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研究
摘 要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研究是根据研究型院系的特点,寻找加强和改进院系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文章分析了研究型院系的特征和党建工作原则,提出构建研究型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需要从优化党支部设置、建立党建导师制和实施“青马工程”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研究型 院系 党建导师制 “青马工程”
作者简介:冯慧,郑州大学,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8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党建工作在制度化、意识形态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环境影响和网络媒体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挑战。“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背景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拓展至院系治理,成为大学治理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院系基层党委必须根据院系自身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优化工作系统,研究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成效,才能加强和改进院系党建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就是根据研究型院系的特点,寻找加强和改进院系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研究型院系的特征
“研究型大学是指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即在校研究生数量和本科生数量相当的大学,或研究生数量占有较大比重)。中国常见的大学分类是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六大类。研究型大学在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拥有高质量的生源也是其重要特征。” 相应的,作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院系根据各自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点,也可分为研究型院系、研究教学型院系、教学研究型院系和教学型院系等。
研究型院系有以下特征。从人才培养方面,研究型院系拥有一所大学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知名专业或学科,是一流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有许多杰出的校友,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不低于1:2;在科学研究方面,研究型院系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优秀的科研平台,开展广泛而活跃的国际交流合作,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和科研交流活动,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量相当,并且不断产出丰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二、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原则
现代高校有四大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研究型院系作为二级办学实体,既承担着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重任,又是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承载者。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关系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因此,须遵循以下四个工作原则。
(一)立足院系特点,提升党建质量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立足院系特点,拓宽视野和思路,积极探索和研究将院系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业务要求,与党的建设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和基本工作方式,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和发展,創新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开放式学习教育平台和党员管理与组织评价体系,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二)树立服务理念,密切党群关系
基层院系党委党建工作要树立服务学校发展和服务师生的理念和意识。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名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旋律,基层院系党委应当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服务高校发展大局。同时,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应当围绕服务师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利益,铸牢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三)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新媒体时代,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方式应当有所创新,从而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建立属于基层院系党委的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依托平台开发具有政治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党建教育品牌,与传统的学习讲座结合在一起,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
(四)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队伍结构
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务工作队伍是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严格选拔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真正素质好、能力强、乐于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选拔到队伍中来,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队伍结构。
三、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构建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研究主要立足于研究型院系的特点,根据学院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在优化党支部设置、建立党建导师制和实施“青马工程”这三方面进行工作体制、运行机制的重点建设。优化党建工作的系统结构,实现学院党建工作目标,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建立党建导师制,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沟通,增进师生交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整体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实施“青马工程”,在院系层面,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举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打造富有院系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为基层院系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一)優化党支部设置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按照有利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优化党支部设置,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在研究型院系中,本科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接触实验室,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在本专业课程和学生活动之后,所有的课外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研究生实施导师负责制,以课题组为基本管理单位,因此,在实验室或者课题组的基础上建立党支部,以课题组负责人作为党支部书记,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层级、多维度的管理模式,灵活设置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活动,提高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院系党组织要在与行政机构同步设置的基础上,主动向设置灵活的学术组织延伸,确保每一个学科团队、重点实验室、重大课题组等都有富含创新活力的党组织,以充分发挥其在院系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建立党建导师制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一直被认为是牛津教育的精髓之一,它是牛津大学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传统。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Will G..Moore)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这三个方面。” 国内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学术发展方面引入了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动关系,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方面能够享受到学院一流的师资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研究型院系的特点中,学院科研实力强,研究生比例大,拥有广泛活跃的国际交流,学院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量相当,研究型院系的教师一般具有职称层次全、求学经历丰富、科研能力强、眼界开阔等的优势。因此聘请学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优秀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导师”,指导学生党支部的一系列党建活动,包括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和理论学习等等。制定学院党建导师实施细则,对党建导师的工作予以规范。党建导师制度,“与学院原有党支部书记管理制度两线并行,使党支部管理双效化,相互辅助、相互完善。同时,以学术团队为单位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共同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长效机制出谋划策,学院指定党建导师所在的学术团队为党支部提供理论引导及学术指导。”
在基层院系党委的主导下,遴选优秀党员教师作为党建导师,通过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的方式,党建导师与学生建立联系。党建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对党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基层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的育人工作形成合力,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实施“青马工程”
2007年5月团中央、全国学联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接班人。实际上,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包括青年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许多高校的“青马工程”多停留在学校层面,关于其如何在院系实施和发展则较少涉及。“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
研究型院系的教师具有科研能力强、眼界开阔、求学经历丰富等特点,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研究型院系培养的学生也多从事科学研究或者专业应用,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研究型院系,充分依靠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以党建带动团建,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青马工程”在高校的深化发展。院系党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实施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着力打造具有院系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实施“青马工程”,一方面能够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个人素质良好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在日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中,其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对周围的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为院系党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风良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院系党建工作的成效。
注释:
刘筱毅.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策略和途径.北京教育·德育.2016(总第748期).
研究型大学到目标和理念.中国教育.2008年3月19日.
李望平、李照.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
Will G Moore.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New York: Pergaman Press.1968.24.
李玉兰.党建导师制:开创高校党建新思路.光明日报.2016 年7 月24 日,第 003 版.
崔惠斌、潘文庆.高校“青马工程”深化创新的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教育探索.2016(1).
关键词 研究型 院系 党建导师制 “青马工程”
作者简介:冯慧,郑州大学,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8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党建工作在制度化、意识形态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环境影响和网络媒体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挑战。“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背景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拓展至院系治理,成为大学治理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院系基层党委必须根据院系自身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优化工作系统,研究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成效,才能加强和改进院系党建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就是根据研究型院系的特点,寻找加强和改进院系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研究型院系的特征
“研究型大学是指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即在校研究生数量和本科生数量相当的大学,或研究生数量占有较大比重)。中国常见的大学分类是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六大类。研究型大学在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拥有高质量的生源也是其重要特征。” 相应的,作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院系根据各自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点,也可分为研究型院系、研究教学型院系、教学研究型院系和教学型院系等。
研究型院系有以下特征。从人才培养方面,研究型院系拥有一所大学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知名专业或学科,是一流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有许多杰出的校友,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不低于1:2;在科学研究方面,研究型院系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优秀的科研平台,开展广泛而活跃的国际交流合作,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和科研交流活动,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量相当,并且不断产出丰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二、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原则
现代高校有四大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研究型院系作为二级办学实体,既承担着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重任,又是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承载者。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关系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因此,须遵循以下四个工作原则。
(一)立足院系特点,提升党建质量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立足院系特点,拓宽视野和思路,积极探索和研究将院系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业务要求,与党的建设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和基本工作方式,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和发展,創新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开放式学习教育平台和党员管理与组织评价体系,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二)树立服务理念,密切党群关系
基层院系党委党建工作要树立服务学校发展和服务师生的理念和意识。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名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旋律,基层院系党委应当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服务高校发展大局。同时,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应当围绕服务师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利益,铸牢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三)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新媒体时代,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方式应当有所创新,从而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建立属于基层院系党委的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依托平台开发具有政治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党建教育品牌,与传统的学习讲座结合在一起,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
(四)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队伍结构
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务工作队伍是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严格选拔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真正素质好、能力强、乐于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选拔到队伍中来,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队伍结构。
三、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构建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机制研究主要立足于研究型院系的特点,根据学院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在优化党支部设置、建立党建导师制和实施“青马工程”这三方面进行工作体制、运行机制的重点建设。优化党建工作的系统结构,实现学院党建工作目标,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建立党建导师制,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沟通,增进师生交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整体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实施“青马工程”,在院系层面,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举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打造富有院系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为基层院系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一)優化党支部设置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按照有利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优化党支部设置,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在研究型院系中,本科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接触实验室,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在本专业课程和学生活动之后,所有的课外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研究生实施导师负责制,以课题组为基本管理单位,因此,在实验室或者课题组的基础上建立党支部,以课题组负责人作为党支部书记,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层级、多维度的管理模式,灵活设置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活动,提高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院系党组织要在与行政机构同步设置的基础上,主动向设置灵活的学术组织延伸,确保每一个学科团队、重点实验室、重大课题组等都有富含创新活力的党组织,以充分发挥其在院系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建立党建导师制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一直被认为是牛津教育的精髓之一,它是牛津大学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传统。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Will G..Moore)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这三个方面。” 国内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学术发展方面引入了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动关系,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方面能够享受到学院一流的师资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研究型院系的特点中,学院科研实力强,研究生比例大,拥有广泛活跃的国际交流,学院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量相当,研究型院系的教师一般具有职称层次全、求学经历丰富、科研能力强、眼界开阔等的优势。因此聘请学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优秀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导师”,指导学生党支部的一系列党建活动,包括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和理论学习等等。制定学院党建导师实施细则,对党建导师的工作予以规范。党建导师制度,“与学院原有党支部书记管理制度两线并行,使党支部管理双效化,相互辅助、相互完善。同时,以学术团队为单位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共同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长效机制出谋划策,学院指定党建导师所在的学术团队为党支部提供理论引导及学术指导。”
在基层院系党委的主导下,遴选优秀党员教师作为党建导师,通过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的方式,党建导师与学生建立联系。党建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对党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基层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的育人工作形成合力,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实施“青马工程”
2007年5月团中央、全国学联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接班人。实际上,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包括青年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许多高校的“青马工程”多停留在学校层面,关于其如何在院系实施和发展则较少涉及。“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
研究型院系的教师具有科研能力强、眼界开阔、求学经历丰富等特点,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研究型院系培养的学生也多从事科学研究或者专业应用,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研究型院系,充分依靠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以党建带动团建,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青马工程”在高校的深化发展。院系党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实施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着力打造具有院系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
研究型院系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实施“青马工程”,一方面能够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个人素质良好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在日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中,其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对周围的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为院系党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风良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院系党建工作的成效。
注释:
刘筱毅.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策略和途径.北京教育·德育.2016(总第748期).
研究型大学到目标和理念.中国教育.2008年3月19日.
李望平、李照.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
Will G Moore.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New York: Pergaman Press.1968.24.
李玉兰.党建导师制:开创高校党建新思路.光明日报.2016 年7 月24 日,第 003 版.
崔惠斌、潘文庆.高校“青马工程”深化创新的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教育探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