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班区域游戏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

    陈瑶

    摘 要:小班幼儿在入园前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中渡过,摆弄的更多是家中觸手可及的物品,因此越是生活化的材料游戏越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如果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游戏材料,就能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经验,在游戏玩乐中回归生活、享受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 小班;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097-002

    一、研究背景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生活化材料的关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游戏的开展时,我们应该将眼光放在与生活相关的材料投放,从而践行生活教育的真谛,让教育切实与生活结合,相辅相成。

    (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生活化材料的关系

    比起现成的高端的玩具,小班幼儿更多时间选择的是钥匙、垃圾桶等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玩具,来自于幼儿自身、家庭、幼儿园生活的许多情景都能成为游戏的内容。同时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如果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与生活相关的材料,幼儿在游戏中时就能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行为特征,更能促进幼儿在原有游戏上的再次游戏。

    二、从“零”到“再”——生活化材料的收集

    基于此,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再次被收集利用。如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家中使用过但无法再次使用的、无毒无味安全卫生的物品,如易拉罐、饮料瓶、包装盒等物品;废弃的自然物:存在于大自然中,信手拈来的木料、竹器、奇石等物品;仍可使用的生活用品:幼儿本身小时候使用过,随着年龄增长以后逐渐被淘汰,但仍能使用的生活用品,如婴儿澡盆、婴儿奶瓶、奶刷等物品。

    收集这些材料投放于区域游戏中,是小班幼儿生活化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了生活化材料从“零”作用到“再”利用的价值提升。

    三、还“原”以“新”——生活化材料的投放

    原有材料的功能上对其进行“新”的设计和投放,可以最大价值发挥材料的暗示、引导、支持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对生活化材料的投放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投放原则:

    (一)生活化材料投放的原则

    1.低结构开放原则。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教师为实现各领域的教学目标,投放的材料玩法单一,结果固定,过程枯燥,不能吸引幼儿,于是教师就通过频繁地更换自制材料来吸引他们,结果却让许多材料成为一堆堆的废品。而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但不限定玩法,作为低结构化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幼儿却能百玩不厌。

    2.主题性渗透原则。结合主题进行生活化材料的投放更能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自主、需要、创造,突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思想,与幼儿自主游戏的理念相吻合。

    如:在《秋天》的主题中,秋游时与幼儿共同捡树叶,用树叶和父母一起拼出了金鱼、猫头鹰、小狗等等;还可以在自然角中投放苹果的皮、心、梗、果肉等,让幼儿了解苹果的构造和各部位的营养价值。

    3.层次性需求原则。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就像陶行知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生活化的材料投放上,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材料投放,使材料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化材料投放引发多样性游戏

    《指南》中特别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追求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指引下,材料投放也引发幼儿多样性游戏的可能性。

    1.生活化材料引发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也是小班最喜欢、最擅长、最乐此不疲的游戏内容之一。如在母婴生活馆游戏中,奶瓶、奶瓶刷、空的奶粉盒、奶粉格等材料引发了幼儿自主泡奶,自主喂奶,自主洗奶瓶,知道了泡奶的步骤,奶瓶刷的使用方法;

    2.生活化材料引发建构游戏。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情感、经验、愿望表达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因此,我们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纸盒和各种饮料罐,引发幼儿堆积成各种形状的房子,提高拼搭、垒高、重叠、围合等建构技能。

    3.生活化材料引发益智游戏。益智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锻炼脑、眼、手的游戏,使人在游戏中获的逻辑力和敏捷力。如:我们投放各种的杯子,幼儿在摆弄杯子时认识大小、材质,知道纸杯只要捏一捏就能改变杯口的大小,还在摆弄杯子的同时尝试围合,认识高矮等。

    4.生活化材料引发美工游戏。美工游戏中投放树叶、卫生纸筒、稻草等材料进行剪贴、装饰、添画;投放毛线进行编织和贴画;投放石头进行石头造型;投放红豆、绿豆等种子让幼儿进行粘贴等。

    四、以“玩”促“活”——生活化材料投放的效果

    《指南》提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一)表征行为出现了

    表征行为是当刺激新异程度较低的的事件或事物作用于幼儿的认知结构时,幼儿自发产生的行为,表现为一种象征性功能如模仿,以物代物和人代人等。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的基奠,就会出现表征行为,在表征过程中如果幼儿又遇到新异程度较高的刺激物——生活化材料,就能更好地引发幼儿以物代物的再次探索行为。

    老师在游戏中不断地识别、解读、支持,捕捉幼儿稍纵即逝的游戏瞬间,使幼儿的表征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而使生活化材料成为幼儿们公认的替代物,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创造。

    (二)合作行为养成了

    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对材料很有想法,能玩出丰富的游戏,而有的幼儿仅限于熟悉化的简单操作游戏。两者之间大多时间都是在单独游戏,这也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导致的,但是由于生活化材料的丰富以及多样,却能刺激幼儿共同游戏的需求并且互相模仿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三)生活能力拓展了

    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是从生活中开始的,幼儿是生活的主人。幼儿每天在游戏中日以继夜地反复摆弄着各种生活化材料,正是他们提高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生活中的材料是丰富的,让生活化材料进入幼儿的游戏之中,对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58:-112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金培雄.陶行知有效教学思想研究[J] 教育科研论坛,2009,05:4-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