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在水下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林七贞 林汉斌

    摘要:水下机器人全称为水下遥控运载器,(英译: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以下简称:ROV)是一种高科技仪器设备的集成体,文章将介绍ROV的现状与特点,对ROV在水下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水下探摸检测工作中引进ROV的建议。

    关键词:ROV 工程检测 应急搜寻

    前言

    ROV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有缆遥控式ROV和无缆自治式ROV。有缆遥控式ROV是由工作母船上工作人员通过ROV的脐带提供动力和控制信号。无缆自治式ROV自备动力电源,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自主航行。同时ROV也向甲板传回各种讯息,将各种传感器水下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和影像图像在控制台上显示。ROV可搭载水下摄像和声呐设备,在潜水员不便下水时替代潜水员进行水下摄像和河床扫测,可通过机械手进行简单的作业。能从事海洋测量、军事侦测、水利水电、渔业水产、核电设施、救助打捞、应急搜寻等工作。

    目前国内外对于ROV的开发和研制相当重视,已有多种款式投入运用,并且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近十年来,国外的海洋工程设备供应商也逐渐将各种型号的ROV投放到中国市场,本文选取通用观察型ROV(无人遥控有缆式)作为模版进行评估。

    ROV的性能及特点

    ROV一般为开放式框架结构,铝合金或玻璃纤维板,亚克力管材,标配4个磁力联轴式推进器,可定向巡航或定深巡航,工作水深可达百米级,能自主或半自主航行,实现直航、回旋、潜浮方式,可在浮游与爬行模块之间自由切换。首部装有可旋转式黑白或彩色摄像变焦镜头或相机,远景和近景自由切换,强光LED灯源或卤素灯。内置压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磁罗经、速率陀螺仪和高度计等。电力供应、光纤通信采用脐带传输方式,具有承载能力强,传输速度快,抗电磁干扰等。可选择性搭载GPS定位系统、液压机械臂,多波束图像声呐、扫描声呐、超短基线等。

    ROV的主要特点就是潜水器自身不需要携带电源,由甲板控制单元通过脐带向其提供电力,作业时间不受限制,技术人员在水面工作母船上就可以控制和操作,可解决无缆自治式ROV复杂的人工智能要求,其优点是动力持续、结构紧凑、维护方便、操作灵活。

    ROV的主要技术参数差别不大,重量约100kg左右,即使搭载有关设备和仪器,也可以利用船舶甲板上的辅助收放系统完成设备的下放和回收,操作简便。

    ROV的几种主要特性

    1、集成声呐探测技术

    声呐探测技术在救助打捞和水下工程检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船舶上使用已经相当成熟,将该技术引入到ROV上,采用搭载声呐设备方式搜寻特定水下目标,对指定水域进行扫测,采集数据信息传回到船舶计算机上进行专业处理,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影像,提高搜寻效率。

    2、集成水下摄像技术

    ROV的摄像或照像系统可将水下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实时传回甲板,对水下地形、水下建筑物或水下碍障物的形态进行近距离的直接观察,不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就可以直观地读图研判,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水下情况。

    3、集成水下定位系统

    在水上施工过程中,应用GPS定位技术已相当广泛,而水下导航定位大都采用超短基线,误差较大,换算不便,ROV内置GPS定位系统,配合定向定深巡航设备一起使用,可计算出ROV的运动轨迹和相对坐标位置。

    4、集成水下机械设备

    ROV一般配置有简单的工具设备,可根据不同作业要求携带机械抓手、钻探杆、液压剪等,在水下摄像系统及甲板技术人员操纵引导下,可替代潜水员在水下工作,在复杂危险的水域实施水下作业任务。

    ROV的应用现状

    1、海洋工程

    1953年世界上出现第一艘ROV,六十多年来,从诞生走向实用化,制造技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总数量已超过1000艘。在我国八十年代,一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国防军工企业合作,专门研制ROV,用于海洋测量作业、深海石油勘探、管线维护检测、军用水雷探测等,以科学实验、技术研发性质为主,经过不断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逐渐由试用阶段投入到实际使用阶段,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目标,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更是提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构想,大批海洋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海洋调查、石油勘探、海底管道、风能核电、海底电缆、岛礁码头等。国内的海事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石油化工等单位也开始使用ROV,进行水下扫测、应急搜寻和其它作业,ROV在海洋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长江流域

    目前,从我们收集的资料信息分折,大部分ROV都是按照海洋或湖泊而设计研发的,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也是按海洋或湖泊的特性而设定的。加上长江上水流湍急、水质混沌、沙砾河床、地形复杂,ROV的操纵困难、功能受限,除三峡通航管理局、水利管理部门在三峡大坝闸门、长江堤防有过几次试验性的使用外,此前在救助打捞、应急搜寻、水下检测方面尚无使用ROV的先例,基本上没有推广使用。

    3、水库湖泊

    内陆山区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有许多深达近百米的湖泊和水库,按照《潜水员管理办法》的规定,潜水员水下作业深度不得超过60m,因此,一些单位用ROV替代潜水员进行过水库坝体闸门、水下地形观测和水下文物考古等,收集相关数据和图像资料,但使用并不太多。

    ROV在水下工程检测中的运用前景

    目前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工程检测主要是对水下铺排搭接这道工序进行检测,采取水下探摸摄像和声呐图像实时监控二种检测方式,而对水下抛石、水下抛枕和透水框架等工序,采用的是高程测量控制方法,只能进行总量控制,不能进行水下实时检测,从而无法掌握其施工质量。其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区域水流紊乱、环境复杂,潜水员不能下水作业。为创新检测技术和手段,形成对水下工程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测成为当务之急,必须采用新的装备和器材,弥补各道工序的检测空白,这是我们瞄准前沿科技、着眼高新领域、打造核心技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2014年8月15日,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水下检测中心在长江荆江河段首次进行了ROV运行试验,对其航行稳性、动力模块、操纵系统、扫测范围、拍摄效果等方面作了负载测试,测试ROV的各项性能指标,初步评估了ROV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使用的可行性,结论为:ROV融合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实现了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发展趋势,ROV可以弥补潜水员工作受限的短板,充分发挥其在深水复杂区域连续作业的优势,完成复杂条件下的水下声呐扫测搜寻、水下目标探测摄像等任务,为下一步在水下工程检测中引进ROV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与此同时,对在水下工程检测中使用ROV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动力驱动设备:ROV一般配置4个推进器,可在静水中完成常规的潜航动作,但在长江中游航道中,最大流速达到1.5m/s左右。一是ROV要在水中作长时间的悬停,动力驱动设计必须满足控制要求;二是ROV要克服水的流速,按照预定路线航行,动力驱动能量必须满足其推力要求。

    动力定位系统:ROV的内置GPS定位系统是水下检测精度的关键环节,基本上可以确定其在水下的具体坐标,建议在ROV的电脑程序中设置DP动力定位系统,预先设计航行轨迹坐标,使其在水下目标附近自主巡航,保持自身位置的相对稳定。

    水下摄像器材:水下电视摄像设备上的摄影机采用的是光学成像原理,不宜在昏暗、混浊的长江中使用,即便装有照明光源,效果也不太理想。随着声学摄像技术的出现,ROV可装配声学彩色摄像变焦镜头,使拍摄效果更为理想,拍摄图像更为清晰,完成水下预定目标的拍摄。

    操作功能升级:观察型ROV以扫测搜寻为主,有扫测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但ROV还应具备强大的作业功能,配置机械臂和其它装备,满足水下特殊工作要求,完成钻探、剪切、打孔、取样、冲砂、运输等任务。

    ROV作为一种新型水下探测工具,在超越潜水极限的恶劣水下环境中,搭载各种仪器设备的ROV很自然地成为人类延伸自已感知能力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ROV系统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结论

    随着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本即将上线运行,为确保长江航道畅通,要建设一支应急反应快、技术水平高、救助能力强的救助打捞队伍,努力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的应急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打捞技术水平,加强救助打捞设备和水下工程检测器材建设势在必行、很有必要。

    在对ROV的导航定位、视觉传感、动力系统、运动控制、模拟仿真等关键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后,在长江上进行沉船、沉物的搜寻扫测工作,可提高应急抢险保通的效率。 ROV在水下工程检测的运用,将填补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工程质量检测的空白,为提高长江航道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竟争力,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Robert D Christ, The ROV Manual, Second Edition: A User Guide fo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M]. 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2011.

    [2]罗伯茨 (Roberts.G.N),萨顿 (Sutton.R.),无人水下航行器进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沈林成, 徐昕, 朱华勇.移动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郑剑春,机器人结构与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