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路径思考

李乔乔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交融与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难题。因而,明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识别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68-02
罗兰·罗伯逊认为,全球化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治、社会或是国际关系问题,反而首先表现为文化问题。高校历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面对所谓西方文化浪潮的层层侵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面临着种种考验与挑战。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刻理解文化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牢牢把握文化交融带来的机遇,并以此为基点探寻、挖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不仅能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更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
时代性。随着西方文化对我国教育领域的日益渗透,教育工作者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丰富充实其教学内容。在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同时不能一味只传授中国优秀文化,而对外来文化持否定态度;不能以自已的主导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扼杀一切与课堂主题相背离的思想和观念。时代特色正赋予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全新的工作使命与教学任务。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这不仅要求他们要与时代潮流接轨,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而且也要求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审时度势,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对学生错误的观念及时纠偏,通过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再是纯粹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灌输式教育为主,新形势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本的启发式教育、探究性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东西文化的交汇不仅影响学生的三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他们的行为方式。青年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待其学有所成步入社会之际,必将会遭受各种文化、思想的侵蚀和洗礼,阅历不深、经验不足、认识不深等弊病将会暴露无遗,如若不能及时且有针地性进行教育和纠偏,后果可能会危及他人、社会甚至国家的安全。因此,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文化层面的识别和信念教育意义尤为重大。
包容性。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党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好了。”[1](P.663-664)现代社会,每个学生性格迥异,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度与接受程度更是大相径庭。文化层面的认可不一定就是赞同,而质疑的声音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反对。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应该适时做出更新和调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文化的多元化,其实文化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多重挑战,但是中国人凭借博大精深的智慧以包容万物的乐观心态对西方文化接纳并为己用,进一步夯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西方教育主导的个性教学观念与中国文化教育中的“和合”思想从本质上有所区别。西方个性化教育高度重视个人主义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强调学生的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而中国文化教育中的“和合”思想则主张文化的融合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秉持开放性、多样性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的广泛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主义在教育领域内的强大感召力,致使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逐渐丧失了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指导意义。部分深受西方个人主义思潮侵蚀的青年学生个人利己主义思想急剧膨胀,最终诱发了诸多大学生的利己主义行为。诸多事实证明,利己主义思想以及其诱发的错误行为二者之间明显存在必然联系。
其次,东西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与融合面临理论难题。基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做到严、实、多。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理论基础,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和辨别歪曲文化的技巧和能力。倘若只具备了文化基础和辨别能力,而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则很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与优化。作为教育主体,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授业解惑,纠偏立新,职责的神圣与严肃性绝不容许在其教学过程中出现片面教学和西方偏激思想的错误宣传。因此,如何正确利用文化的個体性与多元性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进行引导和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个应用性难题。
再次,西方文化的渗透会增加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使其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表现出高度的不自信,而文化层面的不自信会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秩序和教育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知识和教育的商品性开始逐渐被个人和社会所接纳,而高等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性却在不断的消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遭受着的不同文化形态的侵蚀。[2]因而,言论与行为方面的自由受到众多青年学生的青睐,这种思想上的认同与行为上的追捧,导致部分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公然与任课老师发生口角,频发抬高西方文化诋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
三、文化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策略
第一,高校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著力做到知行合一,最大限度消除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要任务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各种长效机制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努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团结和睦的良好社会氛围。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西方各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由此所带来的某些落后和腐朽的观念日益主导着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因此,在严峻的社会形势面前,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与疏通工作的重要紧迫性。在教育内容上,高校应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应对各种文化冲击。
第二,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拒绝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封闭主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展现文化自信。典型的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并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强调人类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崇尚竞争意识和个人自由主义。而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讲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观、中庸之道的人际观、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说: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根源在于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一定的认识”。[3](P.553)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和各种媒介手段,通过构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红色网站或网络资源学习传统文化,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理论教育与实践运用达到有机统一。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度高,对时政热点兴趣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而强大的求知欲和胜负欲促使他们开始质疑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一味地灌输假、大、空的理论知识,其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严重脱节,完全忽视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事政治热点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民情、舆情,正确解读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而且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能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理性对待“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主义”等歪曲事实的过激言论,弘扬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教育大学生能够理性地批判与吸收西方文化,引导大学生认真分析和研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懂得西方文化中丰富的艺术创造、独立自主的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需要我们去学习。[4]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2]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 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3]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七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 出版社, 1996.
[4]杜兰晓.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探 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 2012,(12).
[责任编辑:秦 超]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