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璐璐

    摘 ?要 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新“指南”,以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融合、平衡师生关系的途径,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微课

    中图分类号:H319.1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56-03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New Guideline//LI Lulu

    Abstract The new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elin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new guideline,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complete and dynamic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learning methods and resource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ea-

    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is improv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are improved.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model; college Englis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eline; micro-lecture

    1 引言

    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1]。而基于这个教学目标,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同时提出,教学方法与手段应具有相对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鼓励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2]。这种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也很好地体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精神[3]。如何在新模式下结合新“指南”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一路发展以来也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从最初的课堂教学发展到基于网络资源的E-learning

    (Electronic Learning)模式,进而出现现今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高校的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混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资源在课上课下进行线上线下的教学,积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積极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地位[4]。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堂,紧扣新“指南”的指导,从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实践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其有效性策略和途径探究。

    2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将不同的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效混合,将学习理论简单化、学习资源丰富化、学习环境随意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一个过程。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下(课上课下),以适合自己的多种学习方式(面授网络),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线上线下)获取知识,达到最优化的学习[5]。

    在混合式大学英语课堂中,一方面,学生能够从课本研读+教师讲授这种传统形式中获取相应知识(线下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课堂网络能呈现相应的电子资源(线上知识)。这部分资源包括教师在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如音频、视频;也包括及时网络资源,如知识点的搜索、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很多大学教师主动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以提高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必需的能力[6]

    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将面授和网络相结合,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既可以参与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各种活动,也可以在网络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与教师进行同步与非同步学习、学习效果的反馈,与同学进行课堂和线上讨论。

    通常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会发现,一部分学生非常适应课堂面对面的讲授方式,在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就能掌握相当量的知识;一部分学生善于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这一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其根据自己的目的及需要进行正式(课上)、非正式的学习(课下),让学习时间和环境变得灵活机动。

    3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在三江学院2016级、2017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出“全过程,多维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构建完整的、动态的教学过程 ?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建立一个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到教学评价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课前预习中,借助师生使用群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环节及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延续传统面授,加入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雨课堂APP以及多媒体资料,呈现一个课堂学习环境;在课后复习中,学生所使用的微课视频是教研团队根据现教课本制作的网络课程,内含的复习课题以及细节讲解是对课上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补充和延伸;教学评价一改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采用多维评级体系,在最后的综合分数中除了试卷分数,还引入学生课堂上对雨课堂的实时测试、课后批改网的测评分数以及微课中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最后的成绩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且动态的教学过程,推进教学完善,取得更高的教学质量。

    融合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在课前预习环节,强调的是课本学习,要求学生从文本入手,加强对基本的字词句的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鉴于民办本科学生自学能力的有限性,课堂教学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环节。除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教学形式的改革外,如加入课堂讨论、分组完成任务及讲解重点句型篇章,还使用雨课堂APP。学生在课堂上借助手机网络等现代技术,通过扫码进入各位教师的“云”课堂,实现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学生能在“云”课堂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线讨论或对教师讲解内容中不理解的部分提问、留言;教师通过雨课堂APP,将手机变成遥控器,进行PPT的切换,通过其签到功能发现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通过学生的留言及批注及时掌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讲解的领悟程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其他多媒体资源,如TED演讲视频,能对课文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课后复习较依赖于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注册进入所在学校对应的微课,让其在任何环境和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和补充,充分体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技术的批改网的使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在线作文和翻译的形式将输入的知识输出,并及时掌握词汇、语法及篇章逻辑。

    平衡师生关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点容易转移,传统教学中一味由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欠缺,直接将E-learning模式引入英语教学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B-learning模式中,师生完全参与整个过程,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让教师成为融入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师和引领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既避免了学生在网络上依据自己本能兴趣随意发挥“乱学”或者不学的现象,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师在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随意听”的关系[7]。

    4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

    经过两年的实践,在2016级、2017级学生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上升,师生综合评价良好。

    2016级、2017级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达到81.1%和81.7%,较2015级的78.5%有了较大程度提升。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C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校一等奖、二等奖的五人中,有四人是2016级或2017级学生,表明学生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听、读、写、译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课后的线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网络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具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尊重其个人的发展及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培养[8]。教学评价环节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反馈也证明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更为认可。

    同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之后,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更好掌控。传统课堂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将学生看成一个整体,教师不能了解每一个学习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教师通过学生雨课堂的问题回答、留言批注即可掌握全班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一题,教师都会收到后台统计数据,知道有多少学生对此仍有疑问,可以据此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这种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上课跟着“混”的情况,将学生看成学习个体,因材施教,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受到这点的限制,将更多的混合的内容放在课堂上,而对课后及线上的学习和补充强调不够。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加入太多学习资源,调动太多学习方式,设置太多学习活动,会使课堂稍显慌乱。如何调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将更多的学习任务下放到课后,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的教学结合,调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9]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到线上线下资源的选取、活动任务的设置,仍然停留在提升学生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口语能力的提高稍显不足。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依赖于“learning by doing”[10],如何跳出“learning by teaching”的圈子,在混合式模式的教学中体现口语实践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5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阶段,是符合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的教学模式。这种对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有效混合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知識进行理解和接纳,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细化和吸收,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也能够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

    2016(3):2-10.

    [2]陈娟文,王娜,李金玉.基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共同体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9):7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B/OL].http://www.ndrc.gov.cn/fzgggz/fzgh/ghwb/gjjgh/201705/t20170511_847116.html.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5]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林坤,李雁翎,黄真金.“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2017(10):

    56-59.

    [7]郭昕.“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18-22.

    [8]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9]白茹,刘良波.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公选课中的应用:以《茶文化与茶健康》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

    196-197.

    [10]张静.混合式英语口语教学之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9):65-6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