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市场》:揭示非人性的人体买卖

    余凤高

    

    让-莱昂·热罗姆(Jean-Léon Gérme,1824—1904)被公认是学院派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生于法国东部弗朗什-孔泰大区索恩省的省会城市沃苏勒(Veesoul),1840年去巴黎,师从学院派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1797—1859),1843年跟随老师去意大利,游历了佛罗伦萨、罗马、梵蒂冈和庞贝;1844年回到巴黎后,就像德拉罗什的许多其他学生一样,进入瑞士画家查尔斯·格莱尔(Marc Gabriel Charles Gleyre,1806—1874)刚于上一年接管的德拉罗什工作室一个短时期,然后上美术学院,希望有一天能夺取享有盛名的罗马大奖。但由于准备不足,未能跨入最后阶段。1846年的《斗鸡》(The Cock Fight)和两年后的《圣母、圣婴耶稣和阿纳克里翁、巴克斯、厄洛斯》(The Virgin,the Infant Jesus and Saint John and Anacreon,Bacchus and Eros )虽然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前者提交1847年巴黎沙龙,获三级奖,并得到着名批评家泰奥菲尔·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的好评;后者获巴黎沙龙的二等奖。但是,一个更大的诱惑在向他召唤。

    当时,风行一时的“东方热”吸引着欧洲的许多作家、艺术家。

    Orient(东方),这是一个传统的名词,来源于拉丁文oriens,是对属于任何东方世界的指称。它是13世纪马可·波罗游历过的东方,是15世纪哥伦布深信一直向西航行即能到达的东方,也是拉伯雷笔下的庞大固埃认定能够找到智慧的神谕的东方。一幢幢朝向东方的古老建筑,佛教的庙宇、犹太的圣殿,象征了东方即是正确的方位,被认为任何事情,向东方便是看准了正确的方向。

    于是,热罗姆于1856年决定去东方的埃及游览。他遵从古代的“大旅游”(grand tour)行程,先从尼罗河到开罗,随后穿越埃及中部的法伊姆(Faiyum),再经尼罗河上溯到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两座神庙的遗址阿布·辛贝勒(Abu Simbel)回到开罗,穿越西奈半岛,最后从阿拉伯河河口(Wadi el-Araba)去往耶路撒冷,到达大马士革。六年后的1862年,他又去了一次。在这两次各耗时几个月的“东方之旅”中,热罗姆目睹了东方的古迹、人民和异域风情等种种事物和场景,积蓄了很多视觉素材,收集了大量东方风格的服装和工艺品,预示了他以后描绘阿拉伯宗教习俗和北非生活场景的东方主义绘画创作。其中不少是描绘女性裸体的东方风格的作品,包括奴隶市场中的女性。罗杰斯在《白人、黑人在希腊、土耳其、意大利、德国》一文中说:

    ……白人和黑人都不加区别被投放到土耳其市场出售。帕特里克(Patrick)写道:“在苏丹阿齐兹(Sultan Aziz)时代(1830—1876),有向公众开放的奴隶市场。根据穆罕默德宗教,在上帝面前,所有种族都是平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出售的男子和女子有时是切尔克斯人,有时是黑人。”麦金托什夫人(Mrs. Mackintosh)写道:“不仅贫穷的努比亚黑人在大马士革被出售,也有白人奴隶、美丽的切尔克斯妇女(Circassian women)。”坚信白人种族优先的美国外交官斯蒂芬斯(J. L. Stephens)在1835年写到君士坦丁堡的奴隶市场时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在那里发现有二十或三十个白人妇女。

    

    就在这段时期去往东方的热罗姆自然会注意到东方这种买卖奴隶的奇特现象。事实上,他确实也留下来几幅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如1857年的 《买一名奴隶》(Buying a Slave),大约1866年的《奴隶市场》(The Slave Market),1871年的《奴隶市场》(The Slave Market),大约1884年的《古罗马的奴隶市场》(Slave Market in Ancient Rome)和同是1884年的《罗马的一个奴隶市场》(A Roman Slave Market)等。其中《奴隶市场》(1866年)可能是最为着名的,被认为是“19世纪东方主义艺术的范例”。

    《奴隶市场》(1866年)表现在中东或是北非的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上的一个场面:

    

    画面集中于一个被一群男人围住的裸体女子。右边的卖方将这女子介绍给一个有望买下她的人,这人正用手在检查她的牙齿。这种丧失人性的做法是不言而喻的。且他是场上唯一的像画的观赏者那样可以看清这女子全身的人。他从头到脚都被遮掩住,只有眼睛露出,有效地体现了他的地位,并暗示一定程度的同谋窥淫。画的背景,如建筑、服饰和人的肤色所显示的,叫人想到近东地区,而非某个具体可识别的地方。尽管如此,地点显然不在欧洲,让观赏者去谴责奴隶贸易是外国的野蛮的做法,但仍能在生理和视觉上全面亲近女子的形体,享有它所提供的意淫。(美国艺术史家琳达·)诺什琳(Linda Nochlin,1931—2017)设想热罗姆说的话,令人难以忘怀:“不要以为我或其他有正确想法的法国人都会参与这类事情。我只是认真地注意到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有少数开明人种沉迷于裸体女性的交易,只是没有形成潮流!”在这幅画作的右边,有一个很少被注意到的细节,有一个裸体黑人男子背对观众,似乎正在被检查。这一小小的图像或许可以抵消对前景中的某些性方面的联想,也提示奴隶贸易的范围更广,表明,非洲大陆男的或女的,任何肤色的任何居民都同样是欧洲人控制的对象。

    热罗姆《奴隶市场》(1866年)创作完成后,他先是于1866年8月23日,将它卖给他的女婿,总部设在巴黎的着名艺术品经销商阿道夫·古皮尔(Adolphe Goupil,1806—1893);第二年,即1867年被提交到沙龙展出。只因这年“万国博览会”(Exposition Universelle)也于4月1日至11月3日在巴黎举行,与沙龙是同一个时间,以致很少有评论家对沙龙的展品进行评论,来参观的也很少。不过作家马克西姆·迪康(Maxime Du Camp,1822—1894)前去看过,发表了评论。迪康曾于1844年—1845年和1849年—1851年两次陪同大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广泛旅行近东地区,对那边的风土人情颇有了解。他认为《奴隶市场》(1866年)画的是埃及首都开罗的奴隶市场,是热罗姆“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画中的那个“热罗姆先生将她作为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价格昂贵的女子是一个阿比西尼亚人”:

    

    她全身裸露,展示在这个穿长袍的男人跟前,这人有一副强盗的精明头脑,惯于各种劫持和暴力。有关灵魂永恒的想法肯定不常会折磨着这幺一个土匪。可怜的女孩站立着,顺从、谦卑、听任摆布,带有一种画家所巧妙表达出来的听天由命的被动性。

    

    作为一名销售商,古皮尔收购画作,非为收藏,而只是旨在牟利。但《奴隶市场》(1866年)的销售并不如意,最后才几经周转,卖给了美国艺术品收藏家斯特林·克拉克(Robert Sterling Clark,1877—1956)。克拉克评价画作,一般只考虑画家的技巧,而不涉及作品的内容。当他1928年1月在纽约城的“诺德勒美术馆”(Knoedler Gallery)第一次看到《奴隶市场》(1866年)的备用版本(alternate version)时,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见到热罗姆。罗马的买家在购买前检查裸体奴隶的牙齿。早期的作品,画得很美。”这样的评估避免了对于主题的挑衅性的认可。只因与画作所有者的报价不合,他未能购买。直到1930年5月,克拉克才购买了这幅作品。如今,此画就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斯敦克拉克和他妻子弗朗辛1911年创建的“斯特林和弗朗辛艺术学院”(Sterling and 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 。

    

相关文章!
  • 受人类听觉系统的启发首次通过

    衣服可以像人的“耳朵”一樣,作为声音“ 收集器” 吗?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衣服就能实现接听电话、定位、听诊心肺肠胃等生理信号、帮助听

  • 武汉光谷马鞭草花海在哪里 光

    近期武汉紫色花海火了!这是坐标于光谷边上的马鞭草花海,很适合小姐妹们打开拍照,已经成为网红约会胜地了!目前,光谷马鞭草花海是不收

  • 全球主要氖气供应商关停进一步

    据了解,由于目前的俄乌战事,供给全球50%左右半导体级氖气的乌克兰公司Ingas 和Cryoin,已于近日关闭生产。这两家氖气供应商的关停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