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胜以“动”传神
陈晓秀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大家用着同样的教材,去过同样的地方,欣赏过同样的景物,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与同样的人相处,按说会有大致相同的感悟,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有的人却难以下笔?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同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更关键的应该是有些人缺乏相应的写作技巧。笔者认为,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 能否真正掌握并在作文中适当运用这些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下面我以人物描写技巧的训练为例,谈一些看法。
一、外貌描写,画其神韵
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时,可以先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入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例如引导学生品味《芦花荡》中描写老头子的片段、《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描写左拉的片段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外貌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
接着,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人物外貌描写及其作用,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形象”, 总结出人物外貌描写需要注意的要点:一是要抓住最明显的特征进行刻画;二是要能体现出人物性格;三是要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最终形成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策略。
教师要努力变理论性的系统知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经验。我设计过两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两人合作,你说我猜”和“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在“两人合作,你说我猜”活动中,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几张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人物肖像,比如阿凡达、关羽、鲁迅等,让一个学生用以往总结过的人物外貌描写要点来描述图中人物,另一个学生来猜。这个活动一方面运用了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愉快地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在“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中,我展示了爱因斯坦的面部肖像,让学生抓住其主要特点来描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爱因斯坦外貌的主要特征,然后确定描绘重点,商量出合适的修辞手法,再动笔写。在接下来的个人展示环节中,让学生来互相鉴赏、评价,因为评论的过程也是检验知识要点掌握情况的过程。最后,给学生留下修改润色的时间。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从一开始的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抓不住重点,逐渐有所领悟,并从中体会出写作的许多乐趣,慢慢学会让文章以“貌”取胜,使文章增色不少。
二、动作描写,细化延伸
关于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技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训练时,我先让学生品味《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片段,学生习作《我的妈妈》中描写“妈妈喂我喝果汁”的片段,《芦花荡》中描写“老头子复仇”的片段等,思考作者如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人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人物动作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究、总结出人物动作描写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一要选用准确的动词,并加以修饰;第二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处境;第三要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第四可加入形象的修辞。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并尝试归纳、总结人物动作描写的要点,为“实战演练”提供理论指导、营造氛围。我通过两个实战小练笔“张飞吃西瓜”和“林黛玉吃西瓜”,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所归纳出的理论策略付诸实践,在具体片段练习中领会其妙处。在学生的小练笔中,大家都明显感受到,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让人物更加生动传神。
在经过了“外貌描写,画其神韵”和“动作描写,细化延伸”两个训练之后,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这时,我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综合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小练笔:想象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缝衣的过程,进行当堂写作练习,要求使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表达母爱的细腻温柔,争取做到以“貌”取胜、以“动”传神。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写作技巧的训练思路。当然,对以上片段的练习只是为构建全篇作文做准备,不应单单停留在片段写作中,应尽快引导学生布局全篇。
总之,运用恰当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是中学作文教学牵涉语文教育的诸多方面,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逐步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知识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
(责 编 东 方)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大家用着同样的教材,去过同样的地方,欣赏过同样的景物,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与同样的人相处,按说会有大致相同的感悟,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有的人却难以下笔?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同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更关键的应该是有些人缺乏相应的写作技巧。笔者认为,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 能否真正掌握并在作文中适当运用这些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下面我以人物描写技巧的训练为例,谈一些看法。
一、外貌描写,画其神韵
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时,可以先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入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例如引导学生品味《芦花荡》中描写老头子的片段、《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描写左拉的片段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外貌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
接着,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人物外貌描写及其作用,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形象”, 总结出人物外貌描写需要注意的要点:一是要抓住最明显的特征进行刻画;二是要能体现出人物性格;三是要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最终形成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策略。
教师要努力变理论性的系统知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经验。我设计过两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两人合作,你说我猜”和“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在“两人合作,你说我猜”活动中,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几张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人物肖像,比如阿凡达、关羽、鲁迅等,让一个学生用以往总结过的人物外貌描写要点来描述图中人物,另一个学生来猜。这个活动一方面运用了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愉快地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在“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中,我展示了爱因斯坦的面部肖像,让学生抓住其主要特点来描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爱因斯坦外貌的主要特征,然后确定描绘重点,商量出合适的修辞手法,再动笔写。在接下来的个人展示环节中,让学生来互相鉴赏、评价,因为评论的过程也是检验知识要点掌握情况的过程。最后,给学生留下修改润色的时间。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从一开始的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抓不住重点,逐渐有所领悟,并从中体会出写作的许多乐趣,慢慢学会让文章以“貌”取胜,使文章增色不少。
二、动作描写,细化延伸
关于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技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训练时,我先让学生品味《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片段,学生习作《我的妈妈》中描写“妈妈喂我喝果汁”的片段,《芦花荡》中描写“老头子复仇”的片段等,思考作者如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人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人物动作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究、总结出人物动作描写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一要选用准确的动词,并加以修饰;第二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处境;第三要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第四可加入形象的修辞。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并尝试归纳、总结人物动作描写的要点,为“实战演练”提供理论指导、营造氛围。我通过两个实战小练笔“张飞吃西瓜”和“林黛玉吃西瓜”,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所归纳出的理论策略付诸实践,在具体片段练习中领会其妙处。在学生的小练笔中,大家都明显感受到,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让人物更加生动传神。
在经过了“外貌描写,画其神韵”和“动作描写,细化延伸”两个训练之后,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这时,我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综合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小练笔:想象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缝衣的过程,进行当堂写作练习,要求使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表达母爱的细腻温柔,争取做到以“貌”取胜、以“动”传神。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写作技巧的训练思路。当然,对以上片段的练习只是为构建全篇作文做准备,不应单单停留在片段写作中,应尽快引导学生布局全篇。
总之,运用恰当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是中学作文教学牵涉语文教育的诸多方面,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逐步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知识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