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儿童的生命多彩绽放

    邵姝姮 周浩

    颜瑶卿 杭州市胜利幼儿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派名师,杭州市学科带头人,原创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和论文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讨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出版了专著《多彩团队和音绽放——幼儿园音乐活动项目式研训》和《多彩光谱多元表现——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指南》音乐教育领域目标致力于培养“全人”

    《幼教365》:有人说,幼儿音乐教育就是教孩子唱歌跳舞:也有人说.幼儿音乐教育不是教音乐的教育。对此,您有何见解?您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究竞为何?

    颜瑶卿:“幼儿音乐教育就是教孩子唱歌跳舞”,这句话偏重于音乐学科的教育目标,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忽视了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健全、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幼儿音乐教育不是教音乐的教育”,这句话强调我们不应该只注重教孩子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音乐教育是我们开展德育和智育的工具与手段。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首先应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化的音乐活动,积极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音乐活动中关注幼儿和谐、全面、个性化和持续性地发展。

    《幼教365》:自2012年颁布实施《指南》以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领域在教育理念与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颜瑶卿:《指南》颁布以后,我们的音乐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愈发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更倾向于培育“全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过去,由于对音乐学科价值的片面理解,教师注重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注重传授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现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更加注重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和趣味化。我们更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小组探究活动或区域自主游戏活动中自发开展音乐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挖掘并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与优势,追求幼儿全方面、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生命多彩绽放的儿童。

    例如,在幼儿音乐教育组织形式方面,我们由偏重集体活动向重视幼儿个性化活动转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放任个别幼儿“打乱集体的节奏”或“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在小组探究或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支持幼儿进行创造性表达与表现。

    近年来,我深受恩师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的影响,致力于“指向幼儿人格培养的微型戏剧游戏”的实践与探索。这是一种充满情境化和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更好地融入了故事情境,幼儿可参与角色扮演,既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凸显出人格培养的教育意义。随着我们不断深入学习与理解《指南》,加之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在推陈出新,不断升华。

    《幼教365》:经过多年的学《指南》、用《指南》,在如今的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您认为我们对《指南》的哪些方面落实得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呢?

    颜瑶卿:现阶段,我们在“表现与创造”方面,以及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体验式和趣味性方面做得较好。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指南》,我们能够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支持并尊重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与之相比,在“感受与欣赏”方面,很多幼教工作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有的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授幼儿音乐知识和技能,依旧习惯于在活动中照本宣科,组织形式刻板、僵化,难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所谓的“感受与欣赏”几乎无从谈起,更不必提基于幼儿兴趣生成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了;有的教师考虑到音乐游戏活动时间有限,时常会克扣幼儿“感受与欣赏”的时间。其实,“感受与欣赏”不必局限于音乐活动中的某一个单位时间,完全可以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此外,音乐素养不高也是制约教师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提升幼儿感受与欣赏能力的重要原因。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并非被动聆听,而是主动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将单纯的听觉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谱、可感知的动作与可体验的情境等,而部分教师尚未达到如此“高标准”的音乐教学水平。当教师无法胜任的时候,往往是发扬“拿来主义”,直接借鉴现有的活动方案“照本宣科”,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共同为之努力。

    二、幼儿音乐活动要生活化、游戏化

    《幼教365》:请举例谈一谈如何结合音乐教育来理解与把握《指南》在艺术领域提出的“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同时,我们应如何基于《指南》进行教育实践呢?

    颜瑶卿:《指南》告诉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感受与欣赏是表现与创造的基础。就拿我组织的“快乐皮影人”主题活动来说,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一起参观了皮影馆,观赏、了解皮影表演艺术以及由皮影衍生出的舞蹈艺术《俏夕阳》……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在美工区投放了关于皮影制作的材料,在表演区搭建了“皮影小舞台”,让孩子们进行皮影戏创作。事实上,当幼儿全面、深入地“感受与欣赏”皮影艺术之后,他们获得了关于皮影的丰富经验。他们创作和表现的欲望就像是地下涌动着的岩浆,自然会找到出口。“俏夕阳”创造性韵律活动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俏夕阳”音乐活动中,我首先对原有的背景音乐进行了改造,加入了锣的声音——“瞠,嗒嗒,瞠瞠……”从而制造出明显的节奏。因为孩子随着音乐创编舞蹈时,往往是音乐不止,动作不止。适宜的音乐能够为幼儿的表现与创造提供自由的空间,也能为幼儿的音乐活动提供秩序保证。

    所谓表现与创造,并不是鼓励幼儿胡编乱造。幼儿表现与创造的“根”生長在自身的认知经验里。如在“俏夕阳”音乐活动中,幼儿将自己熟悉的皮影戏的特点联结起来,自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动作组合(蹲着+身体前倾+手臂上举+脖子前伸+右脚尖向上)。

    创造性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幼儿的随乐动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承担着另一个理想的教育目标:帮助幼儿成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能够发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进而建立联系的高级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改编音乐是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如果缺乏较高水平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教师很难在加入锣声的同时使声音相互匹配,以保证音乐的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对音乐的打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与创造。

    《幼教365》: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否基于自身知识经验?您认为教育者应帮助孩子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蕴意.还是尊重幼儿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呢?

    颜瑶卿:《指南》强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尊重幼儿自发地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其实,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完全可以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介绍音乐的背景故事,让孩子们结合时代背景知晓作曲家融入音乐的所思所想,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教师绝不能用刻板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去干涉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

    三、一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儿童”

    《幼教365》:《指南》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更强调体验和生长,那么适合幼儿的音乐教育内容来自哪里?

    颇瑶卿:在我看来,音乐教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音乐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其二,音乐教育活动的音乐素材,即音乐作品。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尊重幼儿兴趣需要的内容,越能有效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参与热情。在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要遵循生活化、兴趣化和适宜性这三个原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凡是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都可以从中捕捉到教育契机,生成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例如:“竹棍乐”“蝴蝶飞飞”“一只小老鼠”,以好吃的食物生成“蔬菜汤”“喻快的下午茶”等,都是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的音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感兴趣且具有教育价值的事物也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主题内容。例如,动画片、电影、童话故事中有许多深受幼儿喜爱的虚拟人物形象,这些都可以成为音乐活动的主题内容。因此,凡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多样化音乐活动主题。

    适宜性原则指导我们着眼于幼儿当下的需要,促进其顺利发展。例如,为了满足大班幼儿所面临的“幼小衔接”现实需求,我们在大班下学期改编了《火影忍者》的音乐,创设了“时钟催我去上学”主题音乐活动。活动中,幼儿表演时钟走动的动作以及小学生看书、举手、写字等动作造型,很好地满足了其幼小衔接发展的需要。

    《幼教365》:音乐素材是音乐活动的关键,在音乐教学素材选择方面,我们厘该如何做?

    颜瑶卿:音乐素材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审美喜好、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来选择适宜且多样化的音乐。选择的乐曲要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节奏清晰,结构工整,富有艺术性。首先,音乐素材形象多样化,可以选择贴合幼儿生活的动物、人物、游戏材料等形象。例如:选择形象鲜明的儿童音乐《小陀螺》,由于幼儿对各种小动物形象的小陀螺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教师在播放这首歌曲时,幼儿在前奏部分就开始自然地做陀螺转动的动作,随着音乐的结束,幼儿还会自动摆出陀螺静止的造型。其次,来源多样化,可充分考虑流行音乐、动画电影主题曲、民间传统音乐等。一些曲风欢快、节奏重复性强的民间乐曲经过改编,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音乐材料。此外,部分音乐的长度可能会超过儿童的接受能力,所以音乐素材多样化选编处理要慎重,既要保持音乐视听完整性和审美流畅性,又要对音乐进行适当选编和剪辑处理。

    《幼教365》:当前,韵律活动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较为普遍。在您看来,教师应如何组织好幼儿音乐韵律活动?当前幼儿音乐韵律活动还需要如何完善呢?

    颜瑶卿:当前,无论是音乐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幼儿教师往往都会借助韵律活动的模式来展开。因为音乐教育需要追求合拍性,孩子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逐渐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促进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大肌肉动作,帮助自己感受并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律动、舞蹈、游戏等,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幼儿园韵律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能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诸多领域全面发展。

    韵律活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韵律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的故事、游戏;需要将活动的目标解构,并通过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重构;还需要具有领域融合的意识,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一些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容易陷入目标单一、忽视整合、内容既定、程序固化、难度较大等困境。幼教工作者需要探索开展韵律活动的多样化策略,如情境贯穿、游戏互动、层级递进和领域融合等。

    我认为在韵律活动中,层级递进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对幼儿而言,韵律活动的难度较大。活动中,幼儿时常需要移位,动作难度较大,因而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幼儿的空间站位,处理好活动难度的层级递进。在韵律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活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一细化,再巧妙地融于每一个细小环节之中。这些层级有关于音乐、预令、动作(从上肢到下肢再到上下肢联动)、空间站位、师幼互动等方面的递进。其实,我们开展的“微型戏剧游戏”就充分体现出情境贯穿、游戏互动和领域融合的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标单一、忽视整合、内容既定的问题。

    四、音乐教育活动呼吁多元化评价

    《幼教365》: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给予幼儿正向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呢?

    颜瑶卿:我认为,幼儿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就如同光谱一般,并非显而易见的那样单一的白色,而是多姿多彩的。教师个性化的评价能够点亮幼儿的智慧,促进幼儿发展。因此,仅仅是正向积极的评价与反馈还不全面,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多角度、多方面、多阶段、多主体地评价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音乐活动阶段评价多样化,如活动前的预估、活动中的观察指导和活动后的反馈等。在活动前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十分重要,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教育环节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进而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给予适当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较多地采取多主体评价策略,即教师的专业评价、同伴间相互评价和幼儿自主反思性评价。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给予每一个幼儿适宜的支持与帮助,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多彩绽放。现如今,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克服成人视角,不再以“像不像”为标准去要求孩子了。但是,部分教师可能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主观评价的“陷阱”,尤其是当教师追求“唯美”时,难免会不自觉地认为孩子的某些动作还不够“美”,这就有可能会熄灭孩子大胆创新的“星星之火”。《指南》所强调的尊重幼儿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正是我们需要时刻谨记的。

    事实上,“美”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不相同。因此,《指南》引导教师:“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干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希望广大幼儿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回应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儿童的生命多彩绽放,在音乐活动中求真、求善、求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