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摘 要: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都会更高,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也更为迅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数学课堂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也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整体教学实效。而習题教学是很重要的课堂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36-02

    引 言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从而将让学引思理念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出来。在将让学引思理念充分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激发。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教学情境。这既能打造多样化的课堂,也能够为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提供很好的依托[1]。在对习题进行分析时,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如果是几何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教具、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果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认知误区或者学习障碍,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理论内容直观化,借助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趣味化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选择“6”作为基数,随后让一组学生分别扮演“12”“18”“24”等倍数,再让另一组学生分别扮演“2”“3”等因数。其次,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问题起立表明身份。教师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内涵。因数与倍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这个知识内容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如果教师仅从理论层面进行知识点的剖析,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可能产生认知上的混淆。而这种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更加直观地呈现知识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对知识内容的实质也会有更好的掌握,这才是要实现的良好的教学实践目标。

    结合不同的知识要点,教师在学习氛围和情境的创设上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方法,要更多地利用情境教学法来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和误区,促进教学难点知识的解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效率,并让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2]。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越来越丰富,也慢慢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很多具体问题能够自己独立进行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安排。例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和独立探究,让学生基于这个过程熟悉课本内容,为后续核心知识的分析解读提供良好的基础。再如,在进行习题教学或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时,教师同样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首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基本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

    进入高年级后,并不是所有的新课内容在难度上都有明显提升,部分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困难。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例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一节比较简单的课程,在教学该课程时,教师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第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第二阶段,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第三阶段,教师让小组代表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对不同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行总结、评价。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在分别点拨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差异化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学时间,从而能将让学引思的理念充分融入课堂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个过程给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机会,也给学生之间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度,更重要的是,能实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还应当了解互动教学的重要性——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组,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上要从知识内容的特点出发,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点。

    例如,在教学各种灵活多变的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动图和短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是比较抽象的代数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辅助工具扫清学生知识理解、吸收上的障碍,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实例的展示让学生感受这些知识点的使用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内容。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当在给学生做各种典型问题的分析解读,以加深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掌握程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更多的解题思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灵活思考问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形成思维定式,这不利于其数学思维的培养。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课本上没有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并彰显让学引思理念。

    四、借助习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有代表性的范例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不仅是让学引思理念的一种典型融入,也会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并且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更多实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师首先要合理筛选习题,对习题的考查要点和难易程度都要进行合理把控。其次在进行习题讲解时,教师要注重方法的选择,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独立探究与思考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对各种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并关注学生思维上的误区,结合典型问题进行强调。这样的习题教学方式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起到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借助习题的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在大脑中形成特定的思维逻辑,在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能够自己解决。例如,在教学完“简易方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给学生引入“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并且透过有效的思维引导,让学生逐渐探析利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答这类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且在之后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够借助这一解题思维进行解答。这样的训练才具备实际价值,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解题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教师的思维引导,独立完成问题的分析解答。因此,教师借助习题不仅能更好地引入让学引思理念,也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的独立性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而且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以这样的方式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采用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时,需要做相对充裕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上收集、整理各种背景资料和辅助资源,也可以下载一些趣味化的图形和短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邱立明.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小学教学研究[J].才智,2019(32):67.

    简佳玲.小學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1):8-9.

    作者简介:杨应存(1976.8—),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