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意外提问,教师合理引导

    周燕

    摘 要 课堂效率高低与教师能否快速、妥善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直接关系。教师如果能快速、有效地将学生的问题导入教学的正轨,不仅能避免耗时,而且能将课堂引向纵深。教师在处理学生提问时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但宗旨只有一个,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将学生的思维导入围绕教学目标达成的科学轨道,促使学生在整体上升华认知。

    关键词 意外提问 合理引导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贯彻于教学实践,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多种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当一些学生表现出很强的质疑精神,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明显比以前活跃多了,对学习表现出更多的兴趣,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拓展。但伴随着这些成功的喜悦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如何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又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常常成为一个令若干教师困惑的问题。

    《珍珠鸟》一课的教学实施中,学生的意外提问后,教师积极引导而获得的丰富收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时间的反思。这是一篇充满浓郁诗情和深刻哲理的散文,它通过对人鸟之间相亲相爱的奇特画面的细腻描写,唱响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教学时我设计用诗歌导入,意在激活学生思维和活化课堂气氛,为本节课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暗示课文主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文朗读,理清课文内容,感知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研读课文精彩部分,重在品析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拓展延伸,谈谈人与鸟的故事,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在杜甫“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的诗句中我们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一切都很顺利,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得有条有理,朗读、感知、赏析三个环节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拓展延伸环节我设置的是让学生谈谈人与鸟的故事,为了创设预期的课堂情境,我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丹顶鹤的故事》这首动人的歌曲,然后伴随着幽美的曲调我向同学们娓娓叙述了徐秀娟与丹顶鹤的故事,打算以这个故事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一些人类爱护鸟类的故事,从而达成教学中的情感目标。故事讲完了,一段时间班里静静的,同学们仿佛依然沉浸在故事氛围中。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我:“老师,假设徐秀娟预知自己可能会死,你说她还会去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吗?”我一愣,反问他:“如果是你,你会吗?”他老实地回答说:“我不会。”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丹顶鹤是国家保护的珍惜鸟类,我们应该去救护它。”显然这个学生是顺着我的授课思路在讲。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很多声音在同时说些什么,还有学生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教室里迅速地分成了两派,学生因为这个看似游戏的问题而兴奋地对峙着。不过很明显这种兴奋是孩童某种本能性的反应,不一定是真正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的兴奋。我意识到:简单的肯定或是否定,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在前段时间,我会索性让学生来一次大讨论,根据我的经验,学生肯定会很投入,气氛也会很热烈,当然这下半节课也就会在讨论声中结束了。可是这样的讨论会很快有结果吗?这个问题适合现在解决吗?会达成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吗?我觉得应该有所改变。

    怎么引导学生呢?如果顺情势而下,说应该救护,符合课文“爱护鸟类,善待动物”的中心,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下去。可是这样的教学合适吗?真的提倡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护鸟类吗?假设生活中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該怎样引导学生呢?语文教学是积极的、入世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地面对社会以及良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确定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理念之一。爱惜救助动物当然是对的,但具体情形应该辨证地来看,现在问题的关键而是要怎样合理的、最大限度的去关爱动物,关爱的尺度是什么?

    深思之后,我对学生说:“生命是可贵的,徐秀娟的意外让我们痛心,老师相信刚才提问的同学也是一个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人,他的话让我们对关爱动物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要怎样去合理的爱护身边的动物呢?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小组合作开始了,这一次少了很多笑嘻嘻的声音,多了一些认真的思考,气氛既是热烈的又是慎酌的。讨论之后的发言中,有的同学说:“应该爱护身边的动物,但面对生命的抉择,我们应该慎重”有的同学说:“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去帮助小动物。”还有的同学甚至说:“防微杜渐,扩大宣传,善待生命”。至此,话题迅速地转到了怎样合理爱护鸟类,善待动物上了,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节课原定的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并且以其殊途同归的巧妙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既领悟了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的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和深刻的哲理,又唤醒了他们内心爱的情感和健全的生命意识。最后,师生达成共识: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还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信赖的桥梁,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人情味。在美好的希望中我们结束了《珍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

    拓展延伸环节中,一个学生的提问曾偏离了预设的教学轨道,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断裂,讨论陷入相对简单、幼稚的状态。但在老师的及时扭领下,讨论的重心又重新回到原先的主题上,并且推向纵深,从而预期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这应该说正是较好地处理了学生提问的结果。这就是《珍珠鸟》教学给我的最大收获。

    参考文献

    [1] 凌苑玲.“因果分析”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4):46.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