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育,点亮家庭教育的明灯

    陈锦松 李红

    【摘要】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十分重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家庭教育制度,使得各年级、各学段都有相应的指南;凝聚爱心,打造家庭教育品牌,使爱心“红马甲”红遍校园;通过科研带路,创新家庭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三管齐下,携手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制度;品牌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为了帮助家长们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携手培育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办学伊始就特别重视构建家校和谐关系,重视家长队伍建设,始终将家庭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九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创新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九年设计、分层递进、全面贯通的模式,有效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网络。

    一、建章立制,完善家庭教育制度

    学校成立了家校联系委员会,并在学校行政楼专设家校联系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室。家校联系委员会下辖秘书部、实践部、培训部、宣传部、社团部等五大部门及校家委会各年级分会,建立三层(家、校、社)三级(校、段、班)管理体系,成员由各班热心教育工作且具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2013年9月,德育科、校家委着手编撰《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家校联系服务手册》,并于2019年9月修订。这本《服务手册》为家长了解并查阅学校常规管理和日常运作情况提供了方便,并成为家长指导孩子参与学校活动的最佳参考及备忘。《服务手册》还为家长详细指导了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学校根据一至九年级各学段不同特点,每学期召开期初、期中、期末家长会,并向各年级提供菜单式主题讲座。我们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代表为不同年级家长传经送宝,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等。

    二、凝聚爱心,打造家庭教育品牌

    学校组建了“爱心家长讲师团”。从创办伊始,学校除了用心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外,也注重建设一支懂得教育规律的家长队伍,通过主动作为,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系列培训活动。

    家委會培训部每学年从各年级选聘优秀家长,不断壮大1-9年级纵向贯通的“爱心家长讲师团”队伍,以老带新定期培训,注重传承创新。学校定期开设幼小、小初衔接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大型主题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年级或班级根据不同情况召开小型年级或班级家长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请讲师团成员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综合素质。每学年家长培训计划清晰、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仅是各类讲座累计超200场。培训部定期梳理培训课程主题,汇编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成立了“爱心家长服务队”。每天清晨,校门口都有一群“红马甲”自觉地当起了维护秩序的义务“交警”。有的指引孩子过马路,有的协调接送孩子的车辆,有的疏导来往的公交车、行人。在食堂里,“红马甲”参与陪餐、监护;在考场上,“红马甲”协助学科老师担任口试考官;校运会入场式上,“红马甲”组成方队,高唱《感恩的心》,整齐地行进在田径场,深深地打动全校师生……这“红马甲”就是“爱心家长服务队”,他们自发自愿,风雨无阻,用一颗颗真诚的爱心,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学校还用心打造“爱心宣传平台”。2008年建校以来,校家委会就创办《心连心》家庭教育专刊。这专刊旨在加强家校联系,传播爱心,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对外展示我校师生风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学校还通过校微信公众号、网上家校平台开设“父母学堂”,满足一至九年级家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校家委每年在爱心家长队伍中组织优秀家长评选,并将优秀爱心家长感人事迹通过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网等进行宣传。

    三、科研带路,创新家庭教育模式

    学校重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了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学校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化的研究”省级课题为引领,指导家长与孩子参与生态文明等主题研学活动课程。如:校家委实践部指导各年级分会,组织开展“保护栗喉蜂虎”、“邂逅紫水鸡”等生态文明主题研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和家长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同时能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作为厦门市垃圾分类首批示范校,我们积极开展“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集章活动:学生每天同家长进行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及时将垃圾进行准确投放,并由社区志愿者在集章卡上盖章确认,每个月学校对集章积极的学生予以表彰,通过小手拉大手,牵手家庭、带动社区、影响社会,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学校关爱特殊儿童,创新家校社普特融合教育模式。学校先后与禾缘社区、特殊教育学校、大屿岛自然保护区等10多家单位签定共建协议,借助社会资源构建多层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成效,尤其在关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学校与禾缘社区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公益活动,都会邀请一些自闭症孩子家庭参与,让同学们关注自闭症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们友好相处,帮助他们走出自我的世界。

    自2018年10月以来,我校就一直致力于开展“普特融合”活动,携手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普特融合”共建活动,为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和普通学生提供融合体验的机会,营造具有社会包容性的环境氛围。两校在党建、教师、学生、专业领域等方面深入思考和细致沟通后,针对两校学生的不同特点,双方在特奥旱地冰球活动、普校学生“进特校”融合活动、特殊学生“进普校”融合活动、融合理念建设等项目中开展融合教育,在实践中探索融合教育在普通教育学校的开展机制。学校借助特教资源,给我校30多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帮扶与指导。学校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普特融合”主题活动,让我校师生、爱心家长帮助特教学校盲聋哑儿童从隔离走向融合,营造互相关怀包容的校园文化。2019年7月8日,我校携手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于与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美国)北京代表处签署“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融合学校承诺书”。我校成为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融合学校,为两校“普特融合共建”翻开新篇章,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们创造融合环境,助力普通青少年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青少年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逐步形成融合教育的“厦门模式”。

    综上,我校秉承“用心尊重”校训,注重创设适合义务教育九年一贯的培养模式,经过不断地创新、探索、实践,家校因缘相聚,以爱同行,共同关注、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逐渐形成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闫敏,魏戈.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J].少年儿童研究,2020(4).

    [2]吴红霞.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才智,2020(5).

    [3]杨永厚.开启家校共育的“四扇门”[J].人民教育,2020(2).

    [4]陈静.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