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耿飚之问想到的

    杨治钊

    抗日战争期间,一名战士违反纪律,时任副旅长的耿飚决定枪毙他。数百名群众跪求免其死,耿飚反复讲明八路军纪律,可村民皆不肯起,只得流泪答应其请求。50年之后,耿飚见群众上访,控告干部不尽责,就对干部们讲述了此事,最后痛心地反问:“你们这些党员干部,不管是谁,如果犯了事,群众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飚之问,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一直以来,群众信任和依赖共产党,憧憬着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只要听说你是共产党员,群众眼里就放光,打心眼里崇敬和佩服。在敌人搜捕危急时刻,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为什么也要保护党员?是对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寄托无限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等一批优秀党员干部,至今仍被深切缅怀;身患癌症而奋斗不息的王瑛,在去世时群众自发悲痛悼念;一些干部因调离他处,而被群众执手相挽留,也正是出于对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可与肯定。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早已告一段落,而改善干群关系,依然是永恒的主题。对群众而言,他们最看重的通常并非形式,而是干部的真情实感。一些地方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在内容上亦丰富多彩,为什么干群之间反而存在隔阂了?是缺乏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全心全意,隳胆抽肠,赤心相待,哪怕出点失误,亦是可以原谅。若干部虚与委蛇,花说柳说,亦或半真半假,优孟衣冠,一眼就被群众揭穿,群众恨之入骨,怎能会替你求情?别说干部贪婪腐化至令人发指的程度,就是贪图小便宜,群众亦会嫉贪如雠,同仇敌忾。

    在群众的眼里,全心全意的感情来自哪里?是互相了解,彼此尊重,相知信任,达成共识,比什么都重要。一些干部喜欢摆官架子,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让群众难以接近,谈不上理解信任,又怎么可能有全心全意的感情呢?群众最欢迎的,是那些平民化的干部,合得来,打得堆,抱成团。重庆市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草鞋、田坎”书记。该镇陈家村修建村组公路,要经过村民刘某宅院后山,刘某认为破坏风水,死活不准施工,镇村干部想尽办法,都无功而返。从重庆切除肺肿瘤回来,邓平寿做刘某的思想工作,刘某终于答应施工。问及缘由,刘某说了心里话:“看到邓书记身患癌症,捂着胸口,脸色苍白,直冒虚汗,还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感动。我相信他,尊重他,了解他。与自家的风水比较起来,我更看重的是干部对群众的这份真情。”

    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干群相连,关键在于“情”字。若有情,难题则迎刃而解,如无情,小问题也成了大难题。要赢得群众信任和理解,先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懂得群众的心愿和需求,主动与群众交朋友。抗战中群众为战士求情免死,凭的就是战士为民之诚心实意。对群众若有虚假之情,将亲民爱民仅挂在嘴边,在实际行动中哄骗群众,就不会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用全部真情对待群众,虽苦犹甜。惟有如此,干部与群众,犹如秤不离砣,耳不离腮,党就能越来越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就会越走越坚实。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