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军侵略深圳兵力调动考察

    王硕渡

    【摘 要】深圳是华南抗日战场的主战场之一,多次发生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侵略者在这里三进三出,并取道深圳侵占香港,最后在深圳大规模投降。这些确凿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深圳的罪恶行径,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抗日战争;日军;兵力调动;深圳

    抗战期间,深圳因毗邻香港,处在内外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自1938年侵占深圳后,在这里三进三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在深圳掀起的反侵略战争从未停止。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港英租界后,深港地区成为太平洋战场重要一角。日军长期盘踞深圳,基于各种战略意图,频繁调动军队向周边发动进攻,直至1945年秋,以大约8000人的规模在深圳投降。本文试从日军在深圳的军队调动这个角度来梳理有关史实,考察日军在深圳的阶段性战争意图,以期全面揭示日军在深圳的侵略战争轨迹。

    日军初步袭扰和入侵计划(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与深圳毗邻的港英租界保持“中立”。大批军备物资通过广九铁路和深圳—广州公路,源源不断输送到内地。据日军估算,到1938年夏,取道深圳的货物运输量约占中国海外补给总额的80%①。广东日侨撤离后的1937年9月,日军开始对广东沿海及深圳香港边境实施封锁作战,主要是派军舰和飞机攻击广九铁路、水上运输船、公路车队和虎门要塞等军事设施。一开始,日军飞机是隶属台湾的海军鹿屋航空队。接着,日军驻上海第3舰队包括航母在内的多艘军舰开至深圳赤湾海域,炮击中国军队阵地。其第1航空队直接从航母起飞实施轰炸②。1938年5月间,日军第14航空队以澳门西南的三灶岛机场为基地,继续对深圳等地实施封锁作战③。

    由于封锁效果不明显,日军开始策划大举登陆广东的侵略行动,前后共历三次。第一次是1937年11月,日军大本营决定攻占广州,切断中国军队所依赖的广九、粤汉铁路补给线。日军编组第5军和第4飞行团,作战代号为“A作战”,预定于1937年12月26日在深圳东侧大亚湾登陆。由于同年12月12日发生日军误炸长江上的美英军舰事件,国际关系恶化,为避免刺激美英,日军A作战计划暂停。第二次是1938年5月底,日军大本营考虑同时攻占汉口和广州,但由于海路运输准备不足以及武汉作战需要预备兵力,再度搁置侵略广东计划。第三次是1938年8月中旬开始,日军大本营进行攻占广州的准备,仍然计划日军主力由大亚湾登陆。这一方面是为封锁中国从港澳的物资进口通道,另一方面是策应日军武汉作战。同年9月7日,日本御前会议批准这一计划。

    日军第一次侵占深圳(1938年9月至1938年12月)

    1938年9月19日,日军大本营下达进攻广州命令。日军第18师团原驻杭州,于1938年9月在上海北部集结。第5师团原驻徐州,于同年9月下旬在青岛集结。第104师团于同年9月下旬在大连集结。各路日军分赴澎湖列岛马公并于同年10月7日完成集结,日军总兵力约7万人①。10月11日夜,日军主力船队抵达大亚湾海域。进攻之前,日军占领三门岛,断绝珠江口与粤东之间海面交通,日军多艘军舰也开至深圳前海附近海域。10月12日,日军大举登陆大亚湾,中英(深港)边境形势紧张。日军飞机频频出没于深圳南头和罗湖。日军第18师团和第104师团一部,先后掠过龙岗、平湖一带,直趋樟木头车站,截断南北交通。10月17日晚,大亚湾日军一部越过大鹏,沿沙鱼涌、坪山方向,包抄驻防淡水的国民党军退路。10月18日,大亚湾日军一部从沙鱼涌方向包抄驻防龙岗、坪山的国民党军退路②。10月21日,广州失陷。同日夜晚,日军第5师团由军舰护航从大亚湾出海,绕过香港进入内伶仃岛附近,并于10月22日对虎门要塞中国军队发起陆海空攻击。10月23日,虎门要塞失陷。

    国民党方面对日军行动出现重大误判。蒋介石事前判断日军进攻广东之举,主要是一种恫吓,所以不断抽调粤军北上参加武汉会战。国民党广州当局判断,日军带有恫吓性质的登陆作战,地点很可能是广东广西交界地区③。在日军进攻之下,广州、惠州一带国民党军6万余人,一触即溃。日军侵占广州后,以第104师团负责广州以北防务,以第5师团负责广州以西防务,以第18师团负责广州以东及东南方向防务。深圳成为日军第18师团作战区域。

    为截断香港到内地的物资运输通道,1938年11月22日起,日军第18师团一部约二、三千人登陆蛇口半岛,另有东莞、惠州、淡水(从大亚湾登陆)日军向深圳分进合击。日本海军封锁深圳东西海岸及珠江口。深圳国民党军两个旅溃散,南头、罗湖、龙岗等地失陷,约10万难民逃往香港新界。11月29日,英日代表在深港边境谈判,英方要求日军尊重英国主权。日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广州以西以北国民党军,于12月1日分路(由赤湾和广九铁路线)撤离南头、罗湖等地④。深圳国民党县长迟迟不敢从香港返回收复失地,国民党军也不敢在深港边境及珠江出海口驻扎。新四军叶挺此时回到广东,一度在深圳组织抗日武装,迫于蒋介石的压力,很快离开广东。

    日军第二次侵占深圳(1939年8月至1939年11月)

    日军侦察到深圳物资运输相当活跃,于1939年8月再度出兵侵占深圳。第18师团以步兵第114联队(竹下几太郎大佐)、步兵第124联队1个大队及炮兵、工兵各一部,从黄埔港乘船至虎门集结,于8月15日夜,趁大风雨从赤湾登陆,旋即占领南头。8月16日上午,日军侵占罗湖⑤。日军抵达中英边界后,与英警在深港边境桥梁两边布岗。8月17日,日军占领沙头角。日军持续增兵,包括一部分伪军。日军以罗湖为据点,一路沿公路直趋横岗、龙岗、淡水方向,并有日军从大亚湾登陆策应;一路沿梧桐山进犯沙头角、沙鱼涌、大鹏;一路沿铁路北攻李朗、平湖,并有东莞日军南下策应。此三路都与中国军队交战,战事胶着。8月28日、29日,日军数千人在赤湾乘船撤离。日军留下第124联队1个大队警备罗湖与沙头角,第114联队撤回广州附近驻地。日军在南头扶植傀儡政权,市民80人被迫充当伪警察。9月初,日军撤出横岗、布吉。日军继续盘踞南头、罗湖、沙头角等据点,人数一度减至不足500人。国民党军队对深圳日军呈包围压迫态势,日军固守待援。

    同年9月14日起,日军从大铲湾附近登陆增援南头和深圳共1000余人①。日军还在大亚湾登陆,占领葵涌、沙鱼涌等地。9月15日,日军数百人从盐田、大小梅沙进犯坪山。9月30日,国民党军独20旅进攻罗湖一带日军。日军第18师团急派第114联队增援。这部日军于10月1日半夜从广州黄埔港出发,10月2日在蛇口登陆,绕道观澜企图包抄国民党军。10月4日,在深圳与东莞交界的凤岗,国民党军约8000人与日军激战。10月6日,增援日军到达罗湖,国民党军独20旅退回惠州防地。11月下旬,因广东日军准备集中兵力进攻粤北国民党军余汉谋部,日军再度撤离深圳。

    日军第三次侵占深圳及沿海封锁战(1940年6月至1941年秋)

    1940年2月,日军大本营为使两广地区成为向中国内地进攻和进窥东南亚的基地,决定成立华南方面军。华南日军续有增加。同年6月22日凌晨,日军第18师团一部及伪军一部,在赤湾登陆,旋即占领南头。6月22日下午,日军占领罗湖。深圳国民党县政府经广九路平湖迁往东莞,从此流离失所,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才迁回南头。日军陆续增至5000人。6月23日,沙头角失陷。日军随后侵入龙岗、李朗,会同东莞日伪军打通广九线。国民党军从惠州、淡水方向陆续开往深圳平湖、布吉、沙湾、横岗等处布防。6月26日,日军约400人自大亚湾登陆,袭占沙鱼涌。日军纵火将全墟民房铺户及海关办事处焚毁。葵涌、坪山也遭沦陷,东江对外交通全被切断。6月29日,龙岗、横岗、坪山等地日军经沙湾退回罗湖。从大亚湾方向撤离的日军,转赴蛇口登陆并与罗湖日军汇合,总数计六、七千人。日军在1939年占据罗湖时,曾在罗湖与沙头角之间民田建一个飞机场。日军撤退后,机场被中国军队破坏。此次日军重建机场,以武力胁迫乡民当苦工。日军对伪军有所防范。罗湖伪军大半无枪械,少部分伪军五人一枪,子弹也不充足②。

    日军在深圳集结,有进攻香港的考虑。早在1939年底,日军大本营就批准了1940年度中国派遣军“香港作战要领”。1940年7月3日,日本陆军确定包括侵占香港在内的“南进”政策,并计划以1940年8月末为战争准备期限,得到日本天皇批准。7月15日,日本陆军省成立准备进攻香港的北野骥子雄少将(1941年3月升为中将)第1炮兵司令部及所属重炮兵部队。8月18日,这支部队冒着暴风雨在深圳大铲湾附近登陆,随即转移至罗湖附近。为防止被英军发现,日军将重炮隐蔽在罗湖以北的较远地区,给炮兵部队装备步枪、轻重机枪及掷弹筒等,并经常到深圳以北的乡村进行“扫荡”。1940年12月开始,广东日军第38师团、第18师团和北野骥子雄炮兵部队在深圳秘密研究进攻香港方案(这一时期日军驻深圳情况参见下表)。终因日本对英国战争准备不充分,没有匆忙动手。

    日军第三次侵占深圳后,仍有不少物资从香港经沙鱼涌等地运入内地。1941年1月26日,日军大本营命令华南方面军实施“香韶公路切断作战”。 2月4日,第18师团第35旅团长川口清健少将率4个步兵大队在大亚湾登陆,奔袭惠阳县淡水。藤井洋治中将第38师团第38步兵旅团长末藤知文少将指挥3个步兵大队①,在深圳东部大鹏湾一带策应。日军此次作战,截获大批准备运往内地的物资。5月中下旬,日军第18师团、第38师团主力以及驻扎深圳的日军北野骥子雄炮兵部队,从陆海三面合击惠州国民党军(约1.7万人)。同一时期,日军对两广沿海进行封锁作战,直至1941年秋季,因为即将实施东南亚入侵计划,才逐渐停止。

    日军取道深圳突袭香港(1941年秋至1941年12月)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7月初,日本御前会议确立南进基本国策。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批准南方(包括香港)作战计划。日军指定佐野忠义中将第38师团、深圳北野骥子雄中将第一重炮兵部队、华南海军第二遣华舰队、第23军飞行队,作进攻香港的各项训练。11月2日,日本政府与大本营联席会议决定对英美开战时间为12月初。11月6日,日军大本营下达由第38师团进攻香港的命令,规定在同年11月底完成进攻准备;驻广州方面日军改称第23军,司令官为酒井隆中将,隶属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罗湖设立战斗司令部,在罗湖、南头设立各种兵站设施。担负主攻任务的日军第38师团决定从深圳通过陆路强攻香港。第38师团战斗通报有这样的内容,“当时入夜之后,寒风萧萧,冷雨阵阵,部队在行军中虽已集结完毕,但为了保密,一概禁止点火。官兵(尚着夏服)为了战胜严寒,或在半夜作体操活动,或互相拥抱取暖。”②日军以第51师团步兵第66联队(联队长荒木胜利大佐)所辖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驻防横岗、李朗、望天湖(注,指深圳龙华新区民治社区一带),另以荒木支队主力集结于淡水附近,防备国民党军进攻日军后路。日军极力隐蔽作战意图,使英军误认为深圳日军只是一支边防警戒部队。中共方面曾向港英当局传递情报说,日军正源源不断开至深港边境集结,准备进攻香港。港英当局对战争有思想准备,但不相信迫在眉睫。12月7日,香港英军司令官玛尔特比少将向英国陆军部报告说:“本人认为:有1万至2万的日军,为攻击本殖民地已到达宝安(注,指南头)至深圳(注,指罗湖)之间的报告是夸张的。”

    1941年12月8日前,日军进攻香港的兵力配置为:第38师团,师团长佐野忠义中将驻深圳沙湾;第38步兵团,团长伊东武夫少将驻黄贝岭;步兵第228联队驻沙井、西乡;步兵第229联队驻横岗,第3大队驻沙头角;步兵第230联队驻布吉,第1大队驻南头。第38师团配有炮兵、工兵、辎重兵、装甲车、通讯队、兵器勤务队、卫生队、野战医等部队。参与作战的还有北野骥子雄中将的第一重炮兵队,以及第51师团第66联队荒木胜利大佐所部。日军进攻香港兵力超过2万人。12月8日上午,日军大举突破深港边境,分三路攻向香港,即中路第228联队由罗湖一带南进,炮兵、航空兵部队主要协同中路主力作战;东路第229联队从沙头角向南迂回;西路第230联队沿深圳河入海口及九龙半岛西海岸迂回前进,策应日军主力作战。12月8日正午,第38师团司令部将战斗指挥所从沙湾推进到罗湖。英军已向九龙、香港岛 撤退。

    根据1941年8月中英军事协议,蒋介石指定第七战区余汉谋部担负救援香港任务。国民党军随后向香港英军要求延期到1942年1月10日发动作战①。1941年12月25日,香港英军投降,被俘约1.1万人,战死约1500人。日军攻占香港后,设立香港防卫队,约4000人。日军的政策是把它变成太平洋战争以及中国方面作战的重要基地。

    深圳日军警备态势(1942年初至1944年12月)

    广东日军因大规模外调而数量减少,指导思想是缩小战面,确保控制珠江三角洲。深圳属日军香港防卫队警备区域。深圳日军数百人,散布在沙头、梅林、南头、新桥、罗湖、布吉、沙湾等地。1942年2月至1943年2月,驻深圳日军是香港防卫队独立步兵第69大队一部(该部主要驻扎香港新界粉岭)。1943年2月至1943年9月,驻深圳日军是香港防卫队独立步兵第69大队大部,香港炮兵队一部(该部主要驻扎粉岭)②。日军积极扶持深圳伪政权及组训伪军。深圳区域有两个伪县政府,一是伪宝安县政府,县府设在南头;另一个是伪惠阳县政府,县府设在深圳沙湾。深圳伪政权有联防队及警察大队共计450余人,分驻罗湖、布吉、南头、沙井、福永、沙湾等处。伪惠阳警察大队约100人,分驻沙头角、丹竹头、沙湾。1942年冬,广东国民党军一度扬言准备反攻广州、香港,深圳南头、西乡日军几乎全部抽调回香港,伪军也出现动摇③。

    日军打通广九路以前,坐观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国共“摩擦”。日军对抗日游击队间或采取突袭、远道奔袭战术,“作战时非常残酷,不能用炮火消灭也纵火烧山,以期全部消灭,一个无存。”④抗日游击队避实击虚,侧重攻打伪军伪政权和有敌意的国民党军队,逐渐培育战斗力⑤。国民党第七战区余汉谋部对日军作战思想是“不打人,不挨打”。⑥深圳国共关系自1940年3月坪山事件之后,关系基本破裂。直到1942年初,中共抗日游击队发展到1100人时,中共广东省委仍试图使国民党方面接纳抗日游击队,给予正式番号并接受统一指挥。因深圳东莞惠阳一带盛传抗日游击队有2万人,准备五月暴动,招致国民党方面猜忌。国民党军开始不断进攻抗日游击队⑦。日军多次在梧桐山、龙岗等地尾随攻击国民党军。抗日游击队顾全民族大义,抗击日军,帮助国民党军脱困⑧。

    日军在1943年秋打通广九路前后,驻扎深圳的兵力主要是:香港防卫队独立步兵第67大队主要驻罗湖,独立步兵第69大队(藤木末夫大佐)主要驻东莞樟木头,香港炮兵队(川口久胜大佐)主要驻粉岭及罗湖。1943年11月,日军第104师团两个联队及伪30师等日伪军共计9000余人“扫荡”广九路西深圳东莞边界大岭山地区⑨。深圳北部及东莞国民党军退守广九路以东。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司令部设在葵涌土洋村,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旗帜。日军改向东江纵队采取攻势作战,在1943年11月和12月间,先后两次以日军400人以上规模,扫荡龙华、石岩等地。“扫荡”之后,又抽调广东5个伪军师中的3个(伪45师、43师、30师)到东莞、深圳“清乡”。东江纵队主动进攻并打败了驻观澜、石岩的伪43师①。

    1943年底盟军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日军大本营判断盟军一时无法兼顾中国战场,随即策动新的攻势。1944年春夏间,广东日军为策应日本中国派遣军打通湖南至广西交通线,调整兵力部署。同年5月,东江以南地区东莞和深圳的警备任务,由香港防卫队一部兵力接替原担任警备的独立混成第19旅团独立步兵第98大队。8月底至9月初,日军独立步兵第69大队藤木末夫所部700余人及伪军第30师、第45师所属5个团2300余人,在广九路沿线“扫荡”。②同年9月,驻广州第23军、香港总督部和驻香港海军第2遣华舰队关于深港边境及沿海地区,划分侵占区域。1944年底湘桂会战结束,国民党军惨败。1945年1月,韶关终于失陷。广东国民党军及粤汉铁路以东国民党数个战区军备供给陷入困境。东江纵队迅速扩大游击区,到1945年3月,部队发展到9000余人,接近鼎盛期。

    日军准备在深圳迎战盟军登陆(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

    1944年12月,日军大本营预计美军将于1945年4、5月间从中国东南沿海登陆,随即实施广(州)香(港)地区防卫一体化。1945年1月,美军登陆菲律宾北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入中国南海作战。日军第23军判断美军在广东的登陆地点,最可能是香港以东大鹏湾、大亚湾、红海湾、碣石湾地区,其次是深圳蛇口半岛。

    日军谋划在深圳及其周边沿海地区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1945年1月16日,香港防卫队足立重郎少将指挥独立步兵第67大队、第69大队(注:深圳日军投降之一部)以及第104师团一个大队攻占惠州。同年1月29日,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在南京召开作战会议,下达华南沿海防御作战命令,代号“光一号作战”,要求第23军在1945年3月末基本完成对美作战准备。同年2月15日,第23军批准“击溃登陆美军的初步方案”,仍然预测美军将以主力在大亚湾登陆,以一部在蛇口半岛登陆。日军第一线部队预计为香港防卫队、波雷部队(注:深圳日军投降之一部)、第104师团、独立混成第19旅团③;决战兵团为第27师团、第40师团。预计日军香港防卫队将抵御由深圳方向来的美军,不得已时逐步后退,以主力死守新界山地洞穴阵地。日军迅速增兵3万余人,抢占深圳大鹏湾、大亚湾等沿海要地。同年3月10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到深圳蛇口半岛大南山视察日军战备④。同年4月,日军纠集伪军数千人对东莞、深圳进行“扫荡”。同年5月,东江纵队司令部由深圳移往惠州罗浮山。

    美军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积极开展情报合作。美军太平洋舰队原拟打开至华南的沿海通路,因日军隔断华南与内地的联系而中止。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成功,但未向中国南海和东海沿岸接近。同年4月11日,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判断,日军的南海沿岸防御已失去价值,决定逐步撤离防守部队,集中于广州、香港地区,准备对付英国军队进攻香港和防守广州。日军大本营同意这一意见,决定把金门岛兵力(注:指独立混成第31联队,系深圳受降日军一部)撤至广州地区,把第27、40、104师团调往南京①。日军开始实施战略收缩。

    同年6月4日,侵华日军在大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今后的行动。同年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在南京召开会议进行贯彻,制定“中国派遣军对美作战计划大纲”。其中,与广东日军防守深圳有关的内容是,独立确保广州、香港周围要地;迅速将金门岛日军撤至广州附近;至同年7月末大体完成广州、香港地区对美英作战准备,构筑日军主力及一部能固守的设施;不得已时,要以一部置于香港,主力确保广州附近。据此,同年6月中旬,日军第23军拟定“独立持久作战”方案,对深圳的攻防行动进行具体部署。

    深圳日军投降及其遣返(1945年8月至1946年春)

    在盟军对日本本土的强大攻势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南京伪政权旋即自动解散。8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命令,称在中国的所有日军只能向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投降。8月18日,曾生命令广东日军指挥官田中久一立刻派代表到东莞接受命令。在国民党军赶到深圳之前,8月12日至9月12日,总计约150名日军零星地向东纵投诚或投降②。深圳日军遵奉其上级军令拒绝成编制向东纵投降,但不反对东纵收缴伪军枪支。东纵深圳受降取得一些成果。8月20日,罗湖(深圳墟)伪军被缴械。8月24日,东纵在罗湖召开群众大会,召集周边二十余个村的村民庆祝胜利。8月30日,南头伪军被缴械③。9月中下旬,国民党新1军和第13军先后开至广九线,国民党地方政权次第恢复。东纵退出交通干线。

    9月16日,原日军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代表其辖属日军8万余人,在广州向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投降。广州区另有6万余名伪军接受改编④。9月16日,香港日军签订投降书,约日军2万人投降⑤。海南岛约5万日军也投降国民党军。

    国民党的深圳受降计划多次变更。8月18日,蒋介石规定广州、香港归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受降。第七战区余汉谋被排除在中心城市受降权之外。随即,蒋介石为赶在英国人之前收复香港,于8月19日或20日电令余汉谋迅速抽派一个师挺进深圳河以南香港新界。余汉谋所派先遣部队为地方保安团徐东来部,素来与东江纵队敌对,不可能通过东江纵队实际控制的深港边境⑥。张发奎不知道这一情况,他计划将日军香港防卫队转移至深圳投降,并安排位置最靠前的第13军完成这一任务。8月30日,从澳大利亚出发的英国舰队抢先抵达香港,加上美国支持英国占领香港,蒋介石香港受降计划流产。蒋介石急令第13军直接经香港赴东北接收日占区,第13军深圳受降任务终止⑦。位置最靠前的余汉谋部仍准备到深圳受降⑧。9月15日,根据何应钦电令,包括深圳在内的广九铁路以西及线上受降权属张发奎所部,铁路以东惠州及潮汕受降权归余汉谋所部⑨。深圳日军受降权,落到位置最靠前的新1军身上。

    深港边境日军受降权,是中英关于香港归属之争的一个分支。9月16日香港日军签订的降书,没有明确指出是哪里的日军。降书仅指出,日本陆军少将冈田梅吉与海军中将藤田赖太郎,根据东京湾降书,统率他们的部属,向英国海军夏悫少将投降。同日,国民党政府交给夏悫少将一份备忘录,声明在中国看来,“今日受降之事,并不包括九龙日军。”①这里所谓九龙日军,指的正是驻防在深港边境的德本光信第31混成联队主力及香港防卫队两个步兵大队。英国方面考虑到蒋介石已经作出重大妥协,加上香港英军人数很少,对新界鞭长莫及,于是对备忘录没有提出异议。

    同年9月下旬,新1军第30师(唐守治)第88团(胡英杰)接收龙岗日军第129师团第91旅团(谷肇)司令部防地。10月3日,新1军第30师第89团(曾琪)第2营(侯超文)在深圳公所(罗湖东门)举行受降仪式,日军主官为第31混成联队德本光信大佐。投降之际的侵略者仍然表现出狡诈一面。德本光信在投降之际,表面上谦卑,向新1军侯超文营长表现出热爱和平的一面,似乎与一般日本军人有较大差别②。侯超文当时并不知道德本光信联队1945年7月间在闽南至广东汕头路上大肆烧杀劫掠的事实③。德本光信联队的罪恶事实,很快被国民政府追究。1947年,德本光信大佐被定为日本乙级战犯,在广州处以死刑。

    新1军原令日军第129师团和第31混成联队于10月10日前全部赶至东莞集中营,因谷肇旅团所辖驻龙岗附近三个步兵大队沿途遭到东江纵队袭击,至11月11日,才全部绕道抵达东莞集中营。国民党政府对日俘日侨宽大处理。已解除武装的日军官兵由日军自行编组,自治自理。遣送工作由日俘自行负责编配,国民党军监督指导。考虑到日本本土惨遭轰炸,国民党政府准许日俘每人带行李30公斤回国,使许多日俘深为感激④。东莞集中营日俘日侨以广东虎门为起运点,由美国运输船送回日本。1946年3月21日,第一艘美国运输船从虎门开出,至同年4月25日,广东日俘日侨全部遣送完毕⑤。

    结语

    就广东和深圳抗战历史而言,应正视夺取胜利的艰巨性。深圳因毗邻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为各方必争之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香港是抗战物资的重要中转基地。国民政府领导抗战的军备物资,一段时间极度依赖于此。日军为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封锁深圳沿海,妄图杜绝这一通道。国民党军避战为先,其深圳地方政权随之瓦解。在国民党不断打压之下,中国共产党顽强领导抗日游击队,抓住日伪军弱点,不断出击,逐渐有燎原之势。深圳成为东江纵队主要发源地和游击根据地。

    必须看到,广东及香港是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对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发动侵略攻势的重要基地,深圳成为日军盘踞广州至香港一线的战略枢纽。日军入侵以来,在此保持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坚持抗战的国民党第七战区余汉谋部持续削弱。1945年初前后,随着湘桂会战失败以及日军打通粤汉铁路,因军备供给中断,广东及湖南、江西、福建一带国民党抗战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江纵队虽有大发展,总体力量仍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广东日军则以广州为中心,兵力较雄厚,军备生产基本自成体系。广东这个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抗战前景仍然迷雾重重。

    从中国共产党和东江纵队来讲,1945年7月22日,尹林平在罗浮山的广东区党委干部会议上指出,“如果把我们的斗争孤立起来看,那么我们就有三、四十万军队(笔者注,东江纵队在1945年8月日军投降前后,最高峰时约有1万兵力),也未必能够打垮日本。正因我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有国际国内的条件和我们相结合,我们就一定有把握能够取得胜利。”②从国民党方面来讲,抗战力量逐步削弱。从抗战爆发到1945年中,广东国民党军至少损失三分之二,一开始有20万人,到1945年中不及三分之一;地方实力派余汉谋军萎缩至不足2万人,另外还有一些国民党地方杂牌军③。长期在广西对日军作战的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部,于1944年湘桂会战中惨败于日军。当张发奎于1945年8月下旬赴湖南芷江参加接洽日军投降的工作时,从日军乞降代表处了解到广东日军仍有总兵力近14万人,以及日军防御广州的部署和阵地设备,“咋舌大惊。如果我进攻广州行动在其未投降以前实施,诚不知需费如何的心力和牺牲多少生命。在这里我感觉到敌人虽失败了,但它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和强韧不屈的情绪,以及井然有序的纪律,依然是值得重视的。”④

    如果没有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联合作战,尤其是盟军对太平洋战场日军主力一连串致命打击,中国艰苦的抗战仍将持续下去。时间不断流逝,抗战胜利距今已是七十周年。值得传承的,除了彰显中华民族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的奋斗精神外,同时也要倍加珍视中国军队与盟军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线上结下的友谊。

    (作者单位:深圳市史志办公室)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