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之高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赵凯悦

    【摘要】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高觉新是贯穿了《家》《春》《秋》三部小说,撑起了故事进展半壁江山有血有肉的存在。从高觉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同于高觉慧、高觉民的长子责任,同时还有在封建旧制度的荼毒之下一颗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对自己所进行的精神折磨,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爆发,但很快又归于妥协。。

    【关键词】长子形象?悲剧命运?精神世界?现实折射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以五四运动后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在新革命时期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逐步走向崩溃的命运走向。作品通过高觉慧、高觉民的出场为读者打开了故事的开篇,在文章中作者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进行了血与泪的控诉、深刻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而高觉新以平和的姿态登场又以懦弱的形象为读者留下了深厚的印象,可以说在高觉新从父亲身上挑下长子的重担时,他悲剧般的命运齿轮已然开始运转。他是落后的又是前进的,他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坚持着自己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又在另一方面说服自己为高觉慧、淑英的逃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微不足道但也正如觉新自己所说的“我的上进之心并未死去。”

    一、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高觉新在觉民弟兄里是被称为“大哥”的人。巴金在描写觉新时是这样说的:“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巴金用整整一章的内容来写高觉新的生平: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得双亲喜爱、在私塾深得先生赞美,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今后会有大成就,他甚至还有自己的前程梦想以及他所想要拥有的爱情。但天有不测风云,在高觉新中学肄业的四年间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娶了母亲的堂妹,紧接着当他拿到毕业文凭后,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现在已经中学毕业了……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一席话对于当时的高觉新来说好似当头一棒,将他从自己的美梦中打醒。而这中间的一切决定都没有经过他这个当事人的同意。似乎他的情绪感受完全不用思考一般,只需要做一个听话的顺从者就好了。但是高觉新不敢反抗,他也没有反抗的勇气与意识。在悲伤过后,他顺从父辈们的安排娶了妻,他得到了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同时也得到了父辈们的满意与周围人的祝福,在这样一个时刻觉新短暂的忘记了那个曾经深深爱着的梅。逐渐地他熟悉了这个环境,学到了新的生活方法,将他在中学四年中所得到的学识忘掉,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只希望家里的人不要来打扰他和妻儿的平静的生活。

    他的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是在他父亲去世后逐渐形成的。他没有任何察觉的在父亲过世后将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扛到自己的肩上,久而久之他感觉到有许多有形的无形的剑朝他刺来,于是他发现了这个被和平与爱所包裹的大家庭的背后充盈着的仇恨与斗争。他愤怒、他奋斗,但是在一切无果之后,他疲倦了。高觉新开始极力避免与他们的冲突,他甚至牺牲了一部分的时间去极力的敷衍他们只为了能以此换得一些安静的生活。“五四运动”带来了新的革命思潮,高觉新和他的两个兄弟轮流的读着传扬新思想的书报,而觉新的行为切实符合刘半农的“作揖主义”同时觉新自己也说他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

    这两个主义对于觉新来说有很大的用处,他能够在一面信服新理论的同时一面顺应着旧的环境安然的生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他仿佛因此成为了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他将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是旧社会、旧家庭里暮气十足的少爷、一半是有着新思想的新青年。这种生活方式不被高觉民、高觉慧所了解,而对于觉新来说,这又何尝不是给午夜梦回时的自己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折磨吗。

    可以说,高觉新的悲剧命运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甚至是他还企图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希望可以获得高觉民、高觉慧的理解与认同,更甚至是独行的人希望能出现一个与他一般的,一起经受着痛苦的折磨。这一点尤其是在他看到枚时,这个与他一样的,生活在封建旧家庭之下身体孱弱的少爷,枚的出现曾带给了觉新一丝希望,一种可以与之交谈分享的希望。但结果却让高觉新失望了。枚虽然与他一样是封建家庭下的少爷,但是却与他不同的,枚并未受到新思想的洗礼,他从精神上便是顺从于旧礼教的,哪怕旧礼教另枚感到不安,他也不曾想着去挣脱,更甚至“挣脱”二字是不存在与枚的思想意识之中的。这样的枚在高觉新的眼里看起来是悲惨的,但同时他也是幸福的:枚不曾像高觉新这样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而高觉新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也并未真正的带给他心灵的安定。

    二、高觉新人物形象的现实折射。

    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不可否认的还存在着许多“高觉新”这样的人物形象,高觉新所坚持的“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也不仅仅适用于觉新所在的时代。

    高觉新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具有批判性的,而他所折射出的人性弱点的问题也是深刻的。阅读讲究共情,在与高觉新这一形象共情时,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触到来自环境与内心的矛盾:无可否认的是,高家浓郁的封建礼教的环境令高觉新感到窒息与不安,但是他身上却又背负着太多的行囊,导致他不同于高觉民、高觉慧的阔步前行。生活的重担过早的落在了他不是很宽厚的肩上,悲剧的命运常常压的他喘不过气;但是他心中又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着一定的向往,他自身便是矛盾的。而高觉新自身也是这封建礼教下的一个悲惨的牺牲品。

    巴金在他关于《家》的十版代序中是这样写的:“……做了这命运的牺牲者的,同时还有无数的人——我们所认识的,和那更多我们所不认识的。这样地受摧残的尽是些可爱的、有为的、年轻的生命。我爱惜他们,为了他们,我也应当反抗这个不公平的命运!”“是的,我要反抗这个命运。我的思想,我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而现今,虽然大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但处于高觉新这一思想半开放或是渴望挣脱现实束缚获得高层次精神安定的人还在不断的进行着自我的精神折磨。“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在这一段也变换着形态地控制着我们的内心。

    安逸的环境当然是令人舒适的。正如高觉新一般,哪怕旧礼教的安逸仅不过是空有其表,但它强大的外表可以给予不安的内心以虚假的安定,而新思想所在的地方是迷茫而又未知的,这正如我们对选择结果的恐惧。高觉新的“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正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前行的动力。

    三、结语

    高觉新的形象无疑是鲜明并且引人深思的,他是巴金笔下的长子形象,是旧制度下的殉葬品同时也是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零余者。除此之外,他还是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投影。通过“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对高觉新生活的影响,我们可以客观的反思自身,以高觉新为鉴了解“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的现实可行性,从而对我们自身的行为选择做出一定的指引。

    参考文獻:

    [1]兰铁梅.懦者,旧制度的殉葬品——《家》中觉新形象初探[J].语文学刊,2011,(24):38.

    [2]张娜.巴金《家》中高觉新的悲剧形象剖析.安徽文学,2016.

    [3]夏云.论巴金笔下的长子形象——以再探觉新形象为例.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巴金.家.

    [5]巴金.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6]巴金.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