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答辩改革的措施及成效
陈俊 刘雨晴 许福 成珂 龙士国
摘 要:通过结合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毕业设计答辩进行三大举措来提高毕业设计整体水平。从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此三大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值得在今后毕业设计工作环节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 答辩 综合能力
一、概述
毕业设计答辩作为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衡量学生毕业设计真实水平,正确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尺度。该环节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检验、检查教学质量,包括指导老师工作责任心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做好答辩工作,一般以学院为单位成立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和答辩委员会,分专业设答辩小组,并对答辩资格、答辩安排和答辩程序作出一系列规定。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我系在传统的毕业设计答辩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举措,并获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效。[1]
二、改进举措
如何使毕业设计答辩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从2017年开始,我系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答辩中采取三大举措。
1.严格答辩程序,加强资格审查,引入公开答辩
首先,学生应在答辩前一周将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成绩后由评阅教师评阅,然后决定是否可以进入答辩程序。这些顺序决不能任意调整,流于形式,也不能减少任一程序。对不遵守纪律、抄袭他人或者下载网上设计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答辩资格,绝不姑息。同时,我系规定,对各答辩小组毕业设计推优的以及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必须无条件参加系里举办的公开答辩,否则不能评优或通过答辩。所谓的公开答辩,就是一种示范性的答辩方式。参加公开答辩的老师原则上应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历。在答辩流程上,也更加正式,更加规范。公开答辩不仅给毕业生展示设计成果的机会,也是一个多角度审视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增强学生荣誉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展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公开答辩可以对各专业的分组答辩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倡导毕业生重视毕业设计、严肃学风。[2]
2.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客观评定设计成绩
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我系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中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和本系老师一起组成公开答辩小组,认真审阅设计,考察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校外专家对参与公开答辩的二十多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设计中的不足。[3]参加答辩的毕业生认真回答了校外专家的质询,并根据校外专家的建议修改了论文。答辩结束后,校外专家结合行业和社会需要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工程实践问题提出质询和宝贵建议。邀请校外专家参加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一方面严格了毕业生答辩环节,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的理解,同时还使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拓展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了专业与工程的衔接,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4]
3.健全和细化毕业设计答辩评分细则,明确规定毕业设计必须制作答辩PPT。
无论是参加公开答辩,还是普通答辩,答辩学生均应以PPT的形式,简明扼要的介绍自己的设计。PPT要求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兴趣。内容主要包括:实习项目简况、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方法和主要成果,时间约5分钟;PPT内容要求简洁明了,包括封面(包含毕业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等基本信息)、毕业设计提纲、工程概况、施工图,并从毕业设计说明书中选取两点重点内容详细介绍(6页左右),总页数控制在15页左右。讲述既不能过于冗长,累赘无绪,也不能过于短促,词不达意。超过规定时间者将适当扣分。凡PPT不符合要求者将终止答辩。答辩结束后,答辩学生应及时填写《设计答辩记录及总评成绩表》中答辩记录部分,连同答辩PPT发至指导教师邮箱再汇总至系主任处存档保持。[5]
结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对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和创新运用的重要教学平台,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以上三大举措是我系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在答辩改革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从近2年答辩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反响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明年的专业认证申报创造了条件。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施上述举措,不断探索和完善,让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7,(10):227-228.
[3]张晋元,芦燕,韩庆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1):162-166.
[3]王英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标准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38-39.
[4]燕乐纬,张永山,房雅萍,等.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226-227.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7.36.103.
[5]成珂,刘雨晴.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173.
作者简介
陈俊(1973—),男,湖南常德,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刘雨晴(1995—),女,湖南岳阳,湘潭大學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研究生。
成珂(1967—),男,湖南湘潭,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许福(1980—),男,湖南湘潭,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龙士国(1972—),男,湖南龙山,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