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范文武

    【摘 要】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的学习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养成乐于动手操作的好习惯,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转变教学理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科学是一门释放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的学科,但也是一门严谨的,需要规范行为,遵守规则步骤,讲究方法策略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的地位正在日趋提高,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小学科学的价值与作用。在起始阶段,就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养成乐于动手操作的好习惯,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宽松、融洽、自由、和谐的状态。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一课,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学生们就会陷入了苦思之中,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分析,猜想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樂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才能有效提高科学探究的效果。

    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对科学概念的自我建构

    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一般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路、开展合作研究、激励自主探索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中先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推测、交流和探讨,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计划与实验方法步骤。如在探究六年级上册《电磁铁》一课,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养成乐于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我们经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加以重视。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一课时,我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目的出发,在研究平面镜“反射”这一性质时加入了“点亮绿灯”、“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这一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呈现了精彩而有序的探究场景,最后总结出原因: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参与了“看脑后头发”和“隔物看人”等活动,使孩子们产生了好奇心,都想上来演示,让他们的实验兴趣倍增。

    四、整合资源,实现教学“多样化”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一节科学课,往往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这个时候如能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授《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我创设了烧水壶烧水,沸腾时鸣叫的情景,从而引发思考原因。随即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播放“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在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从而由液体的热胀冷缩引发到固体的热胀冷缩。由此引申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总之,科学探究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过程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的学习和指导,以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带给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