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眼泪
夏雨
我是在批阅成成的日记时看到《可贵的眼泪》的:
今天中午,我在学校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钱的老爷爷,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满头满脸都脏兮兮的,我看他那可怜的样子,心里好难受。我想起了语文书中《七颗钻石》里的小女孩,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位老爷爷。我把口袋里准备买水的三元钱拿出来,给了老爷爷。这时,王军和李景也过来了,他们也把零花钱给了老爷爷。正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李老师走了过来,他表扬了我们几个,然后叫我们回教室。回到教室后,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老爷爷可怜的样子,就跑到窗户边朝大门口望望,可是却没有看到他。过了一会儿,王军告诉我,李老师不允许那老爷爷呆在学校门口,叫他走了。我想,李老师怎么这么没有爱心?那老爷爷又去了哪里?想到这里,我留下了可贵的眼泪。
看完日记,我沉思了好一会儿。成成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他的日记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小家伙喜欢写日记,经常受到表扬。可他这篇日记中的情况属实吗?我看看日期,这天是星期三,李老师的确是这天值日,我得赶紧调查清楚。我放下其它待批阅的日记本,往李老师的办公室走去……
还好,李老师在办公室,他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那天正好轮到他值日,在大门口巡视时,发现几个孩子围在一起,跑过去一看,是孩子们在向一个乞讨的老人献爱心。当时他心头一热:多好的孩子呀!于是他适时表扬了他们;此事继而又引发了他理性的思考:这老人怎么找孩子讨钱呢?他仔细一看,这人怎么似曾相识?大概他经常在这边乞讨吧。不管怎样,不能让他在这学校门口逗留,于是他耐心地询问老人家住哪儿?要不要打电话联系他的家人?可老人并不回答,李老师无奈,准备给老人几十元钱,再让他离开。没想到他刚拿出钱包,老人迅速伸出手就抢,幸亏李老师眼疾手快,才把钱包给拽了回来,但老人还是“拿”走了其中一张百元钞票,然后转身溜走了。李老师没有去追,他望望周围,还好这会儿没有学生在场,就回到校园了。
原来如此!“如果老人抢钱这一幕被学生看见,尤其是被刚给过他钱的学生看见,我该跟孩子么说些什么呢?”李老师说,事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好,其他几个同事也过来了,我们一起展开了讨论。当我说起成成的日记时(当然我没有说出作者的姓名),我们的讨论进入了高潮:
“夏老师,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教得非常成功啊,孩子们的举动说明他们都参透了其中真谛呢。”
“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老师正确引导,孩子们将会永远纯真下去……”
“这孩子眼泪的确可贵,有对弱者的同情,有对没有爱心的人的不解。不过,这李老师被孩子在日记中‘错判了,你可得说明一下哦。”
“对对对,和学生说的时候还得注意方式方法,善意的谎言也是需要的……”
……
“如何让孩子在灰暗甚至邪恶的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真善美透明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在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中又能正视邪恶的存在?如何让孩子在拥有善良天性的同时又具有坚忍不拔的生活勇气和化险为夷的生存智慧?”这是李镇西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历程中苦苦探索的课题。李老师得出的结论是: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善良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由此萌生出正直——憎恶一切毁灭善良的罪恶,而与罪恶抗争,则必须有一颗机智的心。“依次播下”,就是说,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不同的重点主题,而任何一个主题的错位都可能产生教育的遗憾并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遗憾。善良是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在孩子童年时候就播撒到他们的精神原野上。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首先要把自己的思绪理清,善良的种子我们已经播撒到孩子的心田,接下来我们还得精心呵护它,让它发芽、开花……思考良久,伴着下课的铃声,我往教室走去,我要和成成谈一谈“给老爷爷献爱心”这个话题,在呵护他爱心的同时,也要消除他对李老师的误解,当然我不会告诉他“老人抢钱”的事。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梅城中心小学)
我是在批阅成成的日记时看到《可贵的眼泪》的:
今天中午,我在学校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钱的老爷爷,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满头满脸都脏兮兮的,我看他那可怜的样子,心里好难受。我想起了语文书中《七颗钻石》里的小女孩,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位老爷爷。我把口袋里准备买水的三元钱拿出来,给了老爷爷。这时,王军和李景也过来了,他们也把零花钱给了老爷爷。正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李老师走了过来,他表扬了我们几个,然后叫我们回教室。回到教室后,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老爷爷可怜的样子,就跑到窗户边朝大门口望望,可是却没有看到他。过了一会儿,王军告诉我,李老师不允许那老爷爷呆在学校门口,叫他走了。我想,李老师怎么这么没有爱心?那老爷爷又去了哪里?想到这里,我留下了可贵的眼泪。
看完日记,我沉思了好一会儿。成成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他的日记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小家伙喜欢写日记,经常受到表扬。可他这篇日记中的情况属实吗?我看看日期,这天是星期三,李老师的确是这天值日,我得赶紧调查清楚。我放下其它待批阅的日记本,往李老师的办公室走去……
还好,李老师在办公室,他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那天正好轮到他值日,在大门口巡视时,发现几个孩子围在一起,跑过去一看,是孩子们在向一个乞讨的老人献爱心。当时他心头一热:多好的孩子呀!于是他适时表扬了他们;此事继而又引发了他理性的思考:这老人怎么找孩子讨钱呢?他仔细一看,这人怎么似曾相识?大概他经常在这边乞讨吧。不管怎样,不能让他在这学校门口逗留,于是他耐心地询问老人家住哪儿?要不要打电话联系他的家人?可老人并不回答,李老师无奈,准备给老人几十元钱,再让他离开。没想到他刚拿出钱包,老人迅速伸出手就抢,幸亏李老师眼疾手快,才把钱包给拽了回来,但老人还是“拿”走了其中一张百元钞票,然后转身溜走了。李老师没有去追,他望望周围,还好这会儿没有学生在场,就回到校园了。
原来如此!“如果老人抢钱这一幕被学生看见,尤其是被刚给过他钱的学生看见,我该跟孩子么说些什么呢?”李老师说,事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好,其他几个同事也过来了,我们一起展开了讨论。当我说起成成的日记时(当然我没有说出作者的姓名),我们的讨论进入了高潮:
“夏老师,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教得非常成功啊,孩子们的举动说明他们都参透了其中真谛呢。”
“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老师正确引导,孩子们将会永远纯真下去……”
“这孩子眼泪的确可贵,有对弱者的同情,有对没有爱心的人的不解。不过,这李老师被孩子在日记中‘错判了,你可得说明一下哦。”
“对对对,和学生说的时候还得注意方式方法,善意的谎言也是需要的……”
……
“如何让孩子在灰暗甚至邪恶的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真善美透明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在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中又能正视邪恶的存在?如何让孩子在拥有善良天性的同时又具有坚忍不拔的生活勇气和化险为夷的生存智慧?”这是李镇西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历程中苦苦探索的课题。李老师得出的结论是: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善良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由此萌生出正直——憎恶一切毁灭善良的罪恶,而与罪恶抗争,则必须有一颗机智的心。“依次播下”,就是说,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不同的重点主题,而任何一个主题的错位都可能产生教育的遗憾并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遗憾。善良是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在孩子童年时候就播撒到他们的精神原野上。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首先要把自己的思绪理清,善良的种子我们已经播撒到孩子的心田,接下来我们还得精心呵护它,让它发芽、开花……思考良久,伴着下课的铃声,我往教室走去,我要和成成谈一谈“给老爷爷献爱心”这个话题,在呵护他爱心的同时,也要消除他对李老师的误解,当然我不会告诉他“老人抢钱”的事。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梅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