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构建探讨
王丹+贡福海
【摘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微课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构建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大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在各种形式中进行学习成果转换。分析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的必要性和现状下的缺失,借力微课,构建个人诚信教育账户制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皆可进行学习和成果转换。
【关键词】微课;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
【中图分类号】G434;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5)12000104
【收稿日期】20150901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立交桥构建研究”,项目编号为SKJX2015021
【作者简介】王丹(1982—),女,辽宁海城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贡福海(1964—),男,江苏扬州人,副研究员,院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一、引言
“微课”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即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学生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2013年微课进入中国,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微课因其时间短小、实用性强和新颖互动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这也给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成人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成人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2]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政策规划的条件下,各种形式(如函授、业余、夜大和网络教育等)、各种类型(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自考和开放大学等)成人高等教育的融合与改革势在必行,而融合多种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关键是学分和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学习成果转换是指根据高等教育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中,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或与之相关的学术活动及其经济和社会活动后,将知识、技能、态度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被同专业、同层次、同类课程的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所认可或承认。[3]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借助于微课新形式,构建一个整体的、层级明确的、相互衔接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是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和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式。
二、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的必要性近几年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等速度加快,终身教育资源逐渐丰富,终身教育机构迅速扩张。在此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为了满足学习者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微课的风潮下,亟需一个新的载体来整合各类形式的教育资源,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各种学习形式的衔接,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同时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各类形式教育衔接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终身教育系统的重要方式,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目标。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来自社会各个层次的社会工作人员,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借鉴微课的学习形式,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
2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是构成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近几年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各类办学模式不断兴起,成人高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主要原因是成人高等教育封闭式教育模式,各类教育资源无法沟通和优化整合。成人高等教育想要谋求发展,须开放教育形式,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内各类学习形式的相互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内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的构建,能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各学习形式间的协调发展,能使教育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能解决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3满足学习者多样性和灵活性学习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主体性因素是成人学习者,成人学习者有着素质可持续提高、能力可持续强化、知识可持续积累的学习需求。同时还有着学习时间的不连续性、学习地点的不确定性、学习需求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灵活性的特性,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充分考虑以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学习需求,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利用微课、远程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技术,加强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度,构建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转换体系,为学习者创造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便利条件。使学习者根据自身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因素合理安排可持续学习计划,随时随地选择和更换教育形式,从而也减少学习者重复修读课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现状下的缺失学习成果转换是各类教育融合的关键步骤、核心环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学习成果转换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国内尚未建立起国家层面、统一实施的管理体系。成人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紧抓科技发展机遇,解决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现状下的缺失。
1规划性政策指导的缺失
国家政策指导是学习成果转换体系运行的依据、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部分地方出现了形式上学习成果转换模式,如上海的“学分银行”、慈溪的“市民学分银行”,以及北京、天津、杭州等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学分认定与转换模式,部分高校也通过校校间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实践。[4]国家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学习成果转换模式的要求,其相关部门也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引导科研人员针对我国成人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但是,从国家及地方的整体发展来看,至今一些重大举措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和空泛讨论阶段,国家层面具体指导性的政策或突破性的举措几乎没有。
2转换课程标准的缺失
转换课程的标准是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成功运行的基础、框架。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和远程教育制度等教育制度。但由于类型多、形式多,其办学的高校良莠不齐,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学分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学习成果的含金量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是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其“低投入”的收费制度和以盈利为主办学目的,导致同一课程也存在不相同的学分、学时和质量的现象。虽然部分高校尝试学习成果互认,但其协议的约束条件很多,一般对于知名高校比较认同,反之则不予互认,这种现象约束了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的发展。
3管理机构和实施平台的缺失
学习成果转换管理机构是其运行的具体执行、决策者,学习成果转换管理平台是其对外沟通的媒介、桥梁。我国在一些教育领域尝试了学习成果转换的实践,但其总体上是高校之间、地区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来进行学习成果转换,学习者需要到高校提出申请,递交申请材料,高校依据签订协议规定,审核学习者的申请材料,进行学习成果转换。虽然极个别省市和地区行政部门在出台的政策中笼统提到学习成果转换的总则或纲领性意见,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管理机构,缺乏高校具体管理部门,缺乏操作实施的统一平台,缺乏透明有力的监督制度,从而导致学习成果转换具体运作难度很大,难以保障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的公开、公平、公正。
4学习成果转换评定的缺失
转换评定是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实施的规则和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转换申请,对比学习者修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硬性教学内容,依据高校间协议的规定,进行学习成果转换,如上海“学分银行”即是依托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成人院校之间签订协议建立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制度。此种学习成果转换模式实施规模小,签订协议的范围窄,因不同协议而导致学习成果转换评定的规则五花八门,并且其评定重修课程的考核结果,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定,严重妨碍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者尚无法随时、随机地申请不同高校的学习成果转换。
四、借力微课,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高校在国际远程教育的推进下,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下,坚持“善用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个人诚信教育账户制的学习成果转换体系。 ?微课有资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课件,学习者在多种移动终端的辅助下,能够自主、灵活地安排学习进度。
1指导性政策:法规化
横观各国在构建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模式,实现各种学习形式相互沟通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其实施运行,如:美国为了建立持续学习的观念,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了《目标2000年:教育美国法案》;欧盟强调终身学习应该是伴随个人一生的学习,制定了《2000年终身学习使命备忘录》等,规定如何协作和在各层面实施步骤等战略;韩国改订了《终身学习法》,通过学分银行制和教育账户制认可学习成就。[5]
纵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包括成人教育在内已出台了多项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但与国外的成人教育立法相比,我国当下亟待法律法规的全局性、规范性、严肃性和强制性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高校和学习者之间的责、权、利。迫切需要法律法规保障各种形式学习成果转换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制定与之相应的国家终身教育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文件等,使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有保障的基础,使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制度有合法的依据。
2课程体系:微课化
转换课程体系是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核心。转换课程单元标准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规章制度等特定形式发布,作为高校和学习者学习成果转换的依据。课程体系单元标准是最小单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分标准、机构认证标准。[6]
考虑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类型多、形式多等情况,可在远程学习形式背景下,主管部门搭建成人高等教育个人诚信教育账户制的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在此体系中,将课程制作成“知识点”微课,“知识点”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和独立性等特点,能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知识点”的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和评定权重等设置标准,高校对“知识点”进行严格梳理,课程的学分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点标准化,其课程的学分即统一化。在此体系中,如实记录学习者的各知识点学习和考核情况。个人需要学习成果转换时,平台提供知识点考核作为参考,满足了衔接各种形式、各种类型之间的资格转换需求。
3转换平台:网络化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逐步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提升至85.8%。
中央教育机构和高校要设立学习成果转换体系主管部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个人诚信教育账户制的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网络平台。此平台上,一是学习者可以时时、处处选择课程的线上知识点学习,在线留言方式获得解惑答疑。二是如实记录学习者的基础信息:毕业学校和毕业层次等成长记录;记录学习成果信息:课程知识点考核情况和获奖情况等。学习者可在此平台上随时依据自身需求提交学习成果转换申请,转换高校主管部门可直接在平台上审核学习者的所有基础信息和学习成果信息。此网络平台是学习者变通学习方式和灵活转换学习文凭的教育现代化手段,真正体现了为终身教育服务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