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陈小梅
[摘 要]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色、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存在问题及如何完善进行研究,提出深化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与企业合作,大力培养师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实训项目等措施,这是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127-02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高职教育的理论基础以“适度、够用”为度。在教学中强调以实用训练与技能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职业岗位技能服务,因而高职的实践教学应体现相应的独特性。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实训基地中学生进行各种技能训练,与职业技术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争取达到学生毕业就能顶岗工作,这是高职学生就业的优势。由此可见,在高职教育中建设好实训基地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色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社会急需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调速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和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功能的剖析
(一)实训基地是提供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的场所
实践中知识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光有知识就是“纸上谈兵”,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知识才有用武之地,技能也离不开知识,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获得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特别是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离不开各种实践性教学的。实训基地可通过构建仿真或真实职业环境,来突出职业岗位的需要,学生接受岗位的实务培训,能把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应用及创新能力,从而完成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二)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场所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偏向技术型技能型。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标准或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设置培训模块,在专业学习内容中逐渐渗透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使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学生提前熟悉岗位技能与职责,毕业后可立即上岗,提高自身就业实力。
(三)实训基地是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场所
实训基地为高职教师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平台,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纵向和横向课题以及专利发明和实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得教师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创造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现状
(一)实训基地培训项目有待进一步优化
通过调研发现,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实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简单,大部分是一些验证性的实训操作,紧跟行业最新技术的综合性生产实训却不多。最简单基本的操作实训及一些单纯性验证实验是无法完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这些都直接使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企业提供的实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深度不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还未健全。校企合作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合作教育思想,不少企业忽略了与学院的教育协作,还只是停留在提供实习基地,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与讲座等方面。企业仅仅只选择人才,却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大多数实训学生在实训单位得不到系统的培养和指导,实训的效果不理想,对实际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毕业后无法顺利上岗。
(三)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并没有真正理解高职教育的理念,他们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教学上,缺乏一定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法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紧迫感。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比重较大,毕业后直接来学校任教,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对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最新的专业知识等都缺乏一定了解,这些都会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实训基地的功能还未全覆盖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教学功能、培训功能与生产功能。目前大多实训基地主要利用了教学功能,社会培训功能和生产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无形中使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白白流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基地,服务于技术改造、技术咨询与科研中心,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发挥学院辐射带头作用,积极扩大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近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必不可少的补充,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利用企业的资源,建设互利、双赢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是采取“订单培养的模式”,按照企业对技能人才质量及数量要求,共同培养学生,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学生在企业实训基地中能学到真本事,练出真才干,到企业就业后可立即上岗,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在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二是构建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最常采用的方式。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联系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逐步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最后挂牌建立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实训实际效果,高职院校必须有一批校外生产实习型及产学研究实训基地。以此为平台可及时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等,学院也可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力求实现双赢。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原有的校内实训室缺乏相应职业环境,可对现有实训室进行模块化配置,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实训基地建设只有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新模式,才能与生产一线相一致,造就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通过改造,使实训室具有相对真实的企业生产或服务环境、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满足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培养高技能的人才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的建设。“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区别。高职院校可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如用积极引进行业高水平技能人才,加强师资队伍技能培训等办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专职教师的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中去,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科研的一线中去。通过岗位锻炼和专业实践,专业教师可随时关注本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传授给学生。另外,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课程建设等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这多个方面都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掌握更好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创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材应从实训形式及内容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满足职业需求,突出岗位特点。首先,实训教材编写应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实训中应使学生能学习并掌握各个环节的专业技能。其次,应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编写实训教材与大纲。最后,在教材的编写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与深度,注重内容的连续性,力求把最新技术和工艺融合到实训项目里去。这样,能提高实训科技含金量,强化技能训练,最大化促进学生技能水平培养。
五、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课题,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为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为高职教育服务,在服务中不断开发潜在功能,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参 考 文 献 ]
[1] 祭彦加.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
[2] 王秀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3] 刘继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其效能提升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11).
[4] 靳丽君,张刚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思考[J].职教通讯,2012(24).
[5] 马英.职业教育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6] 贾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2010(10).
[7] 高俊文,邹心遥.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跟踪研究[J].教育导刊,2011(4).
[8] 李强.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健康发展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11(6).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