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探究

    【摘要】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视人民为“最高法则”,通过对广大指战员和党员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严肃军纪法规、倡导人民监督和坚持艰苦奋斗等一系列廉政建设措施,使广大党员干部以廉洁从政取信于民,以惩治贪腐凝聚民心,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的衷心拥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实践证明:贪污腐败始终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大阻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政建设的思想根基,执政清廉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探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对于新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群众路线;内在联系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民心归附,社会风气正。因此,沦陷区、大后方的有志青年、爱国正义人士、知识分子纷纷投奔抗日根据地;日伪军入侵时逃往大城市避难的地主士绅也先后返回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人民由衷地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可见政权的基础是人民,政权能否稳固和发展取决于人民拥护还是反对,而人民拥护还是反对很直接的一条取决于执政者是廉洁还是腐败。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在长期艰苦的对敌斗争环境中,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树立群众观念,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走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探析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和群众路线内在联系,对于当前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

    新四军是由湘、赣、闽、浙、鄂、豫、皖、粤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抗战初期,新四军所处的华中抗日根据地阶级关系和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在党内渗透,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腐化的萌芽开始出现,极易出现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新环境、新任务、新条件使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党组织面临严峻考验。毛泽东及时向全党发出指示:要防止“国民党对共产党干部所施行的升官发财,酒色逸乐的引诱。”①同时,他还告诫全体党员干部:“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②因此,华中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廉政建设,把廉政建设作为整个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群众支持拥护的廉洁政府。

    (一)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清廉为民的思想基础

    在新四军和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廉政教育,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前提。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节省开支,禁止浪费,严惩贪污中饱”的要求,结合华中地区的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措施,在各地创办各类党校及大学,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在华中各地的党员培训班上亲自给广大党员干部授课,其中最著名的是其关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授。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刘少奇明确阐述了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这正是从根本上反对和治理腐败的良药。刘少奇指出:“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①1941年4月,华中局在盐城创办了华中党校,着重培训部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干部。刘少奇任华中党校校长,并作了《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为什么会犯错误》《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等报告。②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人也经常通过讲课的形式,将廉政思想渗入到学员之中,增强学员的政治素质和廉洁意识。除了华中党校外,苏中、苏南、盐阜、淮南等地也都办有地方党校;华中还办有抗大总校及分校;另外还有各地行政学院、鲁艺华中分院、苏中公学、江淮大学、华中建大等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干部学校③。华中局及各根据地还以开设培训班、冬学、夜校、半日校和民众教育馆等形式,组织政治学习。另外,还通过会议、报刊、文艺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廉洁教育,进一步增强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的能力,真正做到公正用权、勤俭朴素、坚定自律。

    (二)严肃军纪法规,塑造群众拥护的铁军形象

    新四军进入华中抗日前线后,根据抗战实际和中央军委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纪律要求,对过去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新的三大纪律、六项要求和十项注意,要求每一个指战员遵守。三大纪律即政治纪律:坚决抗日救国;服从命令指挥;爱护老百姓,不违反民众利益。这三条纪律是维护新四军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纪律,是新四军党纪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纪律,也是军队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六项纪律即保护武器、爱惜公物、遵守时间、动作迅速、整齐清洁和讲究礼节。这六项纪律能有效克服军队的一些不良习气,使得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十项注意即民众纪律,分别是“上门板捆铺草、地下扫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偿、大便要找厕所、洗澡避开女人、进出要宣传、不杀害俘虏兵”④。这十项注意旨在让广大官兵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让军队人员打扰群众生活,极力保障群众的基本利益。这三大纪律、六项要求和十项注意简洁明了,同时也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爱护老百姓,不违反民众利益的严格纪律,以及买卖公平、借物要还、损失要赔偿等具体要求体现了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明了新四军是一支新型的人民的军队。

    皖南事变后,华中抗日根据地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各根据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各类条例和公约,如《淮北苏皖边区修正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修正淮海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盐阜区修正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苏中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苏中区各级行政人员公约》《盐阜区各级行政人员奖惩暂行条例》《盐阜区司法人员任免奖惩待遇条例》⑤等等。这些条例和公约严格规定了若公务人员贪污财物则需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如盐阜区规定公务人员“贪污财物在新抗币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淮海区规定“贪污财物在抗币10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7年以上之有期徒刑;贪污财物在抗币1000元以下500元以上者处10年以下5年以上之有期徒刑;贪污财物在抗币500元以下300元以上者处5年以下1年以上之有期徒刑;贪污财物在抗币300元以下处3年以下之有期徒刑”①。苏中区规定“贪污财物在价值1000元以上或抗币1000元以上者处死刑”②。各根据地依据“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贪污腐败分子依法予以严惩,另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施政纲领,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权、平等权、人身权、财产权等等。华中各地在廉政建设中,不仅重视廉政立法,制定有关廉政的制度,而且在法律、制度颁布后严格执行。如苏中税务局“第四分局主任邢爱身贪污4000元,师特务营长李桂成贪污100元,结果依法执行枪决。”③

    (三)倡导人民监督,建设人民做主的根据地政权

    人民群众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力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政治,广开民主监督渠道,善于倾听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

    华中抗日根据地在法制建设中重点赋予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检举的权利,保证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监督。如根据地在人权财权保障条例中规定:“不论任何公务人员如有非法行为或失职渎职情事,致使人民之人权财权遭受损害时,任何人得以任何方式,向县以上任何一级政府控告之”④。

    《盐阜区各县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保证人民或群众团体对公务人员的贪污行为,有向各级政府提出检举的权利。刘瑞龙在淮北苏皖边区行署成立大会上作报告时,把“建立新民主政权的新作风”单独作为一个方面,提出要建立战斗的、民主的、廉洁的新的工作作风,而民主的作风就是“要接触各个阶层的人民,倾听群众的呼声,经常接近群众,倾听群众对政府的批评,对上层,不轻佻;对下面不骄傲,一切繁文缛节都要除掉”⑤。

    华中抗日根据地通过最广泛的民主选举制度,成立民选政府,使人民群众能够直接监督和参与政府的工作,真正实现地方自治。在苏北盐阜区,曾一度流行着一首《民做主》的歌谣:“现时的官儿大家选,选个乡长有本领。做事要为老百姓,乡亲们呀,办事桩桩要公正哪!……如有乡长官僚又贪污,红眼绿眼狠又狠,大家起来罢免他。乡亲们呀,推翻坏蛋换好人哪!”这首歌谣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勇敢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监督政府。

    同时,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有效发动民众积极参与监督的监督形式。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共创办了250多种报纸杂志。这些报刊杂志登载各边区的施政纲领、人权保障条例等,营造惩治腐败舆论环境,指导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贪污腐败、享乐思想进行揭露批评,荡涤邪恶,弘扬正气。

    (四)始终艰苦奋斗,携手人民群众共同克服困难

    由于日伪顽军的封锁,加上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机关部队开垦荒地,种粮栽菜,养猪放鸭;同时精简行政机构。各级干部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为耻。每遇荒灾,机关、部队节衣缩食,支援灾民。

    根据地领导人以身作则,艰苦奋斗,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搞特殊化。项英的工作繁重,经常伏案到深夜,他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战士们同吃同穿同住,从外表上看,与普通战士无异,不失艰苦朴素作风的本色。另外,还有陈毅、谭震林、黄克诚、彭雪枫等领导人,无不清廉克己、严于律己、节俭治军,与广大战士和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干部作风拉近了党群距离。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

    清正廉洁是抗日民主政权自身的要求,也是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宗旨的要求。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如何生存、发展、壮大,靠什么?力量源泉在哪里?很明显,战争的伟力在群众。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除了靠新四军英勇抗日以外,还要靠新四军建立的根据地政权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所建立的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清廉的政府。因此,廉政建设与群众路线能否有效地结合,防止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成为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最重要的问题。

    (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是根据地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反对腐败,必须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①刘少奇也强调:“新四军吃了穿了人民的,就是人民养育的, 就是人民的军队, 人民完全有权利批评它, 教育它, 指导它, 要求它去为人民的福利而战斗。”②他还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届参议会上发表的《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的演说中指出:“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或者你们认为我们犯了错误,那就请你们,请人民不客气地批评。”③“我们有错误,你们应该来纠正。我们还提倡人民对政府的批评,对政府中任何一个职员,一个机关,进行批评”、“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才能暴露政府中个别的坏分子和贪污分子,以及各种错误。而给以清洗与纠正。”④根据地的领导人都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告诫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再好的政策也会出错,纲纪法规的力量有时而穷,独有人民的监督是无穷的力量。”“政府人员自上而下的守法精神,人民自下而上的监督;上面严格执行,下面密切监督;党外监督,党内检查;这样上下照顾,内外夹攻,才能建立严格的巩固的法制。”⑤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推进廉政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能得到群众的监督,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华中抗日根据地要求各级政府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改进自身的作风。根据地的民主监督,是在普遍、直接、平等的原则下由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当家做主的政治热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开展反腐倡廉,必然会有效地动员和接受群众的监督,因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必然会成为反腐倡廉的积极响应者和热情参与者。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反腐倡廉,对腐败现象不回避,不遮丑,不护短,听得进逆耳忠言,致力于防患未然,恰好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自信的表现,也是形成反腐倡廉良好氛围的必须之举和必由之路。

    (二)为人民办实事,造福人民,是根据地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根据地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⑥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带领群众坚决抗击日伪军的侵犯,以游击战打击敌人,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舍生忘死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帮助群众恢复被敌人毁坏的家园,组织和武装群众,保卫自己的家乡。与此同时,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从各地实际出发,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开展生产自救。在极其艰苦、险恶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为广大群众修筑排水沟、桥梁、海堤,解除当地旱涝灾害,百姓口中都流传着关于“雪枫沟” “新四沟”“军民桥”“惠生堤”“宋公堤”等新四军拥政爱民的故事。抗日民主政府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乡村干部都是人民选出来的,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民主政权机关设置村里,干部驻在群众家里。有的干部就在群众家带饭或吃派饭,干部和群众亲如家人,同甘苦,共患难。敌人来了,政府首先组织人民群众转移隐蔽;群众有困难,政府全力相助。心系人民群众是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能够在敌后崛起,赢得战争的重要因素。

    (三)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赢得广大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是根据地廉政建设的关键

    华东抗日根据地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来抓,并且实行了诸多措施和办法逐步成为深受人民拥护的廉洁政府。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是为了解放人民,实现民主,党所领导的政权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因此,边区各级政府都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和最高原则。它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人民的利益出发,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例如实行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节约运动等,在新四军中实行拥政爱民、爱惜民力等。边区政府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大至一个法律、一个政策的执行,小至一户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政府都操心;甚至群众丢失一头牛、一只羊,政府都发布公文帮助寻找;为了方便群众打官司,司法机关不收任何费用,就地审判,不拘形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政府机关深入人心。政府经常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员,把每一文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要花钱少,办事多,节约每一寸布、每一担柴、每一斤粮,并严惩贪污、反对浪费等。因此,在华中各根据地勤俭节约成为风尚。边区的一切工作人员,不论职务高低,都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以当人们的勤务员为荣。华中各根据地都将厉行廉洁政府,肃清贪污腐化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边区政府都要求公务人员清正廉洁,守法奉公,为民表率,不滥用职权,不假公济私,不徇私情,不贪污,不受贿,不堕落。边区的公务人员,通过教育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基本上做到了清正廉洁,杜绝了歪风邪气,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经过一系列的廉政建设,根据地逐步建立起典型模范的廉洁政府,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贪污腐败几乎绝迹。正如邓子恢在路东临时参议会上所说:“我们于几个月间,杜绝了贪污现象,澄清了污浊的吏治。当然还不免有个别的贪污分子,但经过我们严办,已在日趋消灭。现在可以说,民主政府里已经建立了公正廉洁的作风,贪污现象一般的已经没有了。”①建设廉洁、公正、高效、勤勉的政府,必须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②

    三、历史的启示

    反腐倡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清除腐败现象,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腐败则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水火不容。

    (一)贪污腐败始终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大阻碍。人民对政权的态度,决定着政权的兴衰,人民对军队的态度决定着军队的存亡。而一个政权、一支军队是否廉洁,是人民作出判断和决定取舍的基本尺度。当时的国民党政权,贪官污吏横行,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官员灯红酒绿。军队长官吃空饷、喝兵血,致使部队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丧。特别是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官员下山“摘桃子”,一群“劫收”大员中饱私囊,“五子登科”,腐化堕落,人民群众看着眼里,恨在心里,极为不满。这种脱离人民的政权,完全丧失民心,国民党这个执政党也就失去执政基础。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一贯重视廉政建设,指挥员与大家同吃一锅饭,同吃一样菜,从不搞特殊;部队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广大指战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节约每一个铜板,减轻人民负担。群众路线的实质是为民、务实、清廉,而贪污腐败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大阻碍。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把人民当作父母、视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思想根基。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摒除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在廉政立法和纪律的制定中突出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廉洁政权的建设中鼓励群众发挥其监督的权利;在恶劣环境中,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与群众共克难关。贯穿整个廉政建设始终的思想根基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提高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领导水平和共产党员的拒腐防变能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

    (三)执政清廉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始终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具体利益问题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廉政建设。实践证明,新四军廉洁自律,服务人民,其廉政措施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为广大民众争取最安全的生存权,确立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历史地位,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完全是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①。要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就必须摒除教条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良作风,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廉政建设的最终目标。

    (本文系唐莲英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12&ZD076)和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方向”阶段性成果)

    (作者周春燕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中共党史专业13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