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共同的语文梦
时利平
2014年5月21日,为了参加“第八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我们一行4人登上了北上的列车。这是我们面对面接近“语文主题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所以,一路上,满心都是欢喜!
到达会议地点,我们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大家像老朋友一样热烈交谈着,是那么融洽与自然。我们怀揣着一个共同的语文梦想而来,这次研讨会,让大家走得更近了。
在这次为期2天的会议上,我们一共观摩了6节课。这几节课各有千秋,令我们耳目一新,带给我们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节是山东潍坊市临朐县王玉莉老师的单元识字课。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带领孩子们采用“我会认” “我会读” “我会记” “我会用” “我会做”等多种方法,集中认识了38个生字,还引导学生掌握识字规律,把生字学习融入阅读之中,课堂容量之大让我们折服。
第二节课是林州八小方晓玉老师的《永恒的美丽》。这节课上,方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着居里夫人的“百年美丽”,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把这篇文章理解得非常透彻。这让我不由想到以往的课堂,教师在竭力讲解,学生在费力学习,往往要两节课才能学完这篇文章。而方老师的这节课,以一篇文章为例,又学习了另外三篇文章,真正做到了质从量出。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魅力,正是这样的课堂积累起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三节课是林州市直三小李晓林老师的《爱的故事》,这是一节以文带文课。李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七颗钻石》,抓住文章主线,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爱,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自然而然引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爱,有时很简单》一文。这一节课,老师仅仅是在引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用朗读、交流、汇报、写作等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接下来的三节课,一节比一节精彩。来自山东昌乐的李晓伟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篇带多篇”的课堂案例。学生先利用25分钟的时间精读课文,并在朗读、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即“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然后,李老师利用剩余的15分钟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而实现学习方法的再体验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升华。林州第一实验小学的王晓静老师则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了两篇课内文章,和一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在这节课上,王老师甜美的声音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一节,是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侯华丽老师的《一路诗歌吟别离》。很难想象,短短的一节课,侯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了14首离别诗歌,重点品味了两首送别诗,同时让学生书写了自己的离别情,读写有机结合。当学生的诗歌被放在展示台上时,全场不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那诗歌实在太有韵味了,那字迹实在太美了,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这是出自六年级孩子之手。
这6节课给了参会老师极大的震撼。有了这些名师课堂的引领,我们对于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后的课堂如何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后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每节课后,都设置了一个“名师论道”的环节,6位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思路,同时谈了自己在实验中的具体做法。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的张琳老师、林州市教研室王文书主任也从不同方面给我们引领与启示。更让我激动的是,我看到了原全国小语理事会会长崔峦老师,他的到来更为这次会议注入了一份激情。他的循循善诱让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在北京新学校研究院马红芳老师的引荐之下,我们还有幸参加了在林州市直三小举行的晚间“语文主题学习”沙龙,聆听了来自广东深圳、江西恩江、杭州萧山、河南洛阳、河南林州的老师们的宝贵经验,更有幸见到了“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的老师们,和他们聊天,我真的收获颇丰!深圳市福田区的王涛老师在24日晚上举办了专题讲座,他精辟的见解、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思维、新颖的做法均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这位年轻的教育同行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活动结束前,我们和林州三小的李晓林、刘新红两位老师在一块交流心得体会,真诚地邀请她们学校和我们结成联谊学校。毕竟,在这条路上,我们还缺少名师的引领和指导,而林州教育,已然走在了前面。
虽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渴望学习的热情。两天的学习转眼结束了,回来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一气呵成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我们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老师,并得以互相交流。我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路走得更远、更坚实。
2014年5月21日,为了参加“第八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我们一行4人登上了北上的列车。这是我们面对面接近“语文主题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所以,一路上,满心都是欢喜!
到达会议地点,我们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大家像老朋友一样热烈交谈着,是那么融洽与自然。我们怀揣着一个共同的语文梦想而来,这次研讨会,让大家走得更近了。
在这次为期2天的会议上,我们一共观摩了6节课。这几节课各有千秋,令我们耳目一新,带给我们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节是山东潍坊市临朐县王玉莉老师的单元识字课。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带领孩子们采用“我会认” “我会读” “我会记” “我会用” “我会做”等多种方法,集中认识了38个生字,还引导学生掌握识字规律,把生字学习融入阅读之中,课堂容量之大让我们折服。
第二节课是林州八小方晓玉老师的《永恒的美丽》。这节课上,方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着居里夫人的“百年美丽”,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把这篇文章理解得非常透彻。这让我不由想到以往的课堂,教师在竭力讲解,学生在费力学习,往往要两节课才能学完这篇文章。而方老师的这节课,以一篇文章为例,又学习了另外三篇文章,真正做到了质从量出。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魅力,正是这样的课堂积累起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三节课是林州市直三小李晓林老师的《爱的故事》,这是一节以文带文课。李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七颗钻石》,抓住文章主线,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爱,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自然而然引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爱,有时很简单》一文。这一节课,老师仅仅是在引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用朗读、交流、汇报、写作等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接下来的三节课,一节比一节精彩。来自山东昌乐的李晓伟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篇带多篇”的课堂案例。学生先利用25分钟的时间精读课文,并在朗读、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即“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然后,李老师利用剩余的15分钟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而实现学习方法的再体验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升华。林州第一实验小学的王晓静老师则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了两篇课内文章,和一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在这节课上,王老师甜美的声音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一节,是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侯华丽老师的《一路诗歌吟别离》。很难想象,短短的一节课,侯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了14首离别诗歌,重点品味了两首送别诗,同时让学生书写了自己的离别情,读写有机结合。当学生的诗歌被放在展示台上时,全场不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那诗歌实在太有韵味了,那字迹实在太美了,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这是出自六年级孩子之手。
这6节课给了参会老师极大的震撼。有了这些名师课堂的引领,我们对于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后的课堂如何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后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每节课后,都设置了一个“名师论道”的环节,6位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思路,同时谈了自己在实验中的具体做法。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的张琳老师、林州市教研室王文书主任也从不同方面给我们引领与启示。更让我激动的是,我看到了原全国小语理事会会长崔峦老师,他的到来更为这次会议注入了一份激情。他的循循善诱让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在北京新学校研究院马红芳老师的引荐之下,我们还有幸参加了在林州市直三小举行的晚间“语文主题学习”沙龙,聆听了来自广东深圳、江西恩江、杭州萧山、河南洛阳、河南林州的老师们的宝贵经验,更有幸见到了“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的老师们,和他们聊天,我真的收获颇丰!深圳市福田区的王涛老师在24日晚上举办了专题讲座,他精辟的见解、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思维、新颖的做法均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这位年轻的教育同行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活动结束前,我们和林州三小的李晓林、刘新红两位老师在一块交流心得体会,真诚地邀请她们学校和我们结成联谊学校。毕竟,在这条路上,我们还缺少名师的引领和指导,而林州教育,已然走在了前面。
虽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渴望学习的热情。两天的学习转眼结束了,回来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一气呵成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我们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老师,并得以互相交流。我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路走得更远、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