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问题研究

王双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向信息化转型。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将信息网络技术引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33-02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已全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政府社会治理、群众社会交往等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建立并使用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将对党员的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等工作拓展和延伸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工作在管理方式、信息传播等领域进行创新。
一、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7年1月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目前,网络社交逐渐成为一种沟通常态,大量党员、群众集中在网上活动。要适应人民沟通方式的这种变化,使党建工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搭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线上桥梁。目前,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党员管理欠缺规范、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基层基础保障欠缺等问题,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将支部建在网上,有利于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把好思想关,在与时俱进上把好教育关,在联系服务党员上把好能力关。积极应对信息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将“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
(一)拓宽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渠道
过去,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借助板报宣传、会议报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手段展开,受到时间、地点、发行量、传播范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接收信息方式的变革。网络传媒载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使其成为开展教育、传播知识最为新颖、有效的手段。利用党建类网站、手机客户端或主流官方网络平台等,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有效丰富党员教育活动的载体,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利于扩大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二)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效率
当前,基层党员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党内生活严肃性不够、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尤其是随着流动党员人数的增加,党员情况多变,给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管理党员、开展党员活动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依托计算机、手机终端进行一站式管理与服务,有利于拓宽支部的活动阵地,方便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落实工作任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提供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新途径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以及最大的政治优势,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党建平台的建立,能够缩短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接受群众监督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互联网进行党务公开,有利于群众及时了解党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公示、网上评议等手段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不断回应群众需求,真正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二、“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互联网+党建”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地区都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受到传统党建工作惯性的影响,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互联网+党建”工作认识程度不够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大国,从互联网领域的追随者转变成了引领者。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广泛融合,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一些同志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行为模式里,认为网络党建工作只是传统党建工作的“网上备份”,起不到实际作用,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前进的步伐;一些同志尚未建立起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的意识,认为互联网上信息芜杂,对党建工作有害而无利。
(二)党建平台功能不完善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大都建成了自己的党建网站,但与其他网站相比较,党建网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吸引力较低,访问量不高。一些网站偏重于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宣传,内容多是对人民网、新华网等大网络平台上理论文章进行转载,结合本地实际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解读的内容较少,缺乏本地特色,实用性偏低;一些网站信息形式以文字为主,内容相对枯燥死板,视频、动画较少,缺乏生动性;一些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党员不愿读,不想看。一些地方建立了网络党建平台,但网站功能更加偏重于信息发布,把党建平台变成了传统党建工作的信息储藏库,网络平臺只起到了电子报纸的作用;一些地方的党员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中,可以无纸化、网络化的工作环节没有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互联网+党建”与传统党建两层皮,互联网技术在管理中及时、便捷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加重了党务工作者的负担;一些地方在网络党建平台存在重建立、轻管理的问题,只管建设,不管后期维护,例如设置了与党员群众交流的相关版块,但当网民进行点击后,结果不是显示“内容正在建设”,就是“无法打开该页面”,或者是回复内容千篇一律,甚至对网络上发表的意见、建议,不理会、不反馈,党建平台成了“僵尸网站”;一些“支部工作微信群”只发送支部工作通知及要求,没有真正发挥党员网上交流平台的作用。
(三)“互联网+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
由于“互联网+党建”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对“互联网+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流程、目标考核、信息安全、经费来源、运营维护等环节缺乏统一规定,具体工作实施时无据可依,影响网络党建的深入推进。
(四)“互联网+党建”工作基础薄弱
人才不足、设备陈旧,是阻碍“互联网+党建”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当前,党建工作领域普遍缺少既熟悉党务工作又熟悉互聯网相关知识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年龄偏大,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不熟悉,难以适应现代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同时,党员文化程度、吸收新事物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对于一些基层党员而言,党建工作对于他们依然是文件、报纸、政策的宣读。一些基层组织办公设备陈旧,难以适应日常网上党员管理、党组织网上办公、网上组织关系转接、网上缴纳党费、党员网上互动交流、网络调查与测评、党员信息服务等发展需要。
三、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一)树立基层党组织“互联网+”意识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必须迅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各级党组织都要树立起“互联网+”的意识,要认识到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是势在必行。一方面,要把适合开展到互联网上的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尽快上网,利用互联网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有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意识,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用好党建网站、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手机报等党员教育平台,为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利用好网络留言板、聊天室,畅通网络交流渠道,积极回应党员群众的诉求。
(二)建立功能完善的网络党建平台
坚持互联网思维中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着力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水平,打造让党员感到易用、爱用、管用的综合型网络党建平台。首先,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搭建简便易用的电脑网页、手机客户端,将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考核监督等功能集成到平台上,为基层党员参加网上组织生活建立基础。其次,提升网络平台上发布内容的吸引力,除方针政策宣传、具体工作部署、各单位活动报导等内容外,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解析阐释,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在线访谈等形式请各部门领导干部及专家学者实时为党员群众答疑解惑,增强党建平台信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加快建设和完善“互联网+基层党建”的工作机制
网络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相应工作机制的保障。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各方力量,党务工作职能部门与网络管理维护部门密切配合具体实施的组织机制。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完善经费来源、工作流程、目标考核、监督制约、奖惩激励、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在推进网络党建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
(四)打牢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网懂网用网,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平台操作员和管理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当地网络党建平台的功能及用法,了解网络党建运行机制,为做好实际工作打好基础。鼓励党员群众多登陆相关平台,参与网上组织生活,利用互联网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同时,要引导党员树立网络文明意识和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积极传播正能量,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党在互联网上的坚实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何旭,陈震林.“互联网 +”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究[J]. 管理观察,2017,(15).
[2]陈大龙.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党建 用党建信 息化加强党的领导[N].中国远洋报,2016-01-22.
[3]吴昊,赵光亮.“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 与困惑之解[J].领导科学,2015,(31).
[责任编辑:秦 超]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