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该发声
刘庆华 彭敦运
红色文化、红色故事,是我们革命老区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亮点,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发声的宝贵资源。
故事抖音
学校师生和家长代表参录了一集《江夏往事》,回来后格外兴奋,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抖音开始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
这不,刘小江同学上传的“抖音”中,出现了一辆黑色轿车,它稳稳地驶进了中南海,开启的车门里,走出了一位50多岁的知识分子。
只见毛主席走了过来,微笑着伸出了右手:“你好啊,志行。”被称为“志行”的人赶紧向前急走两步,一双手紧紧地握住毛主席的大手,两眼开始湿润。毛主席见状,也急忙把左手合了过来,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放。
画外音激动地说:“这两双大手,已经30年没有握在一起了!幸福与回忆,随着这一握,涌上了许志行的心头……”
李铭发给班主任审查的“抖音”,接着刘小江的故事:
1919年,北京的“五四”运动正在向全国推进,毛主席从上海回到长沙,就与几个朋友一起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在会刊上发表了《湘江评论》,开展抵制日货等一系列革命工作。
张笛的“抖音”则是“干鱼庙”中的奇遇……
研游中的红色课程
没想到几个初中生上传的“抖音”,竟然瞬间吸聚了许多师生的关注,紧接着上网的,还有当地的村民、志愿者、政府官员……
“這是外地的故事,还是在我们土地堂啊?”
“地名都是我们这里的呀,这个故事以前怎么没听说?”
“好端端的一个干鱼庙,怎么就给拆了呢?”
网友们议论纷纷,还有不少询问的信息反馈过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来,这几年有个“研游”的时髦词在教育界流行,意思就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毫无疑问,“研游”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今天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它不仅活跃了师生的生活,也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早在正式场合提出“研游”的,是当时任职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司长王定华。那还是2014年4月19日,他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讲到,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素质,各地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研游”活动。
随即,研游实验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尤其是以当地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研游,更是备受关注。
可是,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游”?从哪里切入才能把我们这样一所革命老区的学校办成社区文化教育的辐射中心,推动江夏区的全域性旅游?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新的领导班子一直都在积极思考。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研讨,大家一致选择了“干鱼庙”,因为这里有一个只有传说而未见史实的故事。
本文前面所说的几个“抖音”,就是学生们在研游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以接龙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讲述90年前发生在江夏区土地堂的一个故事(简略版):
那时,为了支持北京的“五四”运动,湖南省学生联合会联络各界代表决定“驱张”(赶走张敬尧)。
“湖南公民赴北京驱张请愿团”的团长毛泽东,带领两个同伴,日夜兼程,从长沙步行前往汉口,然后坐火车去北京请愿。走到土地堂时,在破败的“干鱼庙”里遇到了从长沙城一家五金店里逃出来的小徒工许志行。
此时的许志行已流浪多日,又冷又饿,正在墙角边的草堆里瑟瑟发抖。
毛泽东问明情况,递给了他一块剁饼,充满感激的许志行立即狼吞虎咽般吃起来。
“慢慢吃,别噎着。”
吞下剁饼后的许志行,见来人和蔼可亲,便定下神来告诉毛泽东:“我叫许志行,去汉口找舅舅,因为丢了盘缠,只得在破庙里躲一宿。”他不敢说自己是离店出走,更不敢说是因为不愿销售日货而得罪了老板,便做了这番谎称。
那一夜,毛泽东给许志行讲了很多,让许志行明白了很多道理,许志行也说明了自己流浪的真相。从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1922年,许志行经毛泽东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许志行毕业后,毛泽东又资助他回到浙江,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课余时间,颇有文采的许志行开始学写小说,而且在校刊连续发表了几篇,多年后还结集为《孤坟》出版,其中《师弟》一文,由大文学家茅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文集。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许志行在第一师范积极组织师生罢课、上街游行,带领宣传队到外地宣传革命,暑假中还到上海参加工人运动。因为他思想积极,颇有组织能力,不久就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当地党组织中的骨干。可是那年冬天,他却以“鼓动学潮”罪名,被校方开除了。
第二年春,毛泽东来到广州,特邀请许志行到宣传部下属的交通局任“助理”,从事广州、上海间地下组织的交通联络工作。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许志行还在武汉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机要秘书。
1927年,蒋介石撕下了伪装,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志行被迫转移,先后在中共上海闸北区委和浙江省委从事地下活动。由于白色恐怖下党的组织屡遭破坏,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依然坚持斗争,最后成了一位人民作家。
一位伟人与追随者发生在家乡破庙里的故事,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近90年后,被几个“抖音”抖开了秘密,从此“干鱼庙”便成了乡亲们口里的热词,每次谈起它,大家都充满了自豪。
不过,我们也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开展研游必须把握好“两要”“四不”。
所谓“两要”,就是研游一定要搞,而且必须要用信息技术给予支撑。所谓“四不”就是不能把学校里的兴趣小组当成研游,不能把没有计划的外出当成研游,不能将极少数人的旅游当成研游,没有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不能叫做研游。
有了“两要四不”来规范,我们学校的研游活动开始步入正轨。
教师们也在继续思考,学校是社区里学习力最集中的地方,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研游成果,推动社区党员干部的主题教育,在居民中全面铺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虽然学生们的“故事抖音”还十分稚嫩,虽然我们的研游还十分粗浅,但对社区的刺激却无比强烈,大家都在问:干鱼庙在哪里?什么时候拆掉的?毛主席夜教许志行有哪些细节?我们从中应该学习些什么?
是啊,这些问题需要回答,但我们没有回答。因为我们认为,研游的权利不仅仅属于师生,信息技术也不仅仅只支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