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周思含 银波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制造业强国的成功经验,为产业建设、解决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1]。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以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对接市场;优化院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培养培训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服务力和贡献度,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现代化;教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7-0023-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7.0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支撑国家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安排,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盼。本文探讨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对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战略部署、赋予重要使命、提出明确要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对改革发展的贡献力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4];没有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就失去了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办学体制、育人机制、管理模式改革;优化职业院校结构和专业布局,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实现向经济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进入新时代,我国不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形成发展新动能。职业教育作为强国富民的重要支撑,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培养大国工匠,迈向制造强国、经济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关键靠人才。基础是教育,重点在职教。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主动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实现向经济强国跨越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教育群体既是参与者又是推动者,职业教育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对学生,坚持德育为先,牢固树立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课堂主渠道开齐上好思政课,加强美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体现时代精神、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对接、融合发展,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互惠共赢。以职业教育为有效依托,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和带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传承、发扬,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教育力量。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存在于职业教育领域,某些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主要是一段时间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激烈就业竞争的影响,学生都往本科高校特别是名校挤。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传递到基础教育,从而引发了择校热、减负难、大班额等诸多问题,造成了教育焦虑的“剧场效应”[8]。而以往的教育观、就业观、人才观并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总体待遇低,整体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发展能力等落后于普通教育。

    (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不平衡。办学规模方面,依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高中阶段教育招生1 352.12万人,在校生3 931.2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9.41万人,在校生1 551.84万人,占比分别为41.37%、39.47%,比上年下降3.95、2.55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在校生2 831.03万人,其中专科(高职)招生368.83万人,在校生1 133.70万人,占比分别为46.63%、40.05%,比上年提高5.16、2.60个百分點[9]。依据吉林省教育厅发布的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18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16.42万人,在校生52.9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51万人,在校生12.09万人,占比分别为21.38%、22.84%,招生数比上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在校生下降2.55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招生18.75万人,在校生65.83万人,其中专科(高职)招生6.18万人,在校生17.14万人,占比分别为32.96%、26.04%,比上年提高1.51、0.41个百分点[10]。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专科(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体量偏小、增幅有限。从吉林省的统计数据来看,中高职招生数占比、在校生规模占比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办学水平方面,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与普通高中、本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2.职业教育结构不平衡。层次结构方面: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类别结构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招生数量、培养规模有差别,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待加强;专业结构方面:专业设置趋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比较突出,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不高;布局结构方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布局不尽合理,职业院校主要集中于较大城市;办学结构方面:目前职业教育主要還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企业、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广泛宣传、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3.区域、城乡、校际之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就区域而言,全国东中西部之间、各省份之间、省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就城乡而言,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相比,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就校际而言,国家示范性和重点职业院校与一般职业院校、省属职业院校与市县所属职业院校、省会城市主管的职业院校与其他城市主管的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1.认识不够充分。近年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有了较大提升,但人们对职业教育仍有偏见,并没有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甚至认为选择到职业院校就读是低人一等的无奈之举。一些地方、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或者把发展职业教育当成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的事情,没有切实履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个别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把职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态度不如抓普通教育那么坚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晋升、收入等方面,也难以享受到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同等的待遇。亟需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功能,拓宽学生发展通道。我国的职业院校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比如德国6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高中毕业后又有20%进入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提前分流的做法,既有效避免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又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符合社会分工的合理安排[11],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2.内涵发展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局限于增加办学规模,还停留在外延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对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明显不够。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标准和模式很多是在参照普通教育,专业、教材、课程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脱节。一些职业院校安于现状,办学缺乏特色,专业建设大而全,创新精神、品牌观念、进取意识不强,存在重技能轻育人、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提升等问题。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职业院校的自我评估不及时、不全面、不到位,有时甚至流于形式。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教育督导、综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有些指标的设定不够科学合理,等等。

    3.保障措施不够充分。近年来,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职免费等政策得到落实,高职生均经费达到12 000元,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中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普通高中、本科教育相比仍有差距。需要持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需求。同时,在制度保障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比如,目前实施校企合作缺乏专门的法律作为依据,虽然有的省、市以地方性法规出台了校企合作条例或实施办法,但实际操作层面也有一定难度,存在学校热企业冷、深度合作较少、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协同推动解决。

    三、以深化改革的精神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2]。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启了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其中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就统筹推进实施提出了工作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应结合吉林实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着力培育工匠精神

    坚持德育为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法治意识。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引导职业院校把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项目,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园区模式和双创机制;邀请技能大师走进校园,在职业院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站,支持示范引领品牌建设;实施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对试点地区、学校的指导,推动省级现代学徒制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吉林实施“三个五”战略、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打造“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等相适应的专业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推进项目、案例、情境、仿真模拟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园区化、集团化等形式发挥共享效应,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实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拓宽多元参与渠道

    强化职业教育立法体系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法》以及《吉林省职业教育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修订进程,推动《吉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政策保障,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支持具有一定办学基础的大中型企业采用股份制或者混合所有制举办职业院校,探索高职、中职、职工培训一体化办学模式。深化多元投资主体共建、以产权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推动职教集团向中高职多层次衔接、产学研多主体联合的模式发展。鼓励校企双方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方式,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发布人才信息、制定培养方案、开展质量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校企人员合作积极性的绩效分配以及校企合作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等管理制度。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具有工作基础的职业院校,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打造吉林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品牌。

    (三)完善吉林特色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院校布局结构

    坚持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优化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结构,每个市(州)办好一批中职学校,每个县(市)办好一所职教中心[13],推进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全省的目标。促进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现代化示范院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精品专业与课程建设,支持一批职业院校进入高水平行列。引导优质中职学校面向学前、健康服务等专业领域,开展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办学探索。深化中高职衔接试点,完善专业标准、课程内容、考试考核、教学方法等衔接体系。鼓励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资源相互开放,逐步扩大专业研究教育规模。推动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联盟,完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站),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培训服务。依法规范职业院校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文件提出的“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升为普通本科学校,职教体系学校不转为普教体系学校[14]”基本要求,避免片面追求升学教育和盲目升格,引导职业院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服务发展能力上来。

    (四)强化职业教育改革组织领导,为推动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国务院组建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并要求各地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好高职扩招、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在办学方面,应由政府举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选好配强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校长要懂教育、谋改革、敢担当,带领学校凝炼办学特色,突出专业优势,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教指委等专家咨询机构的作用,对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方式、师资培养等进行指导、考核、评估,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议,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加强政策保障,完善财政支出结构,落实中高职生均拨款政策,扩大职业院校奖助学金的覆盖面。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阐释解读重大政策举措,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相关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风采。关心爱护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畢业生在落户、就业、评职、晋级等方面与普通高中、本科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8][11]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premier/2019-04/04/content-5379711.htm.

    [2][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2019年1月24日。

    [4][5][6][7]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十九大的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0/18 content_41750257.htm 2017-10-18.

    [9]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sfcl/201902/t20190226-371173.htm.2019-2-26.

    [10]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17—2018年[EB/OL]http://jyt.ji.gov.cn/jysyf2gk/201902/t20190214-5602623.html 2019-2-14.http://jyt.ji.gov.cn/jysyf2gk/2018012/t2018-54243173.html 2018-12-18.http://jyt.jl.gov.cn/jysyfzgk/.

    [12]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N]光明日报,2019-2-20(08)。

    [1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11号),2017年1月21日。

    [1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9〕51号),2019年4月3日。

    (责任编辑:宇美臻)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especially manufacturing countrie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support for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employment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 demand as the guide, deepen the reform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docking the market further, optimized layout, adjust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vigorously develop training to meet social needs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high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strengthening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promote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goal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epening reform; modernization; education power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