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唐新华
【摘 要】 探究性教学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践中,我们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搭建探究平台,促进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形成探究成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倡导教致力于学,服务于学的实践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应用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等数学活动,还能让学生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对此,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探究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思维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对此,我们教师就要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大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探究,积极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主題
探究性教学起于问题情境引发,这种问题情境,既是为探究性学习营造氛围,也是开启探究性学习提出探究主题,分配形成任务。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二、搭建探究平台,促进主体参与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遇事好问、勇于探索,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了长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首先从熟悉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如在教室里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有认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感受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意义。其次可通过折、量、比等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最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相互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揭示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正是由于学生的不断地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深掘教材内容,培养探究思维
探究的核心就是启迪思维,发展思维。现行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思维的培养,大部分内容均以探索性为主的方式呈现。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教材去教,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内在的有价值的探究因素,为提高探究实效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实践中,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知识疑点激发探究思维。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现行教材中很多知识是以设疑的方式呈现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有利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思维。二是利用知识错点培养探究思维。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那就不仅能避免或减少出错,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且还能探究错因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思维,变学生出错的过程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三是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性练习,培养探究思维。如利用一题多说、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利用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利用变式练习,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应变能力。
四、引导合作交流,形成探究成果
不论是个性探究性学习,还是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环节是不可少的,这样,有利于达成共识,形成探究成果。在探究性学习完成之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了,先是小组内的交流,之后便是全班内的交流。在交流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展示与交流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创设民主氛围。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二是要允许学生犯错。在交流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
五、运用激励评价,提升探究价值
激励评价是伴随探究活动过程的一种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策略,在探究性学习的交流之中,我们要采用激励评价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成果,这样就更有利于提升探究价值。首先是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探究性活动中,最重要的不再是知识,而是态度的获得。教师要努力促进生命中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使生命中的知与情相互作用、相互提升。其次,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成长。在探究中,我们要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现实出发,从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去自主探究。不要用老师的看法代替学生的想法。最后是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探究活动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个性,帮助他张扬生命个性美。为此,应建立全面的、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促进个体生命健康发展。
总之,探究性教学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者、引领者的作用,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艳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年。
[2]朱小虎,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策略的初探[J].读写算,2014年。
[3]牛富娟,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J].读写算,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