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雨露
高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能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教育。这些内容在语文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育人更育心,让语文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雨露。
一、学会与人交往
少年在青春期,身心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孩子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如果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不但有助于他们理性地看待问题,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羚羊木雕》中的“我”,不正是我们自己的真实写照吗?在成长的路上,意见与父母分歧,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遇到时该怎么办呢?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作为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写在了我们的学案中。
新课标下的语文,总是无微不至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关键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这种觉察能力,去辨识、去挖掘、去利用。“研讨与练习”中,“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样处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这个题目的设计,实在是一次很好的人际关系指导。同学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会涉及“冲突的解决” “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的学习与应用。
二、修身养性
我们的文化,处处浸透了儒家的精髓,就连刚刚兴起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悦纳自己,包容他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我每次读宗璞的文章,都会感叹:这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女子,大胸怀,小情趣。那样爱着的紫藤萝,被人糟蹋了,也只是遗憾地想想而已。在孩子们读到这一点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惊异。我猜想他们一定是把自己可能的反应拿来做对比了。这中间存在的差距,是让我们很多人汗颜的。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我听着孩子们动情的朗诵,不禁也陷入了沉思。在谈到“对这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时,孩子们很自然地就朝着“珍惜时间、尊重自己、悦纳自己,保持良好心态”这一思路展开。
尊重、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更是一名教师完美人格的体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有的孩子总是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可是在我们的成长中,它却是一种激发我们生命能量的催化剂,一台保护我们顺利前行的导航仪。为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领。
三、不摘早春花
学生青春期心理年龄的提前,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早恋也低龄化了。“把爱情教育视为人格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是正确处理早恋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给学生讲爱情时曾这样说过: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
“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这是我们在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时,孩子们向我提出的问题。
于是我们开始谈论爱情。
他们单纯的眸子里充满了对初恋的憧憬。
我开始和他们一起讨论生命中重要事件的序列。学业、爱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在“谈收获”这个环节,有一个女孩子犹豫着举起手,小声说:“在春天的时候,我们绝不可做秋天的事,那样只会吵坏了花未醒的梦。”她怯怯地坐下,其他孩子的掌声已经响起来。我不禁被感动了——我们的孩子真是太聪慧了!
这个过程大约花费了五分钟的时间,所以并不影响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这是写在本课的学习目标中的。所以,这一环节,也未脱离语文教学。
语文课文中所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往往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考虑融进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方法,让同学们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在联系生活经历的思考中,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认识,还获得心灵成长。
(责 编 晓 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能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教育。这些内容在语文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育人更育心,让语文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雨露。
一、学会与人交往
少年在青春期,身心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孩子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如果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不但有助于他们理性地看待问题,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羚羊木雕》中的“我”,不正是我们自己的真实写照吗?在成长的路上,意见与父母分歧,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遇到时该怎么办呢?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作为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写在了我们的学案中。
新课标下的语文,总是无微不至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关键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这种觉察能力,去辨识、去挖掘、去利用。“研讨与练习”中,“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样处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这个题目的设计,实在是一次很好的人际关系指导。同学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会涉及“冲突的解决” “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的学习与应用。
二、修身养性
我们的文化,处处浸透了儒家的精髓,就连刚刚兴起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悦纳自己,包容他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我每次读宗璞的文章,都会感叹:这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女子,大胸怀,小情趣。那样爱着的紫藤萝,被人糟蹋了,也只是遗憾地想想而已。在孩子们读到这一点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惊异。我猜想他们一定是把自己可能的反应拿来做对比了。这中间存在的差距,是让我们很多人汗颜的。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我听着孩子们动情的朗诵,不禁也陷入了沉思。在谈到“对这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时,孩子们很自然地就朝着“珍惜时间、尊重自己、悦纳自己,保持良好心态”这一思路展开。
尊重、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更是一名教师完美人格的体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有的孩子总是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可是在我们的成长中,它却是一种激发我们生命能量的催化剂,一台保护我们顺利前行的导航仪。为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领。
三、不摘早春花
学生青春期心理年龄的提前,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早恋也低龄化了。“把爱情教育视为人格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是正确处理早恋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给学生讲爱情时曾这样说过: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
“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这是我们在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时,孩子们向我提出的问题。
于是我们开始谈论爱情。
他们单纯的眸子里充满了对初恋的憧憬。
我开始和他们一起讨论生命中重要事件的序列。学业、爱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在“谈收获”这个环节,有一个女孩子犹豫着举起手,小声说:“在春天的时候,我们绝不可做秋天的事,那样只会吵坏了花未醒的梦。”她怯怯地坐下,其他孩子的掌声已经响起来。我不禁被感动了——我们的孩子真是太聪慧了!
这个过程大约花费了五分钟的时间,所以并不影响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这是写在本课的学习目标中的。所以,这一环节,也未脱离语文教学。
语文课文中所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往往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考虑融进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方法,让同学们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在联系生活经历的思考中,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认识,还获得心灵成长。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