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续范亭书信往来情谊深

    孟红

    国民党爱国将领、诗人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1935年12月26日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竟欲以一死唤起国人抗日救国。此一爱国壮举,世人钦佩。他在从一个著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杰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中,为民族解放顽强不屈、大公无私、竭诚奋斗,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和续范亭坦诚亲切交往,书信往来不断,结下了深厚、真挚的革命情谊。在频繁的来往书信中,毛泽东不仅同续范亭探讨与交流时势和战局的发展走向与对策措施,还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地询问他的病情好坏及具体治愈状况、建议或提供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其言切切,其情感人。

    毛泽东写信给续范亭:“重庆买的药已到两盒,送上应用,不知是你讲的那种无误否?闻尊体有进步,大家都欢喜。”

    抗战前期,续范亭担任“战动总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此,在共产党、八路军派驻“战动总会”的代表邓小平、程子华、彭雪枫、南汉宸等的鼎力相助下,续范亭倾心致力于推动以山西为中心的第二战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还先后担任山西省保安二区司令、山西陆军(新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山西新军总指挥,密切配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二○师,为开创、发展和巩固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9年“秋林会议”结束以后,为反顽斗争之事,续范亭曾经亲往延安会见毛泽东。这是续范亭第一次见毛泽东。他向毛泽东汇报了“秋林会议”的详细情况,反映了阎锡山新近表现的种种反动迹象,毛泽东亲切地和他进行了促膝长谈。这次会见,使续范亭产生了如释重负的快慰,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一直使他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反顽斗争胜利结束后的1940年初,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正式成立,续范亭出任行政公署主任,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为晋绥边区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倾注了全部心血。

    但是,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和为救国救民大业的过度操劳,使续范亭染上了肺病和肠胃病,且日趋严重,病体难支。

    1941年初,当中共中央得知续范亭的病情加重时,即专门打电报要他到延安去治病。对此,续范亭热泪盈眶,感激不已。想到能去毛泽东身边治病,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这使续范亭感到莫大的幸福。

    1941年4月初,当担架抬着续范亭到达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时,毛泽东和许多中央领导人特地走到山坡上去等候、迎接他。在延安,续范亭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人的百般关爱和敬重。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以及许多在延安的负责同志,都关怀他的病情,四处给他寻找药品,经常到医院看望他。对此,续范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倍感到了延安就如同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为此,他曾经赋诗聊发感慨:

    延安如故里,诊疗施百般;

    衣食愧饱暖,同志复时看。

    初到延安时,续范亭就住在杨家岭与毛泽东邻近的窑洞里,毛泽东不时来和他亲切交谈,并过问他的治疗情况。当他听续范亭说曾用过一种治胃病有效的进口药时,就马上把续范亭的秘书找来,让他开出英文药名,并指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设法购买。药买来后,毛泽东立即派人送去,并亲笔写信给续范亭:“重庆买的药已到两盒,送上应用,不知是你讲的那种无误否?闻尊体有进步,大家都欢喜。”

    毛泽东复信续范亭:“我把你的漫谈当作修省录,觉得发表不好。不自高,努力以赴,时病未能,你的诗做了座右铭。”

    续范亭在延安治病期间,毛泽东不是亲自前往探见,便是写信关切询问。他曾先后给续范亭写过十几封信,每封信又总是问到他的病情。

    1941年12月23日,毛泽东在给续范亭的信中写道:“两示敬悉。电已照发,所见很对。承馈酒蜜,即与若飞分尝。我臂部十愈五六,是洗澡晒太阳之功,再过一时,或可痊愈。尊养有起色,大家欢喜。惟不宜急于求愈,不宜即准备行动,我看你的身体至少再休养一年,以为如何?住地以适为主,中央医院如有房子自好,否则即住现处,有林、谢、高、南(即林伯渠、谢觉哉、高岗、南汉宸)诸人谈,可愈寂寞。元旦此间有一小晚会,如有兴致可来看看,我派车子接你。”

    续范亭在柳树店疗养期间,毛泽东还把冀中人民送他的雁绒,特地转送给续范亭缝被御寒。一次,毛泽东专程到柳树店中国医科大学看望续范亭,一进校门就被同学们邀请到中医大礼堂给大家讲话。当续范亭听到山坡下学校里传出的欢呼声和鼓掌声而得知毛泽东在大礼堂讲话时,急忙扶病从山上走下来聆听。这时大礼堂的人挤得满满的,非常安静。毛泽东正在台上讲话,看见续范亭进来了,便立刻中止了讲话,大步流星地走下讲台,紧紧地同续范亭握手,亲切地询问他的病情。续范亭不甚感激,再三向毛泽东表示谢意,向他说明自己的病情己经好转了。

    毛泽东闻听后点头高兴地笑着,一面指着续范亭,一面对大家说:“如果你们把他的病治好,算你们立了一大功。”礼堂里即刻响起一片亲切的笑声。毛泽东招呼续范亭入座之后,才重新走上讲台,继续讲话。

    讲完话后,毛泽东又同续范亭一起走到后山续范亭住的窑洞里,亲切地和他交谈了许久。

    从烽火硝烟、南征北战的革命实践中,续范亭同毛泽东结下了水乳交融的诚挚情谊,同时也深深地领略到了人民领袖的胆略、智慧和人格的魅力,并由此产生了对毛泽东的衷心爱戴和崇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颂毛泽东的诗章。最值得一提的是那首发自肺腑、情真意切的《赠毛主席》诗: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对于这首诗,续范亭曾给予这样的解释,他说:“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好领袖,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方针政策。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但是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干部、战士、勤务员,还是对普通老百姓,他都平等对待,推心置腹,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所以,我说他‘领袖群伦不自高。毛主席是知识分子,博大精深,满腹经纶。从外表看,他文质彬彬,完全是学者风度,但他实际上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只有毛主席那样大胆的政治、军事谋略家,才能在双十二事变时力主释放蒋介石;才能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两个反共高潮中,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第二句是‘静如处子动英豪。第三句‘先生品质难为喻。的确,把毛主席比喻历史上哪个人好呢?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历史上一切伟人都有本质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有句名言,当一名记者问斯大林: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伟大时,斯大林回答说,如果说列宁是大海的话,彼得大帝就是沧海之一粟。所以说‘先生品质难为喻。我曾想把毛主席比作刘邦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但还觉得不够全面。所以这首诗的前面三句我早就想好了,可最后一句想了几天,最后才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诗是杜工部赞颂诸葛亮的,是《咏怀古迹》中的一句。原诗是‘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云移汉柞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里面,‘万古一句,是空前;‘云霄,是甚高;‘一羽毛是羽上的一毛,品清质虚而体极小,惟其清虚而不自大,所以空前而又甚高。用诸葛亮比喻毛主席,还是不够的,但想不出更恰当的比喻,只好这样了。”续范亭对毛泽东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读来倍感真切。

    1942年5月14日,毛泽东复信续范亭,表示赞赏这首诗,并说将“不自高”当作他的“座右铭”了。信中还说:“你三月间的漫谈,到今日才覆你,可见我的不对。我把你的漫谈当作修省录,但不同意你的夸赞,因为夸得过高过实了。因此我也不把这漫谈退还你,目的是使你不能发表,我觉得发表不好。如你尚有副本,也务请不要发表,就你的地位说,发表也有妨碍的。不自高,努力以赴,时病未能,你的诗做了座右铭。”字里行间尽现毛泽东的为人谦逊低调、胸怀大局、严格要求自我的优秀品格。

    毛泽东又写信说:“你的檄文式的文章(寄阎信)看到,即可发表,并广播出去,廉顽立懦,振奋人心。写此等文章当然会加重你的病。但是听说休养方法已改为静卧,是很好的。……希望你用此法完全治好。”

    1944年4月30日这一天,毛泽东在延安他的窑洞里准备了一桌简单的宴席,邀请续范亭和几位同志吃饭。在饭后叙谈中,续范亭先生问起毛泽东的年龄和生日来,毛泽东如实相告。续范亭方才高兴地得知彼此都属蛇,两人同庚。很自然地联想到去年正是毛泽东的五十整寿。

    但是,续范亭十分纳闷:去年自己过50大寿时,延安交际处专门为自己设宴祝寿,照理毛泽东去年也是50大寿,怎么未见报刊上有任何报道呢?延安各界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当续范亭得知是毛泽东阻止了延安各界要为他的寿辰举行活动、因此许多人都不曾知晓的情况时,顿觉实乃憾事。同时也倍受感动,自感“三十年奔走无成,见到如此领袖,使我心悦诚服,中国革命,从此再不会走冤枉路了。”

    续范亭觉得,在此日这个聚会上,借以祝贺毛泽东的健康,也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当场赋诗一首敬给毛泽东,祝贺毛泽东健康长寿:

    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

    黄龙痛饮炮火鸣,好与先生祝寿考。

    毛泽东阅后,诙谐地一笑了之。后来,续范亭作《五百字诗并序》公开发表,毛泽东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才渐为人知晓。

    1944年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途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时,阎锡山向记者团发表谈话,言谈中多有诬蔑山西新军、八路军和共产党之辞。毛泽东在看到中外记者的有关报道后,即提议请当年山西新军的领导人续范亭、薄一波、韩钧等写文章予以批驳,以正视听。当贺龙把毛泽东的意见告诉续范亭时,他欣然受命(向党组织隐瞒了他较重的病情)。因文章需较快地写就,续范亭即对秘书说:“这一次我说你记!”就这样,他躺在病床上说一句,秘书记一句,说完了一段,把记录念给他听,由他再加以字斟句酌,进行推敲、修改和完善。这一段认为可以了,再写另一段,基本上都是记录他的口语。全文写完的时候,又给他通篇念了一遍。经他作了最后一次修改,方才送有关同志征求意见,于8月19日定稿,他特地将此稿题名为《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

    定稿的当天,续范亭就送给毛泽东,并且写信说:“您给我的任务完成了,能不能交卷,送上请审阅。”

    毛泽东审阅过以后,即批送新华社播发:“陆定一同志,这是一篇奇文,由新华社向全国广播。”

    3天之后,即5月22日,毛泽东又给续范亭亲笔写信说:“你的檄文式的文章(寄阎信)看到,即可发表,并广播出去,廉顽立懦,振奋人心。听王彬同志说方知你入院,写此等文章当然会加重你的病。但是听说休养方法已改为静卧,是很好的。……希望你用此法完全治好。”信中还说:“近日国际国内对我们同情的日多,过去被封锁、打击、辱骂的孤立状态可能起一大变化。这个消急或许可帮助你治病。希望坚持卧治政策。”

    毛泽东复信给续范亭:“力疾为文,词严义正,已付报社发表。侵入我河北解放区的孙连仲三个军(七个师)六万人,被我刘邓军包围于邯郸地区,战十天,高树勋率新八军两个师起义……”

    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续范亭沉浸在极大的欣慰和喜悦之中。可是,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发动全国内战的阴谋日趋暴露,又使他感到异常愤慨。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到延安不久的1945年10月18日,即写信给续范亭,指出:“示悉。大势所迫,使当局不能不签定双十协定,但其实现却当是大问题。私利所囿,他们尚不愿承认解放区,并正向解放区进军,这些问题之解决,麻烦尚多。看你写字,精神甚好,尚望研究休养办法,多活许多年,看见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

    几天以后,怒不可遏的续范亭,又以犀利、辛辣的笔触,撰写了一篇题为《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的文章。文章写就,续范亭又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仔细看过后,即批送《解放日报》发表(11月6日间发),并于11月2日复信给续范亭说:“示悉。力疾为文,词严义正,已付报社发表。侵入我河北解放区的孙连仲三个军(七个师)六万人,被我刘邓军包围于邯郸地区,战十天,高树勋率新八军两个师起义,反对内战,站到我们方面。卅军(鲁宗义)三个美械师及四十军(马法五)两个师总退却,我于前日发起总反攻。已歼灭两个师,其余尚在作战中,可望日内解决,知注敬闻。”

    1946年初,国际友人带来最新药品盘尼西林,毛泽东当即派人分送一部分给续范亭,并且在信中对他说:“你打过盘尼西林没有?此药虽不治结核菌,但治球菌、螺旋菌有大效,体内此后两类菌如能去掉,则结核孤立,有早愈之可能。”

    1946年9月22日,毛泽东又特地写信告诉续范亭:“近日集宁、淮阴、荷泽失了,张家口也大概会失去,将来还要丧失一些地方。但是今日看了六十老人陈瑾昆教授所作:《余为何参加中共工作》一文,觉得所得大于所失。陈先生已到张家口,据说决心参加我们的工作。陈文不日当在报上发表。听说你的病好些,不胜欣慰。我比去冬好得多,仍在半休养中,知注敬闻。”

    毛泽东写信给续范亭:“边区局势现较平稳,如绥德方面住得相宜似不去晋西北,增加劳顿,如何尚祈酌定。敬颂康吉!”

    1946年11月,即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军进攻延安的前夕,续范亭离开延安,转移到绥德县城休养。

    1947年2月2日,毛泽东写信给续范亭,指出:“大示早已接读,奖勉极多,自当努力以副期望。闻贵恙减轻,增加食量,每日能走若干步,真是一大快事。致邓(即邓宝珊)函已看过,词严义正,发人深省。最近刘绍庭兄来电述及邓之方针,鄙意以为可以同意,暂时各守原防,将来再决进止。目前时局,邓之地位,只能做到这一步。各区作战日有起色,击破蒋氏进攻是可能的。惟蒋尚欲孤注一掷,集中四五十个团于徐州附近,欲在山东决一胜负,我方现在准备迎击中。边区局势现较平稳,如绥德方面住得相宜似不去晋西北,增加劳顿,如何尚祈酌定。敬颂康吉!”

    1947年3月下旬,由于形势所迫,为安全起见,续范亭不得不从绥德出发,又辗转回到晋绥解放区。回归晋绥后,他相继移驻晋西北临县碳口附近的后山村、甘泉村、都督村。随着驻处的转移,续范亭的病情不断恶化。1947年8月14日晚,续范亭突告病危。谢觉哉等几位老人闻讯立即赶来看望。在艰难的片刻谈话中,病重的续范亭依然念念不忘关心询问毛泽东等的健康及其他情况。

    得知续范亭病危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纷纷来信慰问。当续范亭看过毛泽东于7月13日从陕北前线写来的信时,感动万分。毛泽东在信中对他说:“迁入晋绥后,未知贵恙如何,极以为念。人民战争发展,极艰苦时虽尚未完,但展望是好的。我们在此都好。我身体比在延安时要好些。……”

    此时,老战友罗贵波特地也来看他。他也不忘询问:“毛主席怎样?”罗贵波告诉他:“毛主席身体很好,还在河那边坚持战斗!”他听了无限深情地说:“毛主席身体要注意,他太辛苦了。我病在这里,不能为毛主席分忧,毛主席还来信慰问我!”他还极其感叹地说:“党对我太好了,我病了这么久,花费党和人民的钱太多了,我很渐愧,没有完成党给我的任务!”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因病逝世于山西临县,享年54岁。临终前,续范亭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遗书,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范亭自辛亥革命以来,即摸索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奋勇前行,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彻底解放的道路。”随即,续范亭夫人许玉侬在极大的悲痛之中将这封临终《遗嘱》奉交给了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

    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立即接受了续范亭的这一特殊请求。194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晋绥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并转续范亭的家属,以致哀悼;并追认续范亭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等中央领导人对续范亭的去世悲痛万分。为沉痛悼念续范亭的逝世,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送了挽词: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这是对续范亭这位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奋斗终身的革命者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赞誉。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