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社交特征的美食类APP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徐怡雯 鲍懿喜
摘要:在对美食类APP的设计和研究中,过分注重对其功能性的发展,而并未从用户的角度对社交功能的设计进行研究。战略层上,用户话题共通性、氛围轻松性、情感接近性的社交特征暗示了用户的心理需求;范围层上,用户的社交行为反映了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对典型美食类APP中具体社交模块的结构层的交互设计、框架层的界面布局、表现层的视觉设计研究,归纳总结出美食类APP社交功能的设计原则,为分析与评估美食类APP中的社交模块设计提供评价标准,为提升用户社交体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美食类APP 交互设计 社交特征 用户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TD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020-02
引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厨房。”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美食社交对于人们进行人际互动和人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美食社交和美食类APP给人们带来了在“吃什么,如何吃,跟谁吃”等各方面的新体验。
美食类APP的社交功能是满足用户进行美食交流需求,并帮助用户拓展强化社交圈的重要部分,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设计研究和功能界面的提升上,未从用户的角度研究社交特征,深入分析其中的用户社交行为与其对应的设计表现。本文将对用户体验设计的五要素在美食类APP社交体验中的具体表现做出分析,最终在每个层面上提出提升美食类APP社交体验的设计原则。
一、美食类APP战略层的用户社交特征
美食类APP中用户的社交特征包括:话题共通性、氛圍轻松性、情感接近性。
(一)话题共通性
无论是单纯的分享推荐美食,或是在美食圈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讨论,本质上都是在饮食上有共同爱好的用户聚集,是一种发现建立弱关系的过程。接下来用户通过加好友、评论点赞等活动,以促进弱关系的拓展。
(二)氛围轻松性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能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人在平台上共享的美食信息,也能毫无负担地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氛围轻松性可以保证美食类APP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一种放松方式,呈现自我内涵,即一个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等。
(三)情感接近性
增强情感接近性更是能够保证用户活跃度和黏性的标准,也是增强APP本身差异性和吸引力的手段。除去工具型功能,用户现在最关注的是食物本身的交流——通过展示内容,引起相同兴趣人的关注,从而评论互动,获得自我的认同感。
二、美食类APP范围层的社交功能
美食类APP中的社交功能包括发布原创内容、关注、点赞、评论、私信聊天、话题分享等。由于现有互联网社交研究将用户社交行为分为内容创造行为、内容传播行为、关系构建行为、关系维持行为四大类,故将美食类APP的社交功能归入以下四种社交行为中。
(一)发布原创内容——内容创造行为
内容创造行为是用户自主贡献内容的行为方式,即现在许多社交产品中的UGC-(用户原创)内容。美食类APP中用户的内容创造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用户发布的图片、话题、日志、点评以及菜谱等。
(二)话题分享——内容传播行为
内容传播行为即用户自主的内容分享行为模式。美食类APP中用户的内容传播行为主要表现在跨社交平台的传播上。即用户通过分享某一其他用户的原创性内容(话题、日志、点评或菜谱等)到现有社交平台上(微博、微信等),再与平台上的用户进行讨论。
(三)关注——关系构建行为
关系构建行为基于一个前提,即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基于其个人兴趣、生活经历、个人观点等活动与他人产生联系。在美食类APP中这种行为表现较弱,主要为关注某人、跟附近的打招呼等。
(四)点赞、评论、私信——关系维持行为
关系维持行为,即用户为了维持关系做出的一系列与另一方的信息交互活动。美食类APP中关系维持行为的表现形式较多,主要有点赞、评论、私信等。
三、美食类APP结构层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提升社交流畅性,引导用户的社交操作
良好的交互设计能够保证用户迅速理解使用方式和预期结果,大大减少用户社交过程中的不良体验,提升使用效率,让用户乐于使用社交功能。美食类APP中的社交功能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一)社交功能易理解性
用户关心怎么找到信息,而人在短时间的注意力是一定的,用户目标对象的可见性会影响用户认知,显示太多的相似对象会让用户找不到目标对象。现有美食类APP中的部分社交功能信息层级不突出,可交互与不可交互区域没有做出视觉上的分割,会给用户带来困扰。此外美食类APP中还存在一些图标和文字解释存在歧义的设计按键呼出的页面可能与用户预期不符,造成用户的不良体验如图3-1。
为了引导用户操作,减少用户的误解,应当依据不同内容做出视觉层次,利用用户习惯的交互语言与图标来减少用户记忆负担,通过优化交互设计让用户更易理解现有社交功能。
(二)社交功能易操作性
由于内容较为丰富,页面需展示的信息量较大,美食类APP的社交页面经常存在可交互功能分布过密、体积过小不易操作的问题。如可交互的用户头像、话题标签、部分评论点赞图标等。为减少用户的误操作,可以适当减少密集型的可交互元素,或将各个元素之间的间隔扩大,方便用户点击如图3-2。
大部分美食类APP社交界面的内容视图采用列表式视图,信息层级较为扁平,图片为展示重点,便于用户采用下滑手势高效浏览大量内容。这种布局方式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减少了的思考过程,为用户营造了轻松愉悦的使用氛围。
四、美食类APP框架层的界面布局
本章主要通过用户体验设计的五要素中的框架层所对应的界面布局设计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与案例分析,总结出美食类APP界面布局的原则。具体的设计原则如下
界面布局精简,突出社交功能
无社交功能的美食类APP主页主要采用下图左侧的混合式布局方式。混合式布局方式可以承载大量的内容信息,但同时会给用户带来无关信息的视觉干扰。由于信息层级较深,用户在寻找所需信息时需要进行多步操作与判断,造成不良体验。
具有社交功能的美食类APP主要采用下图右侧的列表式布局,信息量相对减少,整体风格干净简约,带给用户更舒适的体验,体现了氛围轻松性。图4-1中用不同色彩表现出不同功能在布局上的位置和大小。
有社交功能的美食类APP一级界面中通常包含内容创造、内容传播、关系维持行为对应的相关功能。考虑到用户社交的话题共通性特征,其中内容创造功能在页面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位于底部标签栏中央部分,便于用户发现和操作。话题分享功能与点赞、评论功能所占比重与布局位置相似,位于内容视图的左下或右下方,考虑到每一条单独内容都需要有内容传播以及关系维持行为,它门的大小都不宜过大如图4-2。
部分美食类APP的内容传播即话题分享功能被设置在二级界面即话题内容界面中,这样能使用户在浏览完整话题内容后作出判断,是否转发分享,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如图4-3。
关注功能即关系构建行为被归于用户界面中,而且关注图标所占比重较小,与其他内容层次差异较小,不利于用户交互。
由于美食类APP的主要内容来自用户原创,为鼓励用户发布话题,满足其话题共通性的需求,需要突出话题发布功能,在布局上形成层次差异。关系构建功能目前也不够突出,有必要在视觉层级以及页面位置上做出改善。
五、美食类APP表现层的视觉设计
视觉风格强调美食元素,获得用户好感
美食类APP社交功能页面的色彩与APP整体保持一致,除背景的白色和非交互部分的灰色外,主题色以暧色为主,如给人带来食欲之感的橙色、黄色引起用户关注的红色、玫红;代表健康环保的绿色等。传达给用户一种清新美好的感觉,色彩对比度不宜过分强烈如图5-1。
上方导航栏与下方标签栏使用主题色,整體风格更加稳重。适当相邻色的使用使视觉风格更加统一协调,不失活泼如图5-2。
美食类APP社交页面的图标主要采用扁平化设计,和内容视图中的美食实物图形成对比,突出图标的功能性和准确性。但部分图标的使用和文字说明与用户预期不符,会造成用户困惑。
由于美食类APP具有氛围轻松性、情感接近性的社交特征,在视觉设计上可以使用有趣味性和美食主题性的图标,例如好豆菜谱主页图标为厨师形象,食色中用户等级是饭团造型。视觉元素都不宜过度拟物化。这些有趣幽默且人性化的视觉设计,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兴趣,获得用户好感。
六、结语
根据对战略层的研究,美食类APP具有话题共通性、氛围轻松性、情感接近性的社交特征。范围层的社交功能需要依据用户的内容创造、内容传播、关系构建与关系维持行为进行设计。结构层的交互设计需要提升社交流畅性并引导用户的社交操作;框架层的界面布局需要精简并突出社交功能;表现层的视觉风格需要强调美食元素并获得用户好感。设计师在分析或改进美食类APP的社交体验时,应该从用户心理和用户行为出发,关注并强化用户的社交特征,从用户体验设计的五个层面提升用户的社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