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梁爱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2.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遵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目标1针对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剧本文学的情况,在感性及理性层面上搭建起基本的形式框架,形成基本的规范。目标2体现了单元训练重点,旨在实现思考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既非一面倒,也不是简单机械的一分为二,从而提高其思维品质。同时还暗含着人文性目标,“文学是人学”,通过解读作品人物,学生获得了解读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方法,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树立是非善恶标准,定位自己的人生。这也是语文教学在其工具性之外最大的要旨所在。)
【教学重点】在周朴园与鲁侍萍有无真感情的探讨中,通过对戏剧的语言品读,感受周朴园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设计意图:一方面遵从语文学科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遵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课型】品读—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先给学生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了解《雷雨》的梗概,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通过重点段落的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魅力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初中学习了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呼喊暴风雨,让暴风雨冲刷出一个新世界。二十年代在周公馆也发生了一场雷电交加的疾风暴雨,他毁灭了周鲁两家,直至死的死,疯的疯,痴呆的痴呆,出走的出走,这场暴风雨预示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蜚声剧苑,驰名中外的曹禺力作《雷雨》,一起来读读原作节选,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相关介绍
1.介绍作者(曹禺)
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作家。
他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墨,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富有诗意。代表作品:《日出》、《原野》、《雷雨》
2.戏剧知识:见课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不同的种类。如《雷雨》: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悲剧;根据艺术形式——话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根据演出场合——舞台剧;根据所反映的时代——现代剧。
3.明确《雷雨》相关知识:
四幕话剧;
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矛盾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三)初步感知
1.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2.内容介绍(看课下注释)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多幕话剧,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剧情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课文节选的是该剧第二幕中的一个片断。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节选部分内容
(四)探究文本
(设计意图:在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及语文学习规律的同时,以问题导学,问题设计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呈梯度式样,并力求最大程度的精简。在点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给予其自主发展的空间。)
1.节选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部分分角色朗读,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师生点评
2.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时而旧情难忘时而惊慌恐吓,那他对鲁侍萍是否具有真感情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生独立思考此问题。
(2)生讨论,师按“有真感情”“无真感情”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再根据班级人数在大组内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以4-6人为宜)。
(3)小组展示答案,师分别按“有真感情”“无真感情”板书,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味语言,如“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中“你”变为“你们”,暗示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4)师结合板书,总结:周朴园对鲁侍萍有真情的体现有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拿出支票;没有真情的体现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等。
3.师趁热打铁引导生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生展示答案:钟情、孝顺(因他是被父母逼迫的,由侍萍人称的变化可以看出)、可怜、阴险、狡诈、自私等;
(2)师小结:“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我们由品味戏剧语言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说他是十全十美的好人,也不能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都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界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几乎所有的掌声鲜花或者明枪暗箭集中地指向你我或者他的时候,能够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辨证地来看待这一切的,必然是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将引领我们走向生活的更深处。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习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此作业的安排实际上是对课堂内容的拾漏补遗,将其他的鉴赏空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同时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自己感觉能代表个人教学风格,比较满意。整体内容可分为三阶段:必要准备阶段,注意了凸显“读”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探究讨论阶段,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感受语言内涵,尤其注意了不让讨论流于形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问题再相互交流不断完善;最后是总结提升评价鉴赏阶段,也是突破难点的阶段,注意了前面充分铺垫,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获得生活的启示。但因在别的学校只上这一节课,有很多评委在场,我又是第一位上场,开始有些紧张,与学生的交流不太到位,在“读”的处理上,没有注意重点语句的精读、反复读,以更好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2.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遵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目标1针对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剧本文学的情况,在感性及理性层面上搭建起基本的形式框架,形成基本的规范。目标2体现了单元训练重点,旨在实现思考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既非一面倒,也不是简单机械的一分为二,从而提高其思维品质。同时还暗含着人文性目标,“文学是人学”,通过解读作品人物,学生获得了解读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方法,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树立是非善恶标准,定位自己的人生。这也是语文教学在其工具性之外最大的要旨所在。)
【教学重点】在周朴园与鲁侍萍有无真感情的探讨中,通过对戏剧的语言品读,感受周朴园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设计意图:一方面遵从语文学科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遵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课型】品读—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先给学生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了解《雷雨》的梗概,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通过重点段落的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魅力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初中学习了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呼喊暴风雨,让暴风雨冲刷出一个新世界。二十年代在周公馆也发生了一场雷电交加的疾风暴雨,他毁灭了周鲁两家,直至死的死,疯的疯,痴呆的痴呆,出走的出走,这场暴风雨预示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蜚声剧苑,驰名中外的曹禺力作《雷雨》,一起来读读原作节选,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相关介绍
1.介绍作者(曹禺)
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作家。
他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墨,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富有诗意。代表作品:《日出》、《原野》、《雷雨》
2.戏剧知识:见课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不同的种类。如《雷雨》: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悲剧;根据艺术形式——话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根据演出场合——舞台剧;根据所反映的时代——现代剧。
3.明确《雷雨》相关知识:
四幕话剧;
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矛盾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三)初步感知
1.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2.内容介绍(看课下注释)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多幕话剧,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剧情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课文节选的是该剧第二幕中的一个片断。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节选部分内容
(四)探究文本
(设计意图:在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及语文学习规律的同时,以问题导学,问题设计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呈梯度式样,并力求最大程度的精简。在点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给予其自主发展的空间。)
1.节选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部分分角色朗读,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师生点评
2.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时而旧情难忘时而惊慌恐吓,那他对鲁侍萍是否具有真感情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生独立思考此问题。
(2)生讨论,师按“有真感情”“无真感情”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再根据班级人数在大组内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以4-6人为宜)。
(3)小组展示答案,师分别按“有真感情”“无真感情”板书,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味语言,如“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中“你”变为“你们”,暗示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4)师结合板书,总结:周朴园对鲁侍萍有真情的体现有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拿出支票;没有真情的体现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等。
3.师趁热打铁引导生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生展示答案:钟情、孝顺(因他是被父母逼迫的,由侍萍人称的变化可以看出)、可怜、阴险、狡诈、自私等;
(2)师小结:“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我们由品味戏剧语言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说他是十全十美的好人,也不能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都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界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几乎所有的掌声鲜花或者明枪暗箭集中地指向你我或者他的时候,能够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辨证地来看待这一切的,必然是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将引领我们走向生活的更深处。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习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此作业的安排实际上是对课堂内容的拾漏补遗,将其他的鉴赏空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同时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自己感觉能代表个人教学风格,比较满意。整体内容可分为三阶段:必要准备阶段,注意了凸显“读”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探究讨论阶段,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感受语言内涵,尤其注意了不让讨论流于形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问题再相互交流不断完善;最后是总结提升评价鉴赏阶段,也是突破难点的阶段,注意了前面充分铺垫,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获得生活的启示。但因在别的学校只上这一节课,有很多评委在场,我又是第一位上场,开始有些紧张,与学生的交流不太到位,在“读”的处理上,没有注意重点语句的精读、反复读,以更好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