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在自主进餐环节的深度学习

    韩婷 张红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自课程游戏化建设在我园落地以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落实六个支架,幼儿的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习得新知。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包括进餐、喝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和离园、过渡环节和自由活动等。其中,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课程游戏化项目中的第四个支架是: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保姆式”照顾,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样让孩子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并主动为他人服务。

    一、不断实践、调整、优化,实现生活环节全面自主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指南》在社会领域提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在自主进餐过程中,幼儿的生活技能得以提升,学会了等待和分享;知道了取餐时要轮流和排队,内化秩序行为;培养了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

    本学期开学初,我园在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模式上进行了优化。在教学研讨会议上,由业务园长带领大家再次研读“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和《指南》相关内容,集中讨论前期实施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共性问题,制订下一步实施方案,个别问题逐个分析、解决。教师们对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课程观,并将之迁移到其他生活活动中,如盥洗、入园、离园、午睡等环节,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生活技能的提升和发展。

    (二)不断尝试,优化环节

    自主进餐绝不是做形式,我们要通过自主进餐看到幼儿已经具备的能力,不断提升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日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是调整固有模式为适应新要求的过程,改变的不只是孩子的能力,还有教师的课程观念。

    在大班尝试自主进餐之前,我园从就餐前的准备到取餐环节的顺序,再到就餐结束后幼儿怎样正确使用纸巾擦嘴等环节都进行了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从最初的“教师盛饭菜”变成“幼儿自主盛饭菜”、从“教师端送到位”变成“轮流自主取餐”、从“均等菜量”变成“按需取量”,自主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新学期伊始,我园再次进行了餐车改造、副餐流程调整,并开始在中班实施自主进餐。我园最初配备的餐车是平面推车,幼儿到餐车处打餐时由于餐桶较高而够不着饭勺。于是,我们根据餐桶外围直径给平面餐车开孔洞,并将餐桶放置在洞中,降低了餐桶的高度,解决了幼儿自主取餐够不着的问题。

    随后,我们发现幼儿在盛取副餐时也存在各类问题。例如:有的幼儿由于手部力量较弱,不足以用一只手拿碗、一只手盛粥;有的幼儿拿勺子的姿势不正确,经常会出现碗里盛一半、碗边挂一半的现象;有的幼儿在喝豆浆或牛奶的时候由于不喜欢喝就倒掉一点,在倒的过程中把握不住力量,致使豆浆或牛奶洒到桌面上;等等。于是,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善这些问题。结合幼儿的意见,教师们进行了研讨,然后再次实践。针对手部力量不足以单手捧碗取餐的幼儿,可以先将碗底放在餐车边沿借力,将注意力集中在盛东西的手上;针对倒豆浆或牛奶的幼儿,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基础线,杯内所剩只要在基础线之上即可,倒的过程中可以将壶的一角撑在桌面上,一手握杯柄,一手托杯壁。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幼儿盛取副餐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在惊叹幼儿能力提升的同时,教师们纷纷表示:我们之前的教育真的是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三)根据年龄,分层设定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研究和读懂不同阶段的幼儿,在确保安全的范围内给予其主动权。在实施自主进餐的过程中,我园不同年龄班的做法也存在差异。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动作协调性较差,在适应了园所集体生活之后,我们开始尝试让幼儿在副餐时段自主进餐。副餐时间,幼儿需要先学会自主盥洗,然后到固定的餐点摆放处拿取点心,再回到座位食用,教师负责帮助幼儿倒豆浆或牛奶。午餐时间,每桌的“小小值日生”需要將教师盛好的食物发放给其他小朋友,“小小值日生”每周轮换一次。由此,幼儿逐步建立起了自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中班幼儿的动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动手能力逐渐增强,活动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断发展。因此,在午餐过程中,我们开始尝试让幼儿自己盛饭菜,饭菜都是用碗盛放的,便于幼儿端取,教师则帮忙盛汤,逐步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到自主活动带来的乐趣。

    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不断发展,乐于尝试和探索,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师幼通过共同商定活动规则,决定实行“两点一餐”全面自主的形式。上午副餐时间,幼儿自己倒豆浆或牛奶,拿取点心;午餐时,幼儿根据自己的饮食需要自主盛取适量饭菜和汤,减少来回等待时间;下午副餐时,幼儿自主吃水果、点心;每天的小值日生还会做好擦桌子、整理碗筷等工作。考虑到每天午睡时教师需要将床从储藏室搬出来,午睡后再将床铺整理好放回,然后摆放桌椅,较为耽误时间,造成幼儿消极等待。因此,我们根据幼儿起床速度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先整理好衣物的幼儿先吃水果,等活动室整理好再进行下午副餐取餐环节。

    通过我们的不断实践,我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小肌肉精细动作和身体动作协调性也不断加强。从最初的操作困难到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的自信心得到了不断提升,活动主动性和参与性不断增强。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分享意识、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了关心同伴、懂得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加强家园沟通、互动、合作,夯实自我服务每一关

    “自主进餐”在我园开展得如火如荼,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幼儿回到家庭后,仍有家长给幼儿喂饭,造成家园教育不同步。针对此类现象,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和教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为幼儿创造一個良好的大环境。可是,面对情况复杂的家长工作,怎样让家长切实体会到自主进餐的好处,支持并配合幼儿园各项工作呢?

    我园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幼儿用餐时段,由一名教师负责拍摄视频,然后发送到家长群,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用餐时的状态;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近距离观察幼儿自我服务的状态;设立家长陪餐日,让家长看到幼儿在自主进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等等。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家长们纷纷对幼儿园开展的自主进餐模式大加赞赏,同时也在家中引导幼儿自主进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家长们普遍反映:现在孩子在家里也像个小大人一样,会自己盛饭菜,还会主动帮助长辈盛饭,吃饭速度加快了,饭量增加了,挑食现象也有了明显改善。

    三、多措并举,实现生活环节完美过渡

    在实施自主进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餐后到午休前的一段时间,大概有30分钟。针对这个薄弱环节,教师应如何有效利用呢?我园分年级进行了观察,然后结合大部分幼儿的用餐时间需要,引导幼儿集中讨论:“吃完饭了你想做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想玩玩具”“我想和好朋友一起聊天”“我想出去玩滑梯”…一“既要让幼儿适当运动,有助于其消化,又要让他们在情绪上保持稳定,为午休做好准备”,带着这样的出发点,各年级组再次进行了研讨和实践。

    现在,我园不同年级的幼儿制订了不同的餐后等候方式:小班幼儿对园内一切都感到新鲜,教师可以让先吃完饭的幼儿去游戏区选择喜欢的玩具安静地玩一会儿;中班幼儿自主意识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先吃完午餐的幼儿自主选择区域开展游戏,如去图书角选择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到益智区选择一些易操作的玩具(魔方、迷宫、魔力拼搭等)进行游戏;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教师可以让先吃完饭的幼儿学做小班长,帮助老师清洁桌面、收拾餐具等,再请个别幼儿负责监督同伴进行餐后盥洗。在这样有动有静、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仅减少了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同伴合作的能力。最后,等所有幼儿都吃完了,教师再组织他们一起散步,其间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在走走玩玩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自主进餐对幼儿的生活技能、教师的教育理念都是一种挑战。自实施自主进餐以来,我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学会了谦让和等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可见,一日活动中生活环节的深度学习使课程改革更具实际意义,助推了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