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形成对每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理念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师生不太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造成教学分先后、教学有偏见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紧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坚决摒弃教学偏见,进而不断鼓励课堂创新,提高课堂效率,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44-02

    引 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各学科内容逐渐趋于丰富化,而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法治精神的学生仍然是每个学科的重要基础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道德和法治理念的主阵地。小学是学生思想、行为和品德开始形成的基础时期,此时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小学教学内容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诸多教学问题,教学效果不足,如课堂不受学校和教师重视、课堂模式略显死板、课上氛围不足、学生积极性差、课堂效果不明显等,故本文旨在讨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隐存的问题

    1.教学存在偏见,忽略道德教育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他们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中,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较为松懈。同样,学校为求未来发展,也顺应社会竞争趋势,将主要教学方向转向考试重点学科,具体到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表现为课时设置偏少,在一些小学中出现一周内只开设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而且学校的课程管理与监督不够。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学校教学理念缺失的重要体现。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求职者的道德素养才是赢得机会和展示自我的首要条件,大多国际强势企业将人才的道德标准列为招聘过程中的考察条件。因此,学校应该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以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培养为基点,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1]。

    2.课堂模式死板,教学效率低下

    教育教学改革给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紧跟时代潮流的新时代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學校要根据新要求,切实落实教学改革。然而,目前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围绕课本教学,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很差,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因为课堂乏味无趣,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其学习效率低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因此课堂教学可以在灵活多样的环境下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2]。

    3.注重思想教育,缺乏实践教育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缺乏必要的实践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存在能动性强、思维灵活等特点,因此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往往在课上能够较好地理解,但是课下很容易遗忘,课堂知识如果得不到及时巩固,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也存在类似问题,教学中缺少相关的活动实践,难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阻碍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不断形成以实践教育为主的学科模式。

    二、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问题进行策略探究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课堂模式。自提倡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积极创新,提出了诸多新的课堂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其中,广泛使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及灵活开展课上活动受到多数教师的一致肯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及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3]。

    以五年级上册“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开教学,课前准备关于烟酒和毒品的视频素材,以视频引出课堂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使学生对烟酒和毒品有更为正确的认识。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上积极开展问题讨论环节,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学生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

    2.积极引领学生,注重道德实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有助于学生化理论为行动,可以促进学生从小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开展的重点内容之一,督促学生在行动中不断理解和成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要保证学生有课下完成的条件,避免由于实践的内容脱离实际而使学生难以完成。此外,教师应该保证实践的质量,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思维。

    以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为例,该章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讲解结束后提出相关问题,如学生自己在家中的责任是什么、是否主动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等,并要求每位学生在家里主动打扫家务。为监督学生实践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实时与父母沟通,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通过不断督促学生进行同步行动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3.针对学生情况,灵活开展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时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及学生的课下活动情况,及时接纳学生的课堂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以五年级下册“认识公共生活”为例,该章节意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和公众行为,以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社会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大都了解公共环境,自认为已经掌握该部分内容,课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课上的表情和动作,及时在班级中走动,不断与学生互动,保证课堂的高效进行。

    另外,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良好途径,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做到注意留意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切实维护好每位学生的利益。教师如果在课下发现情绪低迷的学生,要马上询问教导,遇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上前制止并与学生耐心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

    4.转变课堂理念,构建开放课堂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逐渐淘汰,不断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由学生参与讲授,教师主要起辅导作用,并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及时交流补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不应围绕固定课堂模式,而要抓住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精神,要开展学生自主讲解课堂,并通过讲述情况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道德行为[4]。

    以四年级上册“正确认识广告”为例,广告种类繁多,范围较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因此他们对广告都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以“我眼中的广告”为主题的交流活动,采取分组讨论并讲解的模式进行,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补充并总结。通过学生讲解的课堂形式,可以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牢固掌握课程内容固,对学生良好道德法治精神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结 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举止、品德修养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该阶段的道德培养极为关键,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无疑是培养学生道德精神和法治观念的最佳途径[5]。面对目前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课堂模式,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抓住课程的核心,不被传统的课堂所局限,进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张中华.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105-125.

    杨桂芹.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 (06):44-45.

    陈伦勇. 提升小學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08):44-46.

    王智慧.“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5 (25):102-103 .

    李芬.运用情境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J].名师在线,2019(14):71-72.

    作者简介:方学涛(1978.8—),男,山东平度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