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时代主题的内在关联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并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秩序,中国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时代主题具有内在关联,这种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阐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价值以及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践行者。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

    自觉的反思意识要求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视域下解读中国正面临的挑战,用新的治理思想回应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和剧烈变化的国际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当今时代主题相互契合,二者的内在关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充要条件。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阐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的再发展。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价值。时代主题要求化解全球性问题应具备全球合作意识、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和建立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其三,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践行者,中国应始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完善国际秩序提供建设性意见。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阐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充分吸收利用马克思人学知识,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本质论断为前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的把握,可以看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质理论的现实应用。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再发展。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国家工作的中心。马克思一生的工作是以人的解放为中心,致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延续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这一精神核心,不仅旨在解决本国发展的问题,还将世界人民的发展需求考虑在内。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突破性转化的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寻求现代性发展的突破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气质上都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意蕴。从内容上看,儒家大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相通性。大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一致的价值趋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创造共创、共享的社会,从概念内涵上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大同社会的现代性语用翻译。从风格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与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的发展问题,更是为了化解世界整体面临的当下和长远的挑战,这种气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有效方案,它以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为出发点,融合中国特色,将谋求本国发展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宗旨,形成了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正确认识到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结合时代发展和国情,借鉴以往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间的合作是可能的,国家间的安全也可以创造,而这一切根本取决于国际关系中的成员如何去建构,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构建持久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提供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方案,这一重要思想将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平衡、更加民主和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全球合作意识为前提,全球性合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以合作的方式汇聚解决共同性问题的社会合力,营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全球性的问题特质决定了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全球性的视野出发,必须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唯物史观启示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决共同问题更加高效的方法是形成并灵活运用社会合力。国际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孤立封闭的眼光审视时代发展背景,不能采用静止的眼光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各国应始终理清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大局观念,明确国际环境的安定和平是实现国家内部发展的必要条件。持久性发展应站在整体的高度分析现状,谋划布局,维护好共同利益,解决好共同问题。

    人類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尊重普遍性和差异性为行动指南。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不是要求发展的一致性,而是强调国家之间发展的同向性,普遍性和差异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构成的两个条件,所谓普遍性,即各国存在和平问题和发展挑战这一普遍现象。所谓差异性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与文明差异性。一味地要求发展一致性与共同体的建设初心背道而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正确认识各国发展程度不同、发展目标一致基础之上形成的。针对发展程度不同问题,中国提倡各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过程中承担起与各自实力相匹配的责任。针对文明差异性,应当通过交流互鉴促进合作,探索文化之间的相对性和交融性,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文化的发展,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内部保持长久的活力。

    3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践行者

    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拥护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契合和平的时代主题。“尚和”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基因,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维护世界稳定团结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处于发展滞后阶段抑或是发展稳定阶段,中国始终提倡以合作的方式代替冲突对抗,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性,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和平时代主题的表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源自对世界格局与形式的透彻解读。中国致力于同各国一起,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成为时代永恒的主题。违背和平的时代主基调,就是违背各国人民的真诚愿望。

    中国坚持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契合发展的时代主题。就政治贡献而言,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贡献中国智慧。就模式贡献而言,中国和平崛起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和平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谋发展促合作,引导国际治理秩序的稳定发展。就经济贡献而言,改革开放给中国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应有的担当,中国发展为世界减贫工作、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为面临相似问题的国家提供经验和物质支持,传承“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传统美德。

    中国坚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完善新的国际秩序献计献策。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面对这些非议,我们必须澄清,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不是挑战者。一方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更加鲜明,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之一,中国对和平发展的诉求决定了中国没有理由也没有动机挑战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中国不仅仅维护国际秩序,还积极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转化。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发展应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保持高度一致,体现当下各国人民的正当诉求,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式下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主权国家的平等性为前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為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以“和平”和“发展”为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具有内在关联,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内在关联性,有利于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价值所在,并且有助于回答全球的发展前景是什么和发展路径在哪里的问题。只有治理思想契合时代,才能使中国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阶段拥有话语权和主动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永远都是世界和平的拥护者,是世界发展的推动器,始终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

    [3] 韩庆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23(03).

    [4] 韩庆祥 杨建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19,(7).

    [5] 李伟 马玉洁:《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构的哲学思考》,《哲学分析》2018,(2).

    [7] 孙聚友:《儒家大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东岳论丛》2016,(11).

    [8] 田江太:《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维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

    [9]杜松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唯物史观的当代开显》,《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3).

    [10]江应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哲学基础》,《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作者简介:邵逸非(1996-),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关文章!
  • 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

  •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概况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