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迷失之爱”的真相

    韩萍

    〔关键词〕生命教育;危机干预;家庭系统排列

    一、个案介绍

    来访者,女,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已多次请假停学。曾去北京吃药治疗,但不见效果。问题表现为:没有办法听课,非常着急,很煎熬;和同学没办法相处,同学都觉得她变得很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力气也没有;饮食、睡眠都有障碍;常自言自语,扬言要杀人。母亲打电话前来求助,认为孩子有明显的抑郁倾向。

    二、辅导方法

    我建议他们一家三口前往咨询室,采用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进行干预。家庭系统排列根据案主和代表的反应以及他们的排列方式,为人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办法。这种疗法主要是在萨提亚的“家庭重塑”和“运用催眠与一个人的潜意识进行沟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灵格发现,即使案主本人不在场,用陌生人代替,只要这个陌生人放空自己的思想,站进案主的家庭场域里,也同样能够接收到案主本人的感受和反应。然后,治疗师再根据代表所叙述的案主的感受和反应,从中洞见问题真相,并找到解决方法。这里的陌生人代表,可以被理解为工具,治疗师是通过借用这些工具,在和被他们所代表的案主的潜意识进行工作。这种疗法主要是运用现象学原理,即工作中所看到和呈现出来的,虽然无法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清楚,可是呈现出来的却是事实,根据这个事实,问题在潜意识层面被解决,效果即可

    达到。

    三、干预过程

    1.寻找问题真相

    在我的互助小组里,我首先选了一个人代表来访者。我让来访者的代表站在场地中央,告诉她不要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只是顺应自己当下的感觉。这个代表一站出来,眼睛立刻就看着地面,接着,就看到她向后退着,并开始哭泣,诉说自己感觉很无力,站不稳,接着她就蹲坐在地上了。

    我又选了一个人代表女孩的妈妈,让妈妈的代表站在离女孩代表两米远的对面。妈妈(代表)看着女儿(代表),很着急、很心疼的样子,想伸出手去扶起孩子。这时孩子(代表)还是坐在地上哭着。

    我看到,妈妈(代表)上来后,来访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然后我又选了一个人代表女孩的爸爸,让爸爸的代表站在她们母女(代表)一侧一定距离之外。“爸爸”站进来后,一副很没精神的样子,眼睛不看“孩子”,也不看“妈妈”,而是看着地面,和孩子看的地面是同一个地方。这时女孩(代表)看着爸爸(代表),慢慢站了起来,停止了哭泣。来访者说,“爸爸”上来后,她就觉得有力气多了。

    到这里,我就清楚了,来访者的问题和爸爸有关。

    我问爸爸:“你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爸爸说:“我爸爸是自杀死的。”

    我心里一惊,问:“怎么自杀

    死的?”

    爸爸说:“我爸爸是焦虑症。”

    我又问:“那时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爸爸说:“开始时,我父母是和我们同住的,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到孩子十一岁时,我父母搬出去自己住了。”这时爸爸声音哽咽了:“是我没照顾好父母,我爸是上吊死的,是焦虑症……”

    按我的经验,我知道问题就在这里了。于是我选了一个人代表去世的爷爷,让“爷爷”站在“爸爸”和“女儿”共同看的地方。当“爷爷”一站进来后,“爸爸”的眼光立即被“爷爷”吸引过去,并开始哭泣,慢慢向“爷爷”靠近。“孩子”这时更站直了身体,眼睛看着“爸爸”。

    这就是问题真相所在了。爷爷自杀死了,爸爸心里一直自责愧疚。爸爸内心深处没有接受爷爷死去这件事,心一直还和爷爷牵连束缚在一起,内心想随爷爷去。爸爸以为这样做,是儿子对父亲在继续“尽孝”。孩子感觉到了爸爸的这份“孝心”,不想爸爸死,于是心里说:“爸爸,你留下来,我替你。”这又是女儿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爸爸。于是,我们看到,这一家三代人之间纠葛在一起,导致女孩的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动力:她想代替爸爸追随爷爷。因她的心灵深处想死,当然她就无法正常听课、无力处理人际、对什么都没兴趣、感觉无气力了。哀莫大于心死,心已经死了,生命力当然就完全放弃了。我在解释着这些的时候,爸爸一直在哭。

    2.解决办法

    爸爸没有接受爷爷已经死亡,心灵深处想随爷爷去,爸爸爱爷爷。但是这不是爷爷希望的,爸爸这个样子,爷爷不能安息。所以,这里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而这时,女孩又感觉到爸爸要死,女孩又出于一种“盲目的爱”,想替爸爸死。在这里,这两代人都是“爱入歧途”。正确的解决之道是帮助他们把“盲目的爱”转为“觉知的爱”,帮助爸爸和爷爷告别。爸爸让自己好好地继续活着,这才是儿子对已逝父亲“成熟的爱”,当然,女儿也不需要替爸爸死了,也不会“盲目爱”了。

    我开始对他们进行干预。我让爸爸和孩子的代表退下,爸爸和孩子本人站进来。我想引导着爸爸跟爷爷告别。开始时,爸爸不肯,只是站在爷爷(代表)面前一直哭,眼睛不看爷爷(代表)。我鼓励他:“你要看着父亲,若你不看他,你就一直活在自己自责的画面里,不接受父亲已经死了这个事实。当你真正看父亲了,你就会从自责里面跳出来,回到真实的生活里。”

    我这样说着,爸爸还在哭,不看“父亲”。我继续提醒他:“你今天有勇气来我这里,就是想来解救你女儿,对不对?那我们看到,困着你女儿的问题是在你这里——你必须承认父亲死了,跟父亲告别,不要再这样纠缠着父亲。这样,你就活在现实里了。你活下来了,你女儿也就不需要替你了。否则,孩子就会替你去找爷爷。你看,孩子正无辜地站在那儿等你呢!”过了一会儿,爸爸慢慢抬起头,看着“父亲”,轻轻点头。

    于是,我引导着他,跟“父亲”说:“亲爱的爸爸,我很想你,我现在看到你了,承认你已经死了,我尊重你选择死的方式,尊重你的命运。你在那里,我在这里,我尊重我们之间的界限。我会让自己好好地活着,活出光彩,请爸爸祝福我。我会永远记着你,在我心里,你有尊贵的位置。我会以你的名义做些好事,纪念你。”

    他边哭,边跟随我说着,然后,给“父亲”深鞠躬。爸爸这样做了以后,爷爷(代表)说:“我现在感觉平静了。”整个过程,场面很感动,也很震撼。

    接下来,我又引导爸爸转过身来,看着自己的女儿,并跟女儿说:“亲爱的孩子,我留下来了,如果你也愿意留下来,我会很高兴。”女孩听到爸爸这样说,脸上变得放松了!

    然后,我让他们一家三口面对面站着,互相对望。女孩腼腆地微笑着,看了爸爸妈妈一会儿,慢慢地迎上去,开心地和他们拥抱在一起。

    最后,我交待他们,选个日子,一家人去给爷爷上坟,跟爷爷告别。

    结束时,我又叮嘱他们:“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回去后不要跟外人讲,你们相互间也不要讨论,同时不要带着急切和期待心。就让那个画面留在心灵里,力量在那里凝聚,效果自然会静静地产生。你们继续回到你们原来的生活,让一切顺其自然。”

    四、辅导效果

    两个星期后,女孩妈妈打电话过来欣喜地汇报,孩子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在安心地学习。只是偶尔还念叨,担心学习被落下很多,怕考试考不好,问我是否需要考虑来年留级一年。我说先不必担心那么远,做好眼前事,抓紧补习功课,现在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妈妈一再道谢。

    五、辅导反思

    家庭系统排列疗法表面上看起来很神,似乎无法理解。海灵格说:“我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每次工作之时,我只是让自己处于‘无知,静静地观看,突然间,现象学便会自行呈现出一些东西来。我随着呈现出来的东西指引,解决办法便会找到。”

    一个孩子,生命力不再绽放,甚至完全丧失和放弃,问题背后,正如海灵格所说,确实在问题深处大多都隐藏着家庭的某个秘密。孩子因考试考得不好,就跳楼自杀;因学习任务太重、不堪重负,就投湖自尽;因为被老师或父母骂几句,承受不了,就选择自杀或自杀未遂。这些问题,深层原因,应该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国家教育体制有问题、教师教育不得法、家长期望太高、学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孩子耐挫能力差”那么表浅。套用海灵格的话说,就是:“孩子永远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永远是家长。”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是信号,在提醒家长这个家里存在哪些问题没有处理、没有了结、没有面对。只是家长们不懂得,或没有意识到,或不愿面对和没有勇气面对,一直在逃避,导致无辜弱小的孩子在做着“代罪羔羊”。当然,这些“代罪羔羊”,他们内心深处“愿意”,因为他们深爱着他们的父母和家庭。只是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这样一份深厚的“迷失之爱”,让自己陷入深渊之中,从而导致家庭里悲剧和不幸接连发生。那么,怎样尽量减少和避免悲剧不再发生呢?我的思考如下。

    1.家长的反思

    我经常听到孩子们眼泪汪汪地跟我诉说自己的烦恼:心里难受,感觉孤单无助,害怕、恐惧、不敢一个人在家,感觉无力,等等。如果我问他们:“你们这些情况、这些感受,你们的家长知道吗?”他们会说:“我跟他们说,他们就说,小孩哪有那么多事儿,别瞎想,什么都不用你管,学习就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虽然在家长眼里他们只是个孩子,但孩子也和大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他们需要承受较大的学习、竞争和高期望压力,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关爱,更渴望理解。一旦孩子有一些异常表现和迹象,父母最有机会第一时间察觉孩子的动向。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关注孩子,多给孩子温暖与支持。不要只注重学习,无视孩子的心灵需要,忽视孩子的心理。有必要的话,要积极、及时带孩子寻求心理辅导。一个孩子想死,绝不是一朝一夕偶然发生的事,更不是一时冲动,他们大多会酝酿已久,甚至有很多蛛丝马迹,只是很多时候往往是家长的忽视和不懂得,造成悲剧发生,悔之晚矣。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孩子身上呈现出的种种问题,其实是信号,是在提醒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能意识到并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站出来处理和解决,孩子的问题便会

    消失。

    对于当前“很多家长不懂得关注孩子心理,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这种现状,我认为,学校有责任发挥其“桥梁与指导”作用,搭建一个平台,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与重视。这也是学校“把孩子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个必要工作中的一项。

    2.教师的反思

    教师要有一个共识:与知识教育相比,生命教育更重要。学生如果连生命都不保了,提高学习成绩又有什么用!教师不应把眼光更多盯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应该对自己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真正负起责任来,细心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动向、表现、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要警觉,多关注他、爱护他、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多提供些支持和肯定,同时在班级营造一种友爱的氛围。一定要注意,避免让自己充当助推器、导火索。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像这样的孩子,问题主要根源在他的家庭。所以,教师一定注意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有什么消息和迹象,及时向家长汇报,郑重提醒和督促家长引起重视,不可大意,并建议家长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3.教育的反思

    孩子不珍惜生命,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漠视他人的生命,这些情况体现了孩子在生命教育方面知识的缺失。所以,当前的教育要重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内容应包括“孝道”教育、“感恩”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尊重和发扬生命”教育、“敬畏生命”教育,这里的“敬畏”包括“敬畏自己、他人和自然界全部生命”,以培养孩子的慈悲和博爱心。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69中学,大庆,16300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