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应用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

张吉军 贾昕宇 王宏立 杨忠国 刘天祥 户春影 代洪庆 李宝玉
[摘 要]课堂教学在应用型普通高校现有育人活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课堂教学模式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手段。目前,我国应用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依然陈旧落后等。而我国高等教育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国情、世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应用型高校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变化要求。因此,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必然要发生变革,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选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课堂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017-03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学校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质量会对整个教学质量乃至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1]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的育人过程中,课堂教学所占比重都是相当高的,是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主战场。目前,在我国应用型普通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总的教学时数包括课堂教学时数和实验教学时数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仍然很高,达到80%-90%。这表明目前我国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仍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是育人工作的主体形式。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应用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理念仍然不够先进,改革步伐仍然滞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不具有活力,这就造成当前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需要,不能满足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目前,普通高校的课堂基本上还是沿用“教师讲、学生记”或“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种单一、枯燥、低级的教学方式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2]由于学生较少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行为。这种单向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因为教育活动一定是一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互动关系,是双向的活动,是互补互利的活动,教师影响着学生,而学生反过来也影响着教师。可见,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将传统的单向作用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为双向互动、双向作用的多元教学模式。
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紧随学科专业及行业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国内及国际的最新发展成果,知识陈旧,内容庞杂,教学任务量大;加之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厌学,甚至弃学。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源于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后,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又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二、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必然转变
(一)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它经历了由精英式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转变。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精英式教育,成千上万的学生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竞争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彼时中国经济正值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需要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国家建设者。因此当时大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知识型、技术型及管理型人才,因此受教育者主要是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为辅。这种模式在当时来说,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都是较理想的,为国家人才培养及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适合当时的教育大背景和受教育对象特征的。因为,其一是当时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多数都是为教育而献身,一生服务教育事业,名师、大师不断涌现,积累了强大的教师基础。其二是考上大学的学生们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与教师密切配合,主动性很高。经过教师们思想品格的熏陶,他们大学四年形成了较完备的思想体系、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毕业时多数都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较完备的人格、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这表明当时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已达3000万,毛入学率40%左右,这表明多数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到相应层次的大学进行深造,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名副其实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的国情、世情与精英式阶段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持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发展中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创新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和精英式阶段的教师队伍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阶段的高校教师学历层次高、国际化经历多,更加理性与现实。这一阶段的教师既要成为学校的人,也要服务社会,成为社会的人,教师的角色更加复杂化,因此教师不可能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此阶段的大学生与精英式阶段的大学生也存在很多不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入学的竞争程度相对来讲已经较小,多数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到各种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继续学习,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因此,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主观上不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们认为上大学是很正常的事。加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缺乏兴趣,这导致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此阶段的大学生很骨感、很自我,具有独立的但并不成熟的观点,心理承受力弱,科学思维并不完善,健全的人格尚未形成。在这些大背景下,应用型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发生根本转变,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要求。
(二)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建立
综前所述,笔者认为应用型普通高校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一定知识、综合能力、科学思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及国际化视野的新型人才。
“具备一定知识”是要求高校给予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知识,而不是各种知识。高等学校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教会学生各种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迭愈来愈快,知识容量愈来愈大,高校没有必要传授学生太多知识。高校的责任是给予学生必备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方法,为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具备综合能力”要求高校应重视并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获得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重大。
“具备科学思维”要求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科学、理性的思考,不拘泥于权威的理论,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具备了科学的思维品格,也就具备了创新的品质,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要鼓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3]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要引领好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价值观,树立热爱国家、服务国家,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学习奋斗的价值观。
“具备健全人格”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品德、性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曾有学者说过,“中国文化是智慧不弱他人,但人格很难完整”。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学生频繁出现的自杀、投毒、吸毒等事件都说明当代大学生不具备健全的人格,这引起了整个国家、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教育、家庭和社会都有关系。教育无疑是这些因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各级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担负有塑造人格的责任,而高校无疑是整个人格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具备国际化视野”要求高校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同其他国家高校或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学习、人才互培、科研合作等,让国内学者和大学生走出去,让国外学者和学生走进来,通过与不同国家高校间的交流学习,使国内大学生逐步树立国际化的观念与思维,使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始终拥有世界竞争力。
前面所阐述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大学课堂教学目标也必须与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因此,大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能力为辅”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塑造人格与价值观协同发展”转变。这样的协同发展是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塑造人格与价值观四个方面是处于同等地位、共同进行推进的。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全面地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具有健全人格特征,能够担当民族伟大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高素质国家建设者与接班人,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中国人才的世界竞争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应用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转变
(一)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呼唤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依前所述,新型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目标;而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目标又决定了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此,要想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塑造人格与价值观协同发展的新型大学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寻求适宜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一种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有根本变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发生根本转变,以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的发展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能够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塑造人格与价值观协同发展的目标。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呼唤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在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其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以及针对特定时期的受教育对象有其适用性。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及大数据化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时代化,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情况出现。这主要表现为教师讲授占主导地位,学生接受知识信息并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具有较强个性化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充分、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很难积极思考与主动思考,导致课堂沉闷,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自然不愿意听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看重自身对授课内容的深度理解,并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将其展示给学生,而这样的方式学生并不容易接受。教师忽视了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和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可见,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等教育的育人要求,必然要进行变革与发展。
(三)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呼唤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界大环境下,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5]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只是要强调知识的培养,更要突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否能够推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获取与积累,不能突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必然要进行根本转变。
总之,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变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新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实现路径与方法上应该是多样化的,应具有一些共性特征。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形成具有如下特征的大学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大学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和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建立学生广泛参与的大学课堂;建立师生间、生生间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大学课堂;建立不以教材、大纲等相约束的大学课堂;建立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及发展理性思维的大学课堂;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性学习为目标的大学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真切体会到好奇、思考、辨析、研究的课堂教学魅力;建立以教师人格魅力为榜样、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大学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存生.课堂文化共同体: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J].教育探索,2014(9):22-24.
[2] 詹宏伟,瞿亚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74-176.
[3] 张泽.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14(12):27-28.
[4] 龚放.深层次理解“创新”含义,多角度探索育才途径[J].江苏高教,2002(5):51-54.
[5] 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6-10.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