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谢润
摘要:论文简单介绍了德昂族的概况,其中包括德昂族人数,人口分布,文化习俗。并且结合德昂族先民文化遗产来探究云南德昂族干栏式建筑的渊源。主要通过相关干栏式建筑文献资料来研究云南德昂族干栏民居的特征,材料及建筑构造。
关键词:德昂族 干栏 民居
中图分类号:TU0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134-02
前言
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中缅边境上,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川、梁河县及临沧、宝山地区。德昂族、佤族、布朗族都是云南西南部最古老的原住民。云南境内德昂族先民主要在澜沧江、怒江中游、洱海地域,是在青藏高原东南,以山地高原为主。滇西南的横断山地区也是德昂族先民活动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的连接地带。澜沧江,怒江中游地带,山脉渐向东西展开,形成扫帚状山地,并在两山之间的河流两岸形成较多宽阔河谷与盆地。垂直气候明显。同时,云南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青藏高寒区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结合带,多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控制。云南的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质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古人繁衍生息,同时也为德昂族先民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滇西南这块土地盛产大竹,《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日濮竹。”濮竹干粗节长,直径12-17cm,粗的在24-30cm。古代,人向中原王朝进贡濮竹,历史上濮竹也是德昂族建造竹楼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同时也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制作原料。
一、德昂族干栏的由来
(一)沧源、耿马崖画与早期
研究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最好的参考就是他们先民遗留的文化信息。而恰好滇南古代原始民族留下的沧源、耿马崖画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崖画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猛省镇、猛来乡东西长约20公里的地带,崖画内容丰富,沧源县可辨认的图像有1063个,其中人物785个,动物187个,房屋25座,各种符号35个。沧源、耿马崖画为德昂、佤、布朗等民族先民的遗物是多数学者公认的,而崖画也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先民在距今3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图1)。
(二)德昂族先民
德昂族的先民“濮”人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据先秦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濮人种属繁多,分布广泛,不同地域的濮人文化也不尽相同,也称之“百濮”。《华阳国志》有记载“永昌郡,古哀牢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胸儋耳种,闽濮、越、鸠僚,其渠帅皆日王”,而濮人在古哀牢中占有主要地位。自古以来就有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居住在今保山市境内朋代开始大量迁入了汉族。关于哀牢濮人的史籍记载各个历史时期多有不同,西汉时候称之为“苞满”、“濮曼”。东汉至南北朝“濮”、“濮夷”、“木棉濮”等也都是濮系。到了唐代,由于经济文化上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分化不可避免。栖息于金沙江两岸至今西双版纳一带的“朴子蛮”也是濮系,与今天的德昂族、布朗族有族源关系。综合以上历史时期的分布情况,东汉的永昌郡及古哀牢国境内是他们主要的聚居地。
(三)德昂族民居与干栏的联系
根据云南沧源崖画的内容表明,德昂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建造和居住干栏式建筑。崖画的图像信息表明,当时他们处于部落社会阶段,有十几座建筑都可以清晰地辨别出为干栏形式,但是建筑的屋顶形状有圆和三角形之分,这些形状的屋顶和至今保留下的干栏建筑屋顶还是有相当的相似性。这些建筑图形在涂色上也有区别,可能是对建筑的功能性予以区分。崖画之中还有树屋的图像信息,树屋是比较原始的建筑形式,而干栏的演变也和树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实通过崖画的信息不难看出德昂族先民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建造干栏式建筑。到底什么是“干栏”?著名的学者戴裔煊认为:“干栏”是古代流行于中国西南部蛮族的住宅的通称。“干栏”式建筑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巢居,棚居,浮宅。
1.巢居魏书僚传中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的“干栏”。太平寰宇记“构居高树”的“阁栏”都是巢居。顾名思义,房屋像鸟巢一样建在树上,所以命名为巢居。而巢居的由来,中国古籍上相关的记载可供参考,礼记礼运篇云:“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而云南沧源崖画的图像信息表明,德昂先民在远古的时候就建造并使用过巢居(图2)。
2.棚居巢居和棚居都离开地面,但不同的是巢居是依靠天然的树木来做其支柱,棚居则是依靠多数木椿。很多的调查研究显示棚居多建筑于浅水上。西南中国以及中南半岛的棚居或楼居也有许多建在山地上,傍水而建的也很多。两种情形都有,而导致建筑之所以离开地面的原因,根本与防止湿气有关。陆地上面的棚居,通常支撑楼板的木椿不会过高。地面与楼板之间的空间一般上用来作畜栏,所谓“下居畜”就是指这个。同时也可以用来作放杂物的地方。
3.浮宅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戴裔煊在他的书中提到“浮宅”这个名称并未在中国过去载籍中有所见,这种住宅是代替水上棚居的一种建筑,与棚居有渊源关系。
二、德昂族干栏式民居的建筑特征
(一)纵向空间
干栏式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建筑底部架空,地板离开地面,住户不是住在地面上而是楼板上。为了使建筑离开地面,所以要用“椿柱”支撑。巢居是建筑在树上,树起到了天然的支撑作用,椿柱可以说是建筑支撑的改良。建在树上的巢居固然有良好的防御性,但是高差必然导致很多不便,巢居与地面之间物品的搬运必然费时费力。总而言之干栏式建筑就是建筑通过支撑离开地面,而离开地面的高度也因使用干栏式建筑的民族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不变的是他们都传承了干栏式建筑最本质的架空特征。德昂族干栏式建筑主要采用了竹子作为支撑,但是由于竹子的使用寿命较短,逐渐采用竹木、全木、土木、砖木作为支撑,甚至有用混凝土作为支撑。虽然支撑材料一直在改变,但架空的结构还是建筑的核心。
(二)室内空间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干栏式建筑屋内一般不设分隔。小家庭生活,结婚后建造新的屋子分开居住。厨房有些设在二楼,有些设在一楼。至今德昂族的干栏式建筑空间布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影响,空间使用大致可分为卧室、客厅、厨房、粮仓使用,而火塘的使用至今仍有保留。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会越来越细化,现在的德昂族民居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三)屋顶
关于干栏建筑屋顶覆盖所用的材料记述颇多。《旧唐书2卷一百九十七2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以樱榈皮覆之。《威宾绿2南夷志卷八2黎人》上铺以草。《后汉书疏证2卷十二》木叶覆屋。屋顶的覆盖材料主要是茅草、树叶、树皮等。德昂族的干栏式建筑也多用茅草覆盖。三台山德昂族山寨里就保留有较多的草顶覆盖的房屋。德昂族干栏建筑的屋顶还有一种主要的形式类似于歇山顶,德昂族人称之为“孔明帽”根据相关记载,蜀国在建立之初,孟获(孟人-—濮人)等地方势力企图割据云南,起兵反抗蜀国。为了解决这个关乎蜀国后方安定以及从南中获取物资的问题,诸葛亮在225年亲自南征,平定了反抗势力之后诸葛亮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使得南中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而“孔明帽”据说就是为了歌颂诸葛亮对于濮人的贡献。
(四)墙壁
干栏式建筑墙面多用竹篱和板壁,但是和汉族住宅不同,干栏式建筑一般不粉刷。德昂族干栏式建筑也大抵如此。临沧镇康德昂族的矮脚草顶房屋屋顶采用茅草覆盖,墙壁采用的是竹篱结构,也有使用木板的,这种材质的墙壁比较薄,而且竹篱的墙体很难避免有孔隙,夏天的时候虽然通风效果比较好,但保暖效果就差了,而且也不隔音。并且由于墙体是四周围合导致了室内采光很差。
(五)楼面
干栏式建筑楼面一般采用编竹的方法或者铺设竹子或者木板。铺设用的竹子一般从中间剖开,下横上直,平铺构成楼板。德昂族干栏建筑楼面也多是采用这种构造方式,也有直接铺设一层竹,再在其上铺设扁平的木板。而晒台多采用竹篾编成类似于垫子铺设在木梁之上。
(六)楼梯
干栏建筑的楼梯有竹梯,也有木梯。德昂族的竹梯比较有意思,就是普通的竹梯倾倒在楼板边缘,竹梯的底端会嵌在土里。而在梯子旁边会架有竹子的扶手。竹梯虽然搭建简易但不稳固,安全性较差。
(七)材料
原始的干栏式建筑可以说全部是用植物建造的。这种情况在原始文化里应该是普遍现象。在西南中国盛产竹与藤,加上工艺方面的特别发展,竹与藤成为了这些地方原始先民普遍使用的材料。竹的适用性非常广泛,不但可以用来造屋,而且可用于造竹筏、刀、枪、弓、箭、织物原料、炊具等。藤与竹的作用差不多,但因为产量与硬度不及竹,所以应用上稍微逊色与竹。藤多用于扎缚,用于编织,其韧性与耐久反而强于竹。所以在干栏式建筑中除了木材以外,竹与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昂族的干栏式建筑除了使用木质材料,同时竹与藤也是必不可少的。干栏式建筑的屋顶,原始型完全是利用植物,最普遍的是使用茅草覆盖。至今保留下的德昂族干栏式建筑也还有用茅草覆盖。
三、干栏式建筑的功能
有关干栏式建筑的作用,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点。其一是为了避瘴疠及毒虫,南平僚传有云“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意思是说土家族所在地多瘴气和疠气,山上有毒草毒虫和蝮蛇足以伤害人,所以人们要楼居,这里楼居就是指干栏。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对人体能够造成伤害的气体。现代丛林探险者们夜晚露营休息时离开地面休息也是一个基本的共识。所以架空的干栏式建筑能有效地使居住者远离丛林中的毒虫及瘴气。其二是为了避开野兽,宋范石湖桂海虞衡志及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巢居条具言“地多虎狼,不两,则人畜俱不安”。可见干栏式建筑也是为了防止猛兽的侵害。其三是因为迷信,宋朱辅洗蛮丛笑谓“仡佬以鬼禁,所居不着地”这种说法站在科学的角度看虽然不可靠,但在过去未开化的时代背景下,迷信又却是不能不被考量在内。三台山德昂村寨靠后的林子中,有一片被稱作“鬼林”,一草一木,甚至一片枯叶都不能动,用竹篱围出—方不大的平地,中央立着一块神秘的石头。这是祭祀野鬼的地方,祈求鬼魂们不要进寨,破坏人们平静的生活。
小结
干栏式建筑是我国西南建筑中最古老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干栏式建筑的演变也印证了西南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演变。人与建筑恒久地羁绊在一起。我国境内的德昂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中国西南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而文化与西南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简而言之,德昂族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建筑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研究德昂族干栏式建筑对于保护与发展德昂族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