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
夏正仁
项目学习是指引导学生针对复杂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力倡导项目式学习,但在教学中存在项目资源稀缺、一线教师经验不足等难题。下面,笔者针对教师在项目学习实施中的困难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新思路。
新课标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特征
1.符合自身的规范性
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杜威实用主义及布鲁姆发现学习理论,具有目标性、真实性、挑战性、探究性及评价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2.以育人目标为导向
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
3.立足于教学一线
项目实施条件具有普适性,既不会让教师畏难,也不会让学生束手无策,更不会受课时、设备器材等的限制。
4.半开放的项目
开放的项目最能激趣,但具有不确定性。半开放是指对项目的主题范围、问题解决程度、方式及条件,设置了一定约束。这样既能诱发生成性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性,又便于教师把控项目进度。
5.高度融合教学内容
从项目主题角度来划分,信息技术学科的项目大致可分为造物类、原理探究类及操作体验类。但无论是哪类主题项目,都要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运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视角,高度融合学科的教学内容,重构教材。
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设计逻辑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学生应用各种技能与认知活动,并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下面,笔者以人工智能模块的“垃圾智能识别”项目为例,细化数学家Polya的“问题解决四步模型”,具体如下图。
①情境分析:从生活情境中捕捉信息,挖掘值得解决的生活问题(培养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教师以图片形式呈现情境:上海某社区,一排倒垃圾的居民正接受戴红袖章大妈的检查。学生主动挖掘生活问题:人们面临生活垃圾分类的难题。
②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科大概念的认知架构,将生活问题转为学科问题(培养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具体引导方法如下。
AI能否帮助解决该问题?——推荐观看《物品识别的基本过程》微课。
运用学科大概念的認知架构,探讨问题解决的具体要求:
需要哪些数据?(各类垃圾的照片)
用到哪些算法?(API方式或深度学习算法等)
搭建该信息系统,需要购置或开发哪些软硬件?(需要手机、网络及开发APP等)
信息社会对我们的成果有哪些期待与要求?(实现垃圾分类、建立社区垃圾信息统计,重视用户隐私……,为创建智能型社区贡献力量等)
③设计方案:根据现有条件,制订问题解决的执行计划(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布置任务:制订项目执行计划。
提供支持自主学习的材料:计算机实验室里的设备、设施清单;项目执行计划的一般要求;项目执行计划模板与类似项目执行计划范例。
教师组织组间评价与交流。
④学习制作:在数字化环境里,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探索问题解决(培养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⑤测试优化:教师在模拟空间里进行成果测试,并根据反馈情况加以改进(培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⑥交流推广:引导学生向他人分享心得,并推广研究成果(培养信息社会责任)。
⑦撰写报告:学生回顾活动全过程,基于学习体验,撰写项目报告(培养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⑧实施评价:教师针对学习表现、学习记录、项目作品及项目报告,进行评价。
教学策略
1.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
源自生活的真实情境,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降低问题的复杂度。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教学情境时,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呈现。
2.开展深度学习活动
高中生已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微课等支持性学习资源的帮助下,有能力通过自习方式来习得知识。由于问题解决的条件、目标与途径存在不确定性,他们可能对教师的帮助有着迫切需求。然而帮助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透过学科大概念的认知架构,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应用、分析、创造与评价能力,并在体验基础上进行反思、感悟,最终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从而实现各层次素养的全面提升。
3.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教师要搭建支持在线学习的互动交流空间,满足学生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对信息的查找、创建、分享、评价与管理等基本需求。同时,还要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开放的网络环境,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实施项目全程评价活动
在评价环节,笔者建议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学生根据拟定的标准,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可以开展互评与自评活动。教师则根据提交的项目报告与项目成果开展阶段性评价。另外,测评学生参与项目活动后的学业水平变化,主要有笔试与机考两种。需要注意的是,测试题命制要以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依据,以真实生活情境为题材,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应用为考查内容。
总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科的项目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会越来越娴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难题也必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余文生.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钟柏昌,李艺.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