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获得理性的成功和快乐
姚友良
一、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要解决的问题
检索中国知网,关乎用随笔写作培养学生哲学思维的文献没有找到。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íα的哲学,英语是Philosophy,由指爱和追求的philo和指智慧的sophia两部分构成,爱智之意也。简言之,哲学,使人聪慧之学也。哲学思维是把整个世界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反映对象,是一种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无限性思维。①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所学得的知识内容的效用性,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和理性运作来脱离蒙昧或修正偏狭的观点。”②这种蒙昧和偏狭在学生随笔中时有反映,借助哲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心智的发展和理性的运作,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所讲的在随笔指导中培养学生几点哲学思维,无意于传授哲学观点,主要就是指在随笔指导中,针对学生随笔中反映出来的随笔(多缺乏理性)、人生(多感到迷茫)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苏格拉底式之问”,引导学生悟得几点哲学思维,开启学生在随笔、人生等方面的心智,使学生学会理性思考,让学生获得理性的成功和快乐。二、可行性与必然性
学生与哲学思维、随笔与哲学思维或具天生相通的可能。
柏拉图指出:“惊讶,……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是由于惊异、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可见,哲学或哲学思维始于惊讶、好奇。据研究发现,5个月龄左右的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我会有一种惊讶感,他们激动得手舞足蹈。几岁的小孩会问诸如“天边的后面是什么?”“大灰狼的儿子小灰狼也是坏蛋吗?”这类问题。第一问,包含时空的有限和无限;第二问,蕴含善和恶的区分。这些惊讶、好奇,不就是哲学思维吗?哲学思维是不是充满了趣味性?人,天生就具有哲学思维的潜力,哲学思维是趣味横生的。随笔,是自由无限的;哲学思维,也是自由无限的。随笔指导课上,当我们如此启发学生时,学生就会消除对哲学思维的畏难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悟到哲学思维始于惊讶,成于求索——对数量有限的惊讶进行追问,由具象而抽象,由具体上升到一般的使人聪慧的哲理。基于天生相通——学生和哲学思维的天生相通、随笔和哲学思维的天生相通,再辅之以激发兴趣,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几点哲学思维,是可行的。
这也是高考选拔理性思维和培养现代理性公民的必然要求。
高考选拔,以理性思维为主,这“是世界高考命题的共同取向”③。多年来,因重视審美教育,高考作文命题长期带有抒情成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逐渐向抽象度越来越高的理性思辨发展。而从相关阅卷报告看,真正富有理性思辨的佳作寥寥无几:多直觉思维,缺乏逻辑,多事例性堆砌、概念化拼凑、情绪化宣泄,偏狭偏颇,少理没品失格,论述实在令人难以信服。作文如此,行为亦然。少独立多盲从、少冷静多冲动、少辩证多偏执、少理智多情绪、少创新多守旧。这与现代理性公民的素养要求相去甚远。一句话,这些中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辨出了问题。而以人文、思辨为核心的哲学思维,当是祛除此症的一味良药,尤其是通过在随笔指导中培养学生几点哲学思维的训练,必定有助于把学生发展成为具有丰富人文情怀的社会个体,善于思辨的随笔式作文高手。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不断实施,立足真实情境,解决具体任务,长于自由思辨的无定式哲学思维,正是世界高考要选拔出的理性思维。法国甚至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哲学作文的考试,方可参加高考。而随笔恰恰是理性思维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随笔指导,借助哲学思维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三、培养路径与理性思辨
“凌乱的脚步踏碎了原来的生活,整个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快速的节奏向我袭来。我已经开启了机械学习模式,整天沉浸在题海之中,在补习班与学校之间穿梭……可是期中考试的糟糕却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了我的头上。”
他、他们的节奏为什么要这么快?整天沉浸、穿梭却糟糕,此中有着怎样的情绪?不满、无奈、无助,抑或恐惧、焦虑、沮丧?面对这个有代表性的随笔片段,我陷入了沉思。
师:……“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关于勤奋的这个成语,形容现在的你,比较合适。你学习勤奋,进取心强,这是好事。不过,学习可以如此地勤奋吗?
生:老师,天道酬勤。我这么勤奋,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这个学生很是惊讶。对我的启发,伴随惊讶的,还有疑惑、茫然和思索。
师:对这个问题,有同学可以和他和我们大家作些交流吗?
生:我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经历,不过,我很幸运。那天,期中考试后,我那考第一名的同桌向我的试卷看着,微微一笑,我垂头丧气地等待着他的嘲讽,可他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在狂奔中前行,也许停下来歇歇,才能走得更远。”这时的他,我感觉像是一个智者,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忽然眼前一亮,对呀,停下来,休整一下,在前行中疲惫全部卸下,轻装上阵。这时,你会感觉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回家的路上,你才会感受到花的芬芳,树木的苍翠挺拔。各种大自然的草色,给予我们最纯净的心灵。以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忙忙碌碌,而是“学而思”——把勤奋与思考结合起来,期末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二。啊,原来如此——“不要在狂奔中前行,也许停下来歇歇,才能走得更远。”
师:从这件事,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真切地认识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奔”与“停”看上去对立,其实,它们因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发展,使一个人的成绩得以提高,使一个人的人生能够致远。
师:还悟到了什么?
生:英国人说,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在我看来,正确的勤奋带来进步,聪明的勤奋带来成功。
师:仅仅适用于学习吗?
生:或许,也适用于工作、生活……
听到这儿,一直在蹙眉的那位同学眉头顿时舒展开来了,仿佛有阳光驱散了阴霾,他会心地笑了。这是我们师生在讲评课上的部分对话和当时的部分情景。
由此可见,培养哲学思维,首先应在生活中培养。哲学思维,看似晦涩、艰涩,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肇始于生活,发轫于生活中的惊讶。“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面对随笔中发现的生活问题,面对学生的惊讶,我们老师要相机引导,以消除学生对哲学思维的恐惧心理。通过对话,启发学生,思维源自问题,问题源自生活情境,使澄明的哲学思维得以矗立的厚实的基座正是人类的生活世界,这样,学生对哲学思维,就会由敬而畏之而敬而好之。同时,善于引导,引导“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由“个”而“类”,由具体而逐渐上升到抽象的哲理高度,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通过哲学思维辐射出来的理性之光驱散学生心空混沌的感性迷雾,使学生在追求中变得理性,用理性的智慧指引人生获得成功和快乐,正如西塞罗和罗素所说,哲学是灵魂的医师,它会消除精神上的烦恼,使我们驱走恐惧,是理性的心灵最感兴趣的。品尝到“理性的快乐”的学生不再迷茫,变得智慧了并且会爱上对智慧的追求。“哲”者,聪明、智慧也;“学”者,学问也。此例中,当看到学生因悟到了勤奋的智慧而那么地开心时,我们就会感到苏格拉底式之问不仅使学生收获到了可以学得聪明的学问,还使学生收获到了人生中工作等一切的勤奋都需要智慧的学问,更激发了学生对哲学思维的兴趣。
哲学思维既可以在以记叙类为主的生活随笔中培养,也可以在以议论类为主的读书随笔和时事随笔中培养。这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辨。
“理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在于它是哲学的对象或理想,而在于它是人生的需要。哲学家孜孜以求实现理性,不是因为理性能帮助我们构成一个绝对的哲学体系,而是因为‘理性的力量在人类的行为中提供指导。”④理性是人类知识和道德价值定位的根基,有了它,人类才不至于陷入精神混乱和迷茫的境地。也正因此,它提供给人以检视性的指导,“使人能够在共同生活中进行正义的价值的选择和智慧的行动。”⑤理性,主要是指合客观性和合逻辑性——合乎思维逻辑性和形式逻辑性——合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性和合乎语言形式的逻辑性。所谓“理性思辨”,是指采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运用语言形式,认识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思维路向与价值追求。⑥
基于上述,笔者所谈的理性思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理性精神、理性思维和理性语言。
本质在于否定和怀疑的理性思辨,首指理性精神,即指人在思维、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独立、冷静、辩证、理智、创新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康德认为理性精神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自己思考,即不迷信任何权威;二是要站在每一个别人的立场上思考,才能时刻保持谦卑而与人类共同的理性相沟通。”做到第一点,即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一切须经自己的思考、判断和选择。同时,质疑要唯实,要实事求是,符合规律,合乎逻辑。引导学生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逐渐完善独立的人格。只有人格独立了,才能真正地进行理性思维,而不会被感情和利益所遮蔽而作出非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独立人格是理性精神的根本,是理性思维的前提。身为教师的我们通透了第二点,才会引领学生明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在尊重他人的选择的自由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共同生活的福址。”⑦的理性与深刻,他们才不会作出暴戾性地对待师长、欺凌同学的行径。
理性思维,就是人们凭依抽象思维,在对大量感性材料概括整理的基础上把握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因此,不少随笔写作中有些由于缺少思考、分析,即例而不析,未能抽象出事物本质、内部联系的所谓例证,都不是理性思维,不是理性思辨。只有例而析之,或本质分析或意义分析或假设分析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才能称得上理性思维,称得上理性思辨。理性思维更主要的是借助辩证思维、因果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实现理性思辨的目的。
辩证思维,即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在学生重读经典活动中,我让学生就其中的人物写一篇读书随笔。不少学生围绕牛虻和保尔这个话题来写。有部分学生只肯定牛虻对于保尔的积极影响,使保尔像他一样,坚强勇毅,献身革命;也有个别学生一味谈论牛虻对保尔的消极意义,是他让保尔失去了丽达,错过了美好的爱情。
面对大多数学生这种单一思维的情况,讲评课上,投影出上述两种观点后,我们师生展开了一场对话(部分)。
师:除了这两种看法,还可以怎么看?
生:我们既要肯定牛虻之于保尔积极的一面,也要指出其消极的一面。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启示我们可以怎样看问题?
生: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我们既要肯定牛虻之于保尔积极的一面,也要指出其消極的一面。”学生发言的这个观点,既看到积极的一面,也看到消极的一面。这种一分为二,还可以指,既要看到对立,也要看到统一;既要看到内因,也要看到外因……走出对立的狭隘,运用辩证思维,能力避论断的片面简单,走进理性的胜境。
因果思维,即寻找因果联系的思维。在美国盯上华为之后,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我们课题组引导学生自己拟一个相关的话题,并从中选出一个话题写一篇时事随笔。中兴,华为都遭美国封杀,华为的命运为什么与中兴不一样?
面对许多学生的单一归因(外因)——把华为没被杀死归因为中兴的预警、民众的力挺、国家的撑腰,讲评课上投影后我和学生展开了又一场对话(部分):
师:大家先将这些原因归归类,它们属于——?
生:都是内因。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都遭美国封杀,中兴几乎是一掐就死,而华为,用任正非的话说,绝对不会死,死不了。为什么?外因相同,内因不同使然也。
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华为自己决定了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生:(内因一——系笔者添加,下同。)华为善于汲取教训。……
生:(内因二——)华为具有战略思维。……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早就说过,“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有果必有因。事物生存发展自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多指根据事实中事情的结果,由果索因,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华为善于汲取教训。”“华为具有战略思维。”学生发言对华为不死的原因,尤其是对内因的求索和挖掘,使分析因深入而深刻而令人警醒。理性思维,使思辨散发出发人深省而又鼓舞人心的智慧光芒。
本文所谈的批判性思维,是基于理性思辨这个前提之下的批判性思维,主要指理性地质疑、商榷、对话和求证。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们采用的培养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特设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根据课题研究、学生发展的需求和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集中培训诸如敢于质疑、批判等批判性思维的人格特征和诸如解析与评价能力、假设与求证能力等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二是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显性课堂中平时的随笔教学相结合。三是通过偶然的活动等隐性课堂相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贯穿其中的核心是侧重运用辩证批判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因善于学习而不会死。或许,有人会说,是中兴为华为提供了预警。诚然,但又不尽然。”“任正非认为, ‘战略投入多一点,今天的困难就少一点。美国封杀的暴风雨即便再猛烈,对于早已做好从容应对的华为人来说,岂能奈之何?是谁救了华为?是国家?是华为聘请的那些科学家?是,然而,又不全是。从根本上讲,是华为自己。……‘上帝拯救自救者。”
面对许多人把华为没被杀死归因为中兴的预警、民众的力挺、国家的撑腰,师生对话中,这位同学的批判、质疑因全面、辩证而颇具说服力。此中折射出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实乃警策之言,振聋发聩之语,颇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当然,为了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需要创设宽松的随笔写作环境,“只要写作没有侵害别人的权利,没有对社会造成‘明显而现实的危险,社会就不能用权力来干涉,这是文明社会的通例。”⑧有此理性思考和准确把握,长此以往,通过用辩证批判的方式培养出的这种批判性思维,可以促成被反思的观点、理论甚至思想实现重大的层次提升,或能促成科学的突破性发展;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发展学生的理性自由精神,才能真正培养出我们理想的独立人格、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习哲学思维,要学习有哲学味道的观点,更要学习表述观点的方式,如这里的理性思辨式——用尽可能有说服力的理性思维和理性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特别要学习其中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方式上涉价值,下涉知识,是沟通价值与知识的桥梁,具有可分析性与可操作性。在阐释与分析的过程中,立场得以呈现,知识得以运用。从思维方式入手考察改进自己的写作,不仅在乎结论,在乎观点,更在乎得出结论的依据和过程,在乎思路展开的线路和逻辑,⑨从而有助于提升写作的理性思辨力。
所谓理性语言,是指合理的准确而周密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运用恰当的表示时间、范围、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语和表明各种抽象关系的关联词,能使论述不绝对化和理脉清晰,从而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我们认为牛虻之于保尔的影响之所以值得肯定,是因为他把握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保尔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我们认为牛虻之于保尔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因为保尔献身革命事业,就是献身集体事业。不是说他就不需要爱情,而是说,有时,尤其是在特殊的年代,个人的爱情之于集体的革命事业,真的是微不足道的。他曾经说过:‘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没有大局意识,不全身心投身革命或因为爱情影响了革命,革命何时才能取得胜利,国家何时方能获得解放?这样的爱情会长久、会美好吗?保尔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保尔,他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制约,岂能脱离历史而存在甚至超越?”(出处,见上。)
《我看〈牛虻〉之于保尔的影响》随笔讲评时,师生对话中,这位同学具体分析他的看法相对正确时,“有时”“在特殊的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等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表述准确而严密,给论点的成立加上了条件、限制,看法全面、严谨,分析显得理性而充满思辨。同时,运用“……之所以……是因为……”“……只有……才……”等合适的关联词,特别清楚地呈现阐释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和思路,具体地展示了思辨的逻辑性。四、培养形式
培养的主要形式是苏格拉底式之问。在随笔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借鉴苏格拉底之问,运用最契合哲学气质的对话这种形式,为学生内化哲学思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苏格拉底之问,即教师通过或提问或追问或诘问,扮演好提问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无知”问题的答案,“无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先天就有的哲学思维潜力,全力呵护学生的思维,渐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哲学的高度,渐臻哲学思辨之境界,并让学生自己得出思维的结果。上述数例,不论是生活随笔,还是读书随笔,抑或是时事随笔,我们都借鉴了苏格拉底之问,先教师问学生,由此展开师生对话。由明白这种对话实乃“助产术”的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作深入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其认知,增进其思维,提升其境界。尤其要强调的是,这种苏格拉底式之问,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对话模式,以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只有思维广阔无限,才可能有独立和创造。五、培养意义
在随笔指导中培养学生几点哲学思维的意义主要在于无限接近着我们对随笔写作的几大价值追求:一是让随笔写作穿越学生生活。几种随笔以及贯穿其中的哲学思维均穿越了和穿越着学生生活的四季,使内化了哲学思维的随笔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二是让随笔写作相遇哲学文化。在“广阅读”中与哲学书籍相遇,在随笔写作中与哲学思维相遇,在讲评对话中与哲学气质相遇。相遇,理性了学生的精神,高贵了学生的灵魂。柏拉图说:“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理性人的精神,正確人的大脑,或许会正确世界,因为大脑正确了,世界就正确了。这个理想的意义,不可小觑。三是让随笔写作发展学生素养。哲学思维与随笔的融合,不仅是抱有专业敏感的语文人对随笔写作内容的拓展性开发,更是对随笔写作品位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因此提升了学生随笔的能力,改善了学生随笔的品质,发展了学生理性思辨的素养,既发展了学生现实应试的素养,更发展了学生未来成长的素养,他们也可能因此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海涅曾说:“照亮人们唯一的灯是理性。”或许,他们会因此能够运用哲学思维辐射出来的理性之光去照亮自己的求智和创新之路,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富有智慧,更加善于创新。
参考文献
①李春梅.《哲学思维与创新教育》,《理论月刊》,2000年第9期。
②王建、李如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辨析与培育》,《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6期。
③孙绍振.《从历史和世界视野看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思维走向》,《语文学习》,2018年第8期。
④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9页。
⑤⑦金生鈜.《教育为什么要培养理性精神》,《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3期。
⑥栗洪武.《理性思辨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⑧⑨狄马、余党绪.《学生阶段培养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受用终生——关于“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的对话》,《语文学习》,2014年第10期。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