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问

吴晓彤
一问:什么是阅读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叶圣陶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
——章熊
结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得言、得意、得法。
二问: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怎么做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老师不要讲解,而要教给学生读书、写字,要教会学生读书、正确读书,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许睿
结论: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指导读上下工夫,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动情、在读中感悟。
三问: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做些什么
我的回答是:把握学段特点,读出学科本真!
低年级:以朗读指导为主线推进教学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一课
(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呢?谁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挑选一名学生朗读)
评价: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一种心情,你听出来了吗?(生:开心)请大家把这个词圈起来。
点拨:小朋友玩得开心极了,手中的石子在他的眼里也变成了──(生:流星),变成了──(生:炮弹)。多形象啊!谁再读一读?(挑选一名学生朗读)
(二)突然,事情发生了变化,玻璃被打碎了,小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读出这一变化吗?请练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评价:事情发生了变化,小男孩的心情由开心变得──(生:害怕)。朗读的时候,语气也一定发生了变化。谁再读?(挑选一名学生朗读)
(三)逃走就意味着逃避责任。那他怎么面对老奶奶呢?
读出问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预设:不自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自在?)
读出体会:不自在就是不好意思,他面对老奶奶时心里会想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先读,通过联系生活指导读、加入动作指导读、进行评价指导读等方式,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着小男孩的心情变化,朗读的指导也有了层次性。阅读课堂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过程,是学生朗读实践的习得过程。
中年级:以读促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
重点是课堂上的第三环节:轮读课文,紧扣词语,感悟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让学生默读七、八自然段,标出感受深刻的地方,并给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按常理,司机开车撞死了人应该是什么心情?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司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三)带感情朗读
通过个别读、齐读等形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四)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让学生在课堂上重复读、有层次地读,在整体感知中精读七、八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重点,将教学内容寓于读的过程中。
高年级:以读代讲,知晓方法
案例:《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文章从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几方面分成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围绕一个主题来介绍。在表达上运用了列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方法,对鲸的特点做了通俗说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鲸的有关知识、体会多种说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在初步读懂内容后,提出问题:鲸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读、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鲸是一种庞大的动物。”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先读再悟,学生很容易发现: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比较、举例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以读代讲──让教学从“复杂”走向“简单”,从“问题”走向“能力”,从“被读”走向“建构”。一言以蔽之,当我们理清了教学“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么读?”等问题时,以读代讲离我们就不远了!
(责 编 东 方)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