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内涵辨析

    徐晓欣 宋欣燃

    摘 要: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即关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取向。如何界定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把握其基本内涵,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定性的理论探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方向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极端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对生命轻视,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扭曲,归根结底是由于其错误的生命价值观造成的。这种不健康的生命价值观长此以往的传播和發酵,不仅对学生自身和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要想疏导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首先要厘清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一、生命

    生命是生命价值的起源。[1]生命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不可能创造和促进人类文明。[2]学术界对生命的定义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辞海”中对生命的解释是:“生命是由聚合物核酸蛋白等物质组成的生物体特有的现象”。理论界的大多数学者从两个层面对生命的内涵进行了概括。理论界大部分学者都是从两个层次概括生命的内涵,比如有学者将生命观划分成两种:种生命和类生命,认为“种生命”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是自然给予具有自在性质非人所能自主,并且服从自然的法则,有生也有死;“类生命”则是由人创造的自为生命,是人类特有的。[3]也有学者将生命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其中,自然生命是生命的基础,精神生命是生命的升华,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价值生命是生命的取向,它使人具有价值标准和判断;智慧生命是人类生命的创造和超越,使生命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完善,是人类发展的源泉。[4]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三个范畴上对人的生命进行理解。一是从生物范畴上, 简单意义上来说,生命就是人和宇宙万物一样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它遵循万物循环的基本规律,所谓人的“生老病死”即是如此。二是从思想范畴上,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具有思想,思想是人的意识的个性体现,思想能够主导人的行为,乔·维泰利博士曾说过“所有的宇宙力量都在响应你所发起的思想,这宇宙将会为了你,开始重新调整,使之变为现实。”所以,人可以通过思考得出怎样更好的延续生命并愉快的生活。三是从价值的范畴上,人在达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并获得相对充足的安全感之后,从而会思考比如“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去探寻内心的诉求,寻找人存在的价值。

    二、价值

    生命价值观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之中,所以要知道生命价值观的含义首要的是了解价值观的含义,而价值观里又包含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价值。价值起源于自然界,在许多领域都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价值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价值既可以体现在事物上,也可以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一个事物的价值是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因为生命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满足生命的存在、延续,或发展进化等等其中某一种需求的属性,即称为该事物的价值。比如,食物和水能够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衣服、房子、车能够满足人的穿、住、行的需要;书籍,报纸等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药品则能满足人的健康需要。我们之所以称这些事物有价值,是因为这些事物的功能和属性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对人能够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哲学意义上,价值是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此外,价值是主体需求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到事物的属性和人类的需求是价值构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人是价值的基本客体,它不同于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劳动,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劳动报酬,社会认识到个体的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的满足。也就是说,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在哲学意义上,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哲学上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三、价值观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价值”问题,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性不仅能够在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也会有鲜明的体现。西方资本主义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性、独立、自由,多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崇拜。因此,西方价值观多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5]而中国社会主义体系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都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多是以集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所以在塑造个人价值观时,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环境因素对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价值观包含的内容很宽泛。首先,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其次,价值观作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体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心理过程,也反映了个体的群体社会心理特征。从价值表现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是外在的行为,也可以是内在的心理变化。同时,它也具有超越具体情况的特殊性。从价值的功能来看,价值可以反映个人的选择倾向、态度和观念,主导个人在世界上的感知和反应。换句话说,价值观不仅在意识层面上影响个人的行为决定,也在无意识层面上影响个人的行为决定。

    四、生命价值观

    生命价值可以通过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具体的解释和阐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主观能动性,反省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将生命价值更多的发挥外在积极作用。由于生命价值的存在,人们也会通过主观判断和学习对这种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会将这种价值运用到社会意识层面,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生命价值作为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合生命价值和价值的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结构体系。首先,为了界定生命价值中“生命”的范围,一些学者研究并强调人类生命的价值包括有意识地理解生命本身和其他生物的意义,还有些学者关注生命的价值是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显然前者更广泛,后者仅指人类生命的价值,强调人类的实用性。第二,生命价值定义内容的差异表明了前人研究的趋势:(1)生命价值是生命认知价值的体现;(2)强调生命价值的功能和调节人类行为的能力;(3)生命价值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4)生命价值是一种信仰体系。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个体都离不开生命的存在。同时,任何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生活活动必然受到特定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个体的体现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形成。概括地说,生命价值可以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有意识的理解,它是衡量个人生活价值的尺度和价值评价的尺度,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引导和调节人们生活活动的深层价值体系。

    五、生命价值观教育

    教育人类学家兰格维尔特曾指出:“人是教育的,受教育的和需要教育的生物,这一点本身就是人的形象的最基本的标志。”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語言、行为、思维方式等实践活动形式的影响,形成一种成熟且稳定的价值观的过程。人的社会性注定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向社会敞开,具体地说是向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敞开;教育无疑是使向着社会敞开的人最后能真正地走入社会并与社会融合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教育和生活相交相融,因此生命价值观是生命教育和价值观共同构建的价值观领域中的产物,如果生命价值观脱离教育而存在,就会对生命的主体的成长产生弊端。因此,生命价值观教育应运而生。梅萍教授曾指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生命主体决定了生命价值观具有个体性的要求。教育者要尊重个体性,充分把握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把践行生命价值观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受教育者,将个体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和社会期待充分地结合。第二,普通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教育者一方面要善于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规律,归纳总结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规律和共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者与时俱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握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水平、思维方式等的差异性,不能忽视个体性,用一种价值观要求所有生命个体。第三,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要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实问题,不能给受教育者一味地灌输理论性的原理,要着眼于现实,着眼于受教育者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生命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立足于现实,更要超越于现实,要以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进步统一起来。笔者认为,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手段,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以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取向作为出发点,充分结合人的社会性需求,把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把生命主体对价值追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的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朱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82-88.

    [2]高菁.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1).

    [4]王北生等.生命的畅想[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石猛.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D].延边大学,201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