作指导,语文教师都会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亲近自然,了解生活和社会,从实践和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第二,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书本上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会遣词造句,练就语言功底。第三,指导写作技法,创设写作平台,给学生多思多练的机会。应该说,以上三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殊不知,还有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写作训练的后续工作——批、评、改三步。

    事实上,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最多。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有些教师为赶进度,常常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习作,对写作的后续工作更是草草了事。当学生完成一篇大作文后,常常是争分夺秒埋头苦批几天,然后腾出一点课堂时间作简单的讲评。如此做法,写作的“量”是完成了,可写作的“质”有没有得到提升呢?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拿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往最关心的是分数,能够仔细阅读评语并作认真修改的,实在是微乎其微。教师的辛苦批阅收效甚微,这又何苦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那么,究竟该如何完成作文训练的后续工作呢?

    笔者认为,对写作的后续工作同样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让学生磨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果说写作的过程只是学生展示自我认识和语言表达的过程,那么写作后科学地批、评、改,则是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牢固掌握写作技巧的过程,只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乐此不疲,锲而不舍,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定会提高的。

    为了方便学生参与批阅,也为了方便以后的装订、展览等,作文纸可设计成16开方格纸,还可以留一部分空白,让学生自己修饰版面,作一些美化。

    大作文一般可以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写作大概用15分钟,余下半小时就给学生写作,若课堂上没完成,课后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了,这样可以保证第二课时完成批阅和讲评任务。第三课时则重点修改作文,力求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改进。后续工作具体如下:

    一、形式多样批作文,掌握尺度

    叶圣陶先生在《批改两篇文章》中指出:“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谈几句提示性的话,引导他们去思想,该怎么想才对,该怎么写才好。”当然,现代意义的批作文范围就更广了。首先,批阅者不只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最好能教会学生批作文。其次,批阅的面更广。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一些符号指出词、句、段、标点恰当与否,评判全文的立意、构思好不好,开头、结尾怎么样,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等等,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写好旁批和总批。具体操作时,教师应先做以下指导:

    1.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带着鲜明的尺度去阅读、对照、衡量。通常情况,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和历年中考评分标准确定如下评判标准:

    (1)审题是否准确,行文是否符合题意。(10分)

    (2)行文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和文体本身的特征。(5分)

    (3)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5+6分)

    (4)立意是否新颖(或是否深刻)。写记叙文,内容是否具体;写说明文,能否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是否有理有据。(5+20分)

    (5)思想是否健康,感情是否真挚。(3+3分)

    (6)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3+3+5分)

    (7)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得当。(3+3+3+2分)

    (8)字词书写是否规范,词语运用是否恰当。(3+5分)

    (9)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精练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文彩。(5+5分)

    (10)标点是否正确,文面是否整洁。(3+3分)

    对照以上内容,然后再根据本次写作的要求有所侧重,如果你想重点训练写人的记叙文,那么第四条的评价标准可以改为:“立意是否新颖(或是否深刻),能否合理地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或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2.批作文需要让学生遵循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启发思考,只批不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指出谬误之点,巧譬善导,使之领会……意在启发,而非限制。”启发思考,是为了促进学生再次体验写作,再次形成认识。对好的作文要启发学生明白为何写得好,对写得不当之处更要启发其明白不当的原因。

    (2)鼓励性原则:尊重对方,语意委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叶圣陶先生也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学生本来就在学写作文,我们应尊重对方,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用赞赏的语言点评;对不妥之处,尽量用委婉的语言,用商量的口气提出一些建议,给他们写作的信心。

    (3)一分为二的原则。

    批语不能把话说死,对一篇文章要一分为二,要从多角度挖掘优点;也可以对学生前后联系,作纵向比较,寻找其进步之处。也就是说,批语要目中有“文”,目中有“人”。

    如果是首次指导学生批作文,教师最好先讲清楚批作文的标准和原则,并进行示范性的批阅,可以印发两篇(好的和差的)作文,先让学生看熟,然后对照写作的具体要求,根据评分标准,逐条酌情给分,并说明理由,同时写下旁批和总批。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批阅方法以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互批和自批,有时可以先互批再自批,有时可以先自批再互批,有时可以全班同学或一个小组同学一起批同一篇文章……形式多样,更容易激发学生批阅作文的兴趣。学生批阅的时候,教师是否就可以袖手旁观了呢?当然不可以,因为学生的欣赏、评判能力有高低,这时候,教师需要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帮助批阅有困难的学生。学生人人批阅,充当老师的角色,在体验中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辨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学生最信赖的还是老师,所以在学生批阅完后,教师还需批阅,了解情况。每次都精批部分作文(尽量一个月内批到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其余略批,或结合学生的批语写一两句评语,但必须给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打分。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可以给学生最信得过的评价。如此做法,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知道自己本次作文的情况,以利于第三堂课的修改。

    二、畅所欲言评作文,取长补短

    如果说批阅作文是对本次作文从要求到写作内容、技巧的再认识过程,侧重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讲评作文则是一个侧重于用口头语言表达、外显心灵的交流过程。前者是个体活动,后者是集体活动。前者为后者作了充分的准备,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思想碰撞,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这里的集体活动,可以是一个小组的活动,也可以是全班的活动。每次讲评,最好都安排小组和全班交流,因为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说 ”和“听”的锻炼机会。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习作《快乐的三人世界》中的片段及学生的讲评:

    ①寒冬的一天夜晚,我们全家(爷爷奶奶不在家),三人中的两人正围坐在桌旁等待着菜端上桌来。②因为此时很冷,我迫不及待想吃那美味而热气腾腾的佳肴,所以我的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而我的目光也紧紧盯着锅子,心中急切盼望着菜赶快烧好。③终于,等了艰苦的10分钟后,一碗菜端上来了。④我赶紧拿起筷子吃了起来。⑤爸爸见我这副模样都笑起来了。⑥而我却管不了那么多,只顾吃啊!⑦吃啊!

    生1:这段话写出了“我的吃相”引起了爸爸的“笑”,从正面反映“我”吃得香,吃得快乐,也从侧面体现了爸爸烧菜的成就感,紧扣中心,与标题呼应。

    生2:文中活用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出了“我”流口水的馋相,既形象逼真,又增添了幽默感,同时还为下文不停地吃作了铺垫。

    生3:这段话在语言方面还需要推敲,如第①句话,语言最好再简洁一点、语意再明确一点,两人是谁,可直接交代。

    生4:第②句话中假如是因为“冷”而迫不及待等“吃”,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不如开空调或抱个热水袋取暖。

    生5:我认为第③句话中用“艰苦”修饰“10分钟”不妥。

    生6:第⑤句话是承接着第④句话讲的,所以用句号不当。第⑦句话之前不该用感叹号,因为“我”在不停地“吃”。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时甚至会出现争论,那正是他们思想之花的绽放。在平静的发言中,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他们的写作体验得到了加深,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三、融会贯通改作文,再度创作

    唐彪曾说过:“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练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这段话形象而巧妙地阐述了修改作文的途径和方法,照此修改,文章必将成为好文章。

    通过批阅和讲评,学生对本次作文应该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接下来就是融会他人的意见和自己的认识修改作文。修改也有讲究,要“先学会修改别人的文章,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是《苏联的作文教学》中的一句妙语。对自己写的总有敝帚自珍的感觉,想想每一句话都是自己好不容易才想到的,所以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总下不了手修改。改别人的文章就比较客观,改多了对自己的文章自然也会客观些,修改才更有效。

    修改是在批阅、讲评基础上的再度创作,还是回到上文中所提到的例子,以下摘录的就是小作者的修改之作。

    ①在一个寒冬的夜晚,我和妈妈正围坐在桌旁,等待着爸爸上菜。②我肚子里饿得咕咕直叫,恨不得马上能吃到那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此时,我的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而我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紧盯着那锅子,盼望着菜赶快烧好。③终于,在艰苦地等了10分钟以后,一碗红烧排骨端上来了。④我赶紧拿起筷子夹了块最大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⑤爸爸见我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⑥我才管不了那么多,只顾埋头啃骨头,那美味只有我知道!

    改后的习作语言简洁、生动、连贯、得体,给人行云流水之感;他把原作中的“菜”改成了“红烧排骨”,内容更具体、更真实;第⑤句中的“都”改成了“忍不住”,更符合情理,使语意更明确,从侧面反映了“我”的吃相,吃得有滋有味乃至忘形的情状。与原作相比,改稿耳目一新,这就是再度创作,是由再认识到再实践的过程,只有认真修改,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写作后的批、评、改三步是一项艰巨耗时的工作,越是艰巨的工作,越要用机智去完成,因为这一条途径开掘得好,学生将终身获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人翁,与老师处于平等地位,他们在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作文修改后成就感明显,由此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培养了积极健康的写作心理,形成了“写—批—评—改—写”的良性循环。同时,这三步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可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作者单位:常州市潞城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