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肖新妹
摘 要 生态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生态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生态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性,深入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促进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笔者针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旨在突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态课堂 阅读教学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完全是跟着教师的思考,缺乏自主思考、理解与探究的能力,导致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停滞不前。而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建立在以生为本、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小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解放思想,拓展实践,树立学生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设置层次性的目标,与具体的构建方案,掌握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方法与原则,從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需求,提升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1改变传统观念
生态课堂的建立,首先要改变坐而论道的教学模式,规避填鸭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加入互动性的游戏环节,用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维持教学平衡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让学生将阅读培养成为兴趣,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图片以及情景还原等方式感悟文章中的诗意美好,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入文章内部,体验文章中的情怀。
2联合教材内容,打造课堂氛围
文学自身的艺术性很强,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文学作品表达艺术的方式就是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字展现它别具一格的美感。所以,语文教学当注意到这种艺术美感并且把它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美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深意,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十分关键,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按照教材中的内容,采用多种措施来创建一个适合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育教学人文化
老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的文章创建模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态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为学生创造模拟情景,给予完整的信息资料,运用情感交流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启发。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生态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成为了课堂的“老师”,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结合,这种新知识融合记忆的过程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用积极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由于思想的不同,会展现自身独具特色的优点,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优点,给予学生肯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4学生学习自主化
生态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拥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在阅读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的应该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将教育的根本归结到学生自身,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出现偏差时,老师应该尽快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5不断开发资源,引导学生深刻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进行课本阅读,还应当注意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课本学完后需要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课本中的问题自己去查询资料、交流讨论,最终进行学习和提高,通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个性化发展。
6生态课堂对阅读教育的影响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它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感兴趣以及想知道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个过程,对小学生起到了思维养成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阅读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7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提升了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促进师生情感升温,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既收获知识有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翁超超.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有效措施[J].考试周刊,2015(91).
[2] 林楚松.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分析[J].快乐阅读,2013(30).
[3] 李小燕.试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