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织物元素在螺钿工艺中的应用

    秦悦

    

    

    

    摘要:本文研究漆工艺中的螺钿镶嵌技法对民族织物元素的表现。在结合民族织物元素的基础上,文章对所镶嵌螺钿的厚度和色彩展开实验研究,而后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目的在于将民族织物元素与螺钿工艺有机结合,在满足视觉审美的同时更注重使用者触觉上的感受,让有民族织物元素和螺钿工艺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螺钿工艺 民族织物元素 漆艺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066-03

    一、螺钿工艺概述

    螺钿是由贝类等有机生物加工制作而成的镶嵌材料,不同的贝类所制成的螺钿具有不同的变彩效果。螺钿工艺通常被运用于漆器和木器的制作中,其中,漆工艺对所用的螺钿要求更高,螺钿片需几经筛选才得以使用,待制作好所需图样且平整固定于漆面后,还要进行髹漆和推光等后续工序让螺钿与漆漆结合得更紧密、更富有光泽,螺钿与大漆配合所体现的视觉效果相对于在木工艺中镶嵌螺钿不仅更具光泽,还更显精致。

    螺钿工艺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国内以金漆镶嵌和扬州螺钿所代表的两种螺钿工艺为主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关于螺钿工艺笔者也做过相关的文字和实验探索,可参见《基于螺钿工艺的民族元素表达》一文。国外,韩国和日本两国对螺钿工艺的研究在不断进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年轻一代“生活工艺设计派”的漆艺家林宏,他制作的漆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他的代表作品是参加了2007第二届国际现代漆艺展的《从河姆渡走来》,是很典型的生活工艺设计作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另一件作品——《木胎朱髹小盒》,如右图,盒盖上的厚螺钿凸起,螺钿的边缘没有进行精密的切割,显得有些不整齐,小盒上朱髹的刷痕也被他保留,这样的“拙”的处理方式让作品给人以温暖,易亲近,不紧张之感。人们面对这样的作品会有一种可以放心地去拿,不用在意磕碰的心理。可见这样的手法做出的作品是让人们愿意去选择来陪伴自己生活的物件。这种关注使用者心理的工艺表达十分值得学习。总之,这种大漆镶嵌凸起螺钿表达方式在国内外虽不少见,但制作者多进行大片镶嵌,镶嵌的厚螺钿也多进行了雕刻加工,而将该工艺与民族元素结合的案例和文献较为少见(图1)。

    由此可见,虽本人在《基于螺钿工艺的民族元素表达》一文中对软螺钿工艺中的螺钿镶嵌组合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实践,运用软螺钿工艺制作出来的工艺品表面平滑,虽然可满足视觉上的效果,但对于面对有着织锦特色纹样的工艺品人们常常会有视觉和触觉通感的这一方面考虑则略有欠缺。故下文围绕大漆镶嵌凸起螺钿的这种表现手法进行讨论,该工艺所体现的视觉和触觉效果不仅更好地结合民族织物的特点,而且还能丰富螺钿镶嵌工艺的表达方式。

    此种螺钿工艺在实施时需注意:(1)所选螺钿需厚薄均匀,平滑无凹陷。(2)若亲自打磨则所需要的厚度为0.4-0.7毫米之间。(3)在漆面上固定螺钿时用可逆的动物骨胶。(4)在调制动物骨胶时,所用热水不可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会降低骨胶的黏性。(5)因动物骨胶受热易溶解变回液体,所以在髹三道推光漆之后的研磨需尽量选择25℃以下的空间进行。(4)研磨磨显螺钿即可,螺钿不需与漆面相平。

    二、民族织物元素与螺钿工艺结合的意义

    民族织物元素与螺钿工艺结合,在理论上可使得螺钿工艺的研究更为完善。通过对镶嵌不同厚度的凸起螺钿进行实验并记录,可以补充螺钿工艺的文字资料。对螺钿的颜色进行区分剪裁并进行对比试验可以增加螺钿工艺在设计上的资料。在工艺上,为镶嵌凸起螺钿的工艺方法增加了经验记录,可以为更多的手工艺者提供参考。从现实上看,民族织锦元素在跨界的传统手工艺中得以应用,一方面可以拓展螺钿工艺品的设计思路,另—方面也让民族织锦受到进一步的关注。

    三、民族织物元素在螺钿工艺中的应用

    广西的织锦多种多样,有壮锦、毛南锦等,这些织锦所表现的艺术风格变化万千,在工艺设计与表达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织锦色彩丰富艳丽,织锦纹样抽象且富有节奏,独特的配色和抽象的风格符合当今的审美价值,所以十分适合与传统的工艺技法融合后进行现代的设计和表达。因此本文以广西地区的织锦为例,结合螺钿工艺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广西少数民族织锦与螺钿镶嵌材质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根据文献研究和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主的实地考察后分析可见:

    1.广西少数民族织锦提花在对比色的运用上十分有特点,如十分常用的红色与绿色的搭配在当地被称之为“红配绿,看不俗”。“看不俗”究其原因一方面应为织锦艺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代代相传的配色规律;另一方面应为织锦所用染料均为天然染料,如染红线使用胭脂花,染绿色则用各样树皮,天然染料所染的对比色搭配起来也更为自然。以红绿色搭配为例,螺钿镶嵌材料所自帶的伴彩中,红绿是最经常相伴的色彩,随着角度的变换,伴彩的红绿色比例也在不断变化,视觉效果极佳。因此,在对织锦提花的表现上,应运用伴彩色泽多样的螺钿,即以经加工除去偏白颜色部分的夜光螺钿为佳。

    2.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在视觉上看来颜色繁多,但细数可得的色彩只有五六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织锦图案中的颜色分配间隔适当所致。螺钿的色彩虽是天然形成,但可从较为大片的螺钿裁出红、绿、蓝、黄、紫等色彩较为单一的螺钿片,用于进行特定的镶嵌。因此应用广西少数民族织锦的配色加上经过特殊剪裁的螺钿片进行再设计,再设计出的工艺品将更显绚丽。

    3.广西少数民族的织锦如壮锦是采用棉丝混织的方式织造,在触觉上因棉与丝的材质不同,棉作地经丝做提花,所以触摸起来能感觉到有不同材质规律的变换。在漆面上镶嵌凸起螺钿也可达到此种变化效果。

    (二)应用实验设计

    因此下面就以广西民族博物馆所藏少数民族织物为基础,从中提取元素,运用镶嵌凸起螺钿工艺进行设计应用实验。应用实验设计如下:以2毫米见方螺钿片为例,从0.4毫米——0.7毫米的螺钿片之中找到适合凸起镶嵌技法且让人对其的触感与触摸织锦时的触感相似的螺钿厚度进行该设计与应用;找出相对合适的厚度之后,将螺钿分为两类,一类为色彩随机螺钿,另一类为主颜色是单一颜色即转换角度后变色范围不大或不明显的螺钿片,根据不同元素进行应用试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1.螺钿厚度应用的实验研究:

    在间隔均为一毫米的条件下分别将边长2毫米见方的夜光螺钿依次分成4组,每组25个,用胶水硫酸纸上进行排列,排列示意图如右图,厚度由薄至厚依次为0.4毫米、0.5毫米0.6毫米和0.7毫米,排列完成后转入漆面进用骨胶固定。待干后每天髹推光漆—层后入窨,共四层。所髹最后一层推光漆干后以2000目砂纸磨显,磨显后推光。记录结果如下(图2)。

    (1)厚度为0.4毫米螺钿记录和分析结果:磨显推光后,由上至下触摸和观察可知,表面光滑,有连续微小弧度起伏之感。螺钿与漆面衔接紧密,所嵌螺钿牢固度高,磨显和推光时未脱落。

    (2)厚度为0.5毫米螺钿记录和分析结果:磨显推光后,由上至下触摸和观察可知,螺钿边缘微微露出,表面较为光滑,仔细触摸可摸螺钿小方块之形。螺钿与漆面衔接相对紧密,所嵌螺钿牢固度较高,磨显和推光时未脱落。

    (3)厚度为0.6毫米螺钿记录和分析结果:磨显推光后,由上至下触摸和观察可知,螺钿边缘露出约0.1-0.2毫米,漆面和螺钿表面光滑,可稍微触摸到螺钿侧面未经打磨之处,且能明显触摸出螺钿小方块的形状。螺钿与漆面衔接不算紧密,所嵌螺钿牢固度一般,25片螺钿片在磨显时脱落3片,推光时脱落1片。

    (4)厚度为0.7毫米螺钿记录和分析结果:磨显推光后,由上至下触摸和观察可知,螺钿边缘露出约0.2-0.3毫米,漆面和螺钿表面光滑,可稍微触摸到螺钿侧面未经打磨之处,通过视觉和触觉都可以看出和触摸出螺钿片的形状,颇有质朴之风。螺钿与漆面衔接不紧密,因该厚度的螺钿相对而言体积和质量较大,磨显推光时因砂纸和推光粉需要绕圈式转动,使得该厚度的螺钿片与周围漆脱离,所嵌螺钿牢固度低,磨显时脱落7片,推光时脱落2片。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所髹漆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随螺钿片厚度的递增,磨显后螺钿片突出的高度递增,牢固度递减。实验(1)适合再往下研磨,磨至螺钿片与漆面齐平来做平磨螺钿表现图样。实验(2)的牢固度和实验(3)的螺钿触感比较适合民族织物的表现,但若实际应用则需要从漆的韧性或从漆所成膜的厚度进行改进,即实验(2)需要在漆中稍稍加食用油稀释才可增加螺钿凸起的高度;实验(3)需要在漆中稍微加一点桐油来增加漆的韧性,使得漆在磨显时能更牢固地将螺钿片“抓牢”。实验(4)的镶嵌表现出了略显质朴的风格,该方法适用于类似日本漆艺家林宏《木胎朱髹小盒》的作品中,但若要实际应用则需要对螺钿的厚度和漆的性质进行相应调整。

    2.螺钿色彩剪裁应用的实验研究(图3)。

    第一组:将螺钿按颜色剪裁并分类:将大片夜光螺和鲍鱼贝磨至约0.5毫米厚后,首先把各部分呈现的色彩进行大致区分,如左图,然后依据区分的颜色,每个颜色剪裁出边长2毫米见方的正方形螺钿片,即桃红、浅黄、蓝、深蓝、绿、紫六种颜色的螺钿片每色5个。将这些螺钿片在硫酸纸上用胶水固定,一种颜色放置一行,下一行与上一行对齐排列,螺钿片与螺钿片之间间隔均为1毫米,排列好后转入漆面且用骨胶固定,骨胶干后进行髹漆、磨显和推光工序。第二组:鲍鱼贝磨至约0.5毫米厚后裁剪成边长2毫米见方的正方种15片,将这些螺钿片在硫酸纸上用胶水固定,同种螺钿行5片。排列好后转入漆面且用骨胶固定,骨膠干后进行髹漆、磨显和推光工序。总之,两组螺钿的剪裁示例图下表:

    两组螺钿都磨显推光后的对比效果记录和分析如下:静态上看,第一组螺钿相比第二组颜色饱和度更高,第二组螺钿比第一组色彩更丰富,第二组夜光螺颜色偏暖、鲍鱼贝颜色偏冷;在动态上看第一组螺钿变彩较第二组相对有序,节奏感强。总之,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剪裁和组合方式还需进行进一步对比试验。

    3.综合应用实验:

    图4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两件织物,图中左边部分主要图案为八角花纹,八角花象征人们对花的崇拜,人们认为花具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图中右边部分中间绿色的八边形里有许多圆点组成小六边形的看似蟒蛇皮的图案称为蟒龙纹,红色八边形内为红色的云雷纹,民间将蟒蛇视为小龙,织物连起来为蟒龙释放雷云之意,和寻求风调雨顺有着很大的联系。所选无论是连续的八角花纹衣饰还是蟒龙纹壮锦都体现了图案连续有节奏,色彩种类少却变化多的特点,因此下文将运用这两幅图中的元素进行设计应用。

    根据之两个实验,笔者决定将厚度为0.5毫米的螺钿片和调整过的推光漆应用于这两种织锦的表达。在颜色上分为两组:第一组剪裁出与上述两种织物的颜色对应,各部分构成形状也对应的螺钿片进行拼贴、髹漆;第二组只剪裁出与织物各部分构成形状对应的螺钿片进行拼贴、髹漆。磨显后所分析的结果为:对于简单的连续纹样,如八角花纹,无论是按照织锦做呈现的颜色进行对应的制作还是依照螺钿自身随机的伴彩进行制作,都能体现出少数民族织锦的多彩和纹样重复的节奏感;对于复杂的连续纹样,如在八边形与六边形骨架中的蟒龙云雷纹织锦的体现中,依据织锦原本配色进行排列的凸起螺钿镶嵌更能体现纹样的韵律和多彩,随机颜色螺钿拼贴的蟒龙云雷纹图样则因螺钿构成太过复杂而使色彩显得杂乱,远观只能看出蟒龙云雷纹的大致轮廓。

    结语

    在使用螺钿工艺对民族元素的表达符合现代审美的基础上,结合所用民族元素所附载体的材质——如织锦,可以在多重感官上诠释民族元素的内涵和螺钿工艺的特征。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面对不同的民族艺术载体,可以对其的肌理进行分析,在传统工艺中找到相似的表达方式应用于实践中,则可成为一种创新。注重工艺品在触摸上给人的感觉,可以让人们进一步感受传统工艺的气息,感受民族艺术的内涵。针对民族织锦元素在螺钿工艺的应用,上述尝试仅仅是个开始,面对全国各地多种多样的民族艺术及其载体,可进行的对比试验还有很多,十分值得日后持续研究。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